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在江苏太仓县境内有一座名叫弇山园的庄园(遗址在今太仓长春村制药厂一带),它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庄园.据《太仓县地方志》记载:其面积广大,共有七十多亩地,园内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极亭池花木之胜,被称为"东南第一名园".可惜久已荒废.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藏有石柱整幅拓本和经折装初拓本及墨迹上石前双钩搨本三种不同摹刻形式的《兰亭八柱帖》。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弘历将内府所藏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六帧,加之命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本及乾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本八种,刻于八根石柱上,即《兰亭八柱帖》。柱石原在圆明园,现存中山公园。经对馆藏《兰亭八柱帖》三个版本比较,发现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著录"部分,而(三)(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著录"部分,并对"著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著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著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著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潘猛补 《图书馆杂志》2014,(2):105-108,25
传世颜真卿书法最早最完善的一部汇帖是《忠义堂帖》。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留元刚编刻,后二年(1217)巩嵘续刻而成。它对研究颜真卿书法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书法界所珍视。然此帖产生的前因后果与温州有着直接的关系,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故本文特就此作一论证,并就颜真卿《自书告身》真伪得出自己的结论:颜真卿《自书告身》是颜真卿真迹。  相似文献   

5.
汪象旭,原名淇,字右子,更字憺漪,号残梦道人,西陵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刻书家。他一生刊刻书籍,今可见者有《雪心赋直解》及附录《地理碎事》、神怪小说《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记证道书》二十册一百回、《吕纯阳祖师全集》一卷附逸事一卷、《女科第一善本重订济阴纲目》附《保生碎事:济阴慈幼外编》、《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尺牍新语广编》等十多部。陈恩虎《明清刻书家汪淇生平考》,考证出汪象旭原籍为安徽休宁西门,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欧冶》二册,明初刻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正文首题"文章欧冶",大字,占两行空间,不标卷数。次行题"古文谱一",三行题"养气法"。全书内容,自"古文谱一"至"古文谱七",次"四六附说"、"楚赋谱"、"汉赋谱"、"唐赋附说"、"古文矜式",次"诗谱"二十则。前后相接,页码连贯,计正文六十二叶。实即古书之一卷。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大黑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竹纸,书根残损,或伤及一二字。已经裱托,重装为二册。钤"约轩"、"严正澹远"等印记。有朱笔批注。未见他处收藏。  相似文献   

8.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著《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民国八年,张氏无倦斋重刻文津阁本,后来刊行《湖北先正遗书》,即据张本影印。然此书既经辗转抄录,错讹之处是所不免。如该集卷一四所载《朝贤送陈职方诗序》一文,末云:"集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末学斐然之累。宝光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宋代绝无"宝光"年号,据字形及郑獬生活年代考之,当是"宝元"之误,且"宝元已卯"正是宝光二年,干支相符。然此文首称"康定元年,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上海图书馆普通线装书库中,发现了一部经黄丕烈手校及题跋的《青城山人诗集》这不仅使馆藏增添了一部善本,也将为有关学术研究领域提供可贵的资料。《青城山人诗集》八卷是明初文学家王汝玉丰富著述中的一部分。王汝玉原名璲,以字行,别号青城山人,江苏长洲人。生于元朝末年,卒于明代永乐年间。年十七举于乡,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不久又擢升为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年,进检讨、右春坊、右赞善,并参加了《永乐大典》的编纂。曾经与群臣应制撰《神龟赋》,他压倒群彦,夺取第一,由此声名大噪。在诗的创作上,他出入汉、唐,诗语隽永,深得唐人风格。关于《青城山人诗集》的刊刻年代,过去各家目录所载,如莫氏《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邵氏《增订  相似文献   

10.
近年,学界关于《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刘跃进先生将现存的《玉台新咏》分为两个版本系统:一个为郑玄抚刻本系统,另一个是以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明崇祯二年冯班抄本为代表的陈玉父刻本系统。并充分肯定了第二个系统内冯班抄本之价值,云:"冯抄本于宋刻,而上述与赵本相异之处,也许宋刻即是如此,而赵刻本则有所改易也。宋  相似文献   

11.
春秋经传集解(残本)一卷 (晋)杜预注 唐写本 日本国宝 卷子本一卷 藤井齐成会有邻馆藏本 原杨守敬 内藤湖南等旧藏 按:此卷于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卷本系黄麻纸7幅,共146行。经传每行约15字,注文双行。行19字至22字不等。卷子全长390cm,纵27.9cm。 此卷系《春秋左传集解》卷二(桓公)之残本,经传元年及经传二年首部缺。卷二经文自“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起以下至传二年。末尾也缺。 经传三年系30行。四年系10行。五年系43行。六年存5行。经六年“九日丁卯,子同生”注以下至“传”十五年首都缺。十五年自“使其婿雍杀之”以下存11行。十六年存11行,迄于“夏,伐郑。秋七月,公至郑伐郑。” 卷背书《双林善慧大士小录并心王论》,有朱笔“承历二年七七日,遍照院僧以栖霞寺唐折本书写。此系1078年高野山僧以宋本摹写。 卷子本末,有清人杨守敬手识文。文曰: “北齐人书《左氏传》,共七纸一百四十六行惺吾记”。 杨氏断此卷为六朝写本,然以此卷与其它唐写本相校,则可知其为唐人写本。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一著录《续世说》十卷,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提要谓"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别无异闻,可考据,盖即(俞)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明代伪书,往往如是,所谓欲盖而弥彰也。"按:此书作者李垕确非唐人,然提要目为"明代伪书",亦疑之过甚。明初《永乐大典》已收《续世说》,亦题作唐李垕撰(据台湾学者所编《〈永乐大典〉待辑书目》),其非万历时人俞安期辈可得而依托明甚。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云:"李仲信垕为《南北史续世说》,朱文公谓《南北史》凡《通鉴》所不取者皆小说也"。可知为宋人李垕字仲信者所撰,即史学家李焘次子也。明州丹棱人,乾道七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特赐制科出身。淳熙初,与其父李焘同典史事,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目录五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百余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提出了五点关于中国古代目录的全新认识:第一刘向之前已有作为二次文献的一书目录,它只有“目”而没有“录”;第二,刘向之前已有置诸书前的一书目录,“古书目录,往往置于末”之说并不准确;第三,目录之“录”不是指刻木为书,其意应训为“次第”;第四,《易传·序卦》并不是“莫古于斯”的最早一书目录;第五,汉代已出现法律专科目录。  相似文献   

14.
月圆中秋,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笔者高兴地收到《李然书前后赤壁赋、前后出师表》一书,如获至宝,急切翻开,令人眼前一亮。然之楷书结构精当,端庄工稳,潇洒秀丽,融唐指、魏碑于一体;行书结字健劲,古朴优美,章法和谐,以王羲之为宗;草书成法规范,清峻流畅,气韵贯通,多染“二王”、旭素风致。难怪启功先生看过书稿后,连用几个‘真好’来赞许,并欣然题写了书名。现任海军总医院政治协理员的李然,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潜心钻研他所热爱的书法艺术,其作品曾获得首届“赛克勒杯”书法大赛二等奖,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美国华盛…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长江三峡在四川、湖北之间,地形复杂,陵谷险峭,占国内幽胜迹绝之最。三峡不仅以它独特的山水取胜,而且它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也为世人所称道。因此,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就曾描述雄伟壮丽的三峡风光。自唐迄清,千百年间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传世,但专门论述三峡的志书却是罕见。上海图书馆善本书中有一部关于明代长江三峡的志书——《三峡通志》。这部书是作者根据来往三峡时的耳闻目睹,参考《大明一统志》、《楚蜀通志》等书编写而成的。全书五卷,首尾俱全,为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二册。《三峡通志》题“高安吴守忠编辑、黄冈卢国桢校次。”经查有关明代人物传记的工具书、参考书,  相似文献   

16.
古砚的故事     
年青时在故乡福州见过一方古砚,是汉代的砖砚,很大,很重,以前从未见过。它长有一英尺二,宽约七英寸,厚有三英寸余。翻遍有关书籍,均未见有介绍汉砚的,这很怪,令我困惑很久。 砚者研也,古无砚字,后来才有,宋马永卿《嬾真子》说:“文房四物,见于传记者若纸笔墨皆有据,至于砚即不见之。独前汉张彭祖小与上同砚席书,又薛宣思省吏职,下至笔砚皆为设方略。”由此可见,砚字实始于汉时,然唐以前“即不见之”,则不为人所关注。观被视为珍玩乃在宋时,关于砚说之类书籍大为流行,著名的有米芾的《砚史》,李之彦的《砚谱》等。苏东坡在《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