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三峰 《科技通报》2019,35(6):212-215
在城市实现工业转型后,对废弃铁路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进行景观植物修复,实现重金属过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金属污染的废旧铁路附近土壤需修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土壤性质。其次,检测该地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该重金属污染地区进行植物修复重建,实验分析研究所选超富集植物对该地区的重金属元素的过滤作用。测试结果表明: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重建可以有效对生态敏感环境的重金属过滤,有效改善修复废旧铁路附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的探讨,分析了土壤修复技术二次污染的风险问题,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5)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针对重金属污染类型土壤的处理与修复,下面首先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模式,然后又具体对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讨论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类型土壤修复技术的筛选原则,希望能够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镀行业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镍污染是国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某电镀企业厂区土壤监测结果分析评述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比较分析生物修复方法中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各方法利弊。推荐采用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该区域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健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亟需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文章结合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文献综述,以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特征为背景,深入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并对相关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而电动修复技术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了目前通过电动技术修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增强方法,并从修复效果、经济性、环境友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发现电动修复增强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热点,也是一门具有较好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绿色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根据我国土壤污染现实状况,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工作,保障生态环境与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重大现实需求。文章根据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现状和中科院前期的良好工作基础,从政府推动、科技驱动、工程示范和产业带动方面提出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广西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广西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包括主要污染地区分布情况、土壤及农作物受污染情况,阐述了主要的治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化学钝化修复及超富集植物修复两种常用方法,并结合广西主要污染地区开展的修复工作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25)
本文中探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修复技术。通过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利用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技术,结合农田土壤实际情况,给出具体修复措施,实现控制农田生态环境的目的,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耕地与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还损害民众的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 研发集成各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材料和装备, 以污染重、影响面大的矿山开采及其下游流域为治理单元, 建设若干技术体系相对完备、示范效果比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连片综合治理示范区。通过综合治理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 大力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率, 探索产业化发展途径, 并在全国同类区域推广应用, 加速解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应从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我国已实行分类、分级的土壤环境监管工作,但尚未融合分区治理修复策略。自然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可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实行区域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符合土壤污染的客观性和人为性。文章在分析土壤污染的自然与人为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污染区域差异性的分区治理修复策略。建议积极推进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允许地方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加强支持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的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区域土壤污染与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示范先行区建设,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文章还建议建立健全我国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监管与改善技术体系,构建土壤污染分区防治体系,支持区域土壤环境监管,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雯婧  贺惠 《科教文汇》2013,(12):102-103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概括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特点,为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综述了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与监管需求、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态势和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强调了科学认识土壤环境系统和研究农用地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科技的紧迫性, 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研究的建议, 以促进现代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 加快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江西贵溪市贵冶周边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为案例,分析了规模化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思路与技术的选择、工程取得的成效及工程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未来规模化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工程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