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强力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课题作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吸收创新创业内容、理念和方法,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方法渗透传导到教学过程,以期达到在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正在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展开.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重新解读"高"与"职"的关系,继而重新建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功能,以期促进课程教学及至整个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高校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法学通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功能,它有利于激发创新欲望、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要实现法学平台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就要明确课程教学原则、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育创新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建设与创新问题,既是一个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时髦前卫的学术话题。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正在路上。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需要先从慕课抓起,坚持辩证治教。  相似文献   

5.
新兴教学资源"微课"和新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国内正在积极借鉴并广泛应用。本文尝试将"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模式创新融入税收实验教学,提出细化"讲解类"、"实践类"、"模拟类"微课程视频库,学生课下观看"讲解类"和"实践类"微课程,课上制作"模拟类"微课程,充分实现翻转课堂效果,也期冀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所做的只能是选择有益的教育经验并付之于实施,于是我们老老实实从课程做起。我不敢奢谈教育创新、课程创新,因为我见到了教育界许多种创新的现象其实并没有多少突破,也没有实质的创新,我曾经撰文批评教育界的伪创新,我也深知以我的学术功底和教育修养还不足以创新,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前辈教育家们有过论述的,我的许多做法都是过往教育界同行做过的,或是今天教育界同仁正在做的,我所做的只能是选择有益的教育经验并付之于实施,于是我们老老实实从课程做起。明德基本的课程思想是"中西合璧,多元选择"。我  相似文献   

7.
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十分重要。加强大学课程建设,要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来看,课程建设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教育思想理念发展来看,课程建设正在从"重教"走向"重学";从改革发展过程和课程建设发展内在逻辑来看,课程建设正在从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从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来看,课程正在从封闭单向走向开放互动。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课堂教学凸显自我风采分享教育智慧展示丰硕成果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学教学设计创意大赛"正在火热征稿中。大赛面向全国中学教师,包括初中、高中两个学段,涵盖全部课程。本次大赛是对中国中学教师教学设计水准的全面检阅,由教育部课程中心组织国家级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从"学舌"向"创新"的跨度,有着很重要的教学意义。这不仅是学生美术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表达。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舌"向"创新"的完美跨度。一、鼓励学生"学舌",提升对于课堂的参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应当有一个适当的过渡阶段。在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仍然有限,自身也不具备太强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前,很多时候仍然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7,(4):85-91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时代创新的主题,"互联网+教育"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并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集聚与利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出现,逐渐促进着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顺应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文章以"重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对如何建设满足教学实践的区域性课程资源服务平台、如何汇聚符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进行项目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