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展览策划作为博物馆的"主营业务"之一,它所对应的策展制度创新,是博物馆行业发展、博物馆陈列展览技术进步与博物馆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广东省博物馆竞争性选拔展览项目主持人制度的观察,并将之与传统的博物馆策展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立新型博物馆策展人制度的目标,对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起,苏州博物馆尝试以项目组的运作模式统筹大型展览,将展览与教育资源整合,通过策划与展览相关的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进一步走进博物馆。这些与展览内容密切相关的传输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活动,不仅让青少年更易了解策展团队的主旨,了解展览的内容,通过教育活动中青少年的反馈,策展团队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展览的观展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展览与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展陈所应呈现的鲜明个性,已然成为策展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曾任维也纳博物馆馆长和巴黎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的奥布里斯特,精心策划了由11篇访谈结集而成的《策展简史》,冀图通过对11位国际知名策展人的访谈,提炼后者的成功经验和运思智慧,从而为别具个性的博物馆策展提供借鉴。从访谈中可以看出,超越传统、提炼主题和诠释意义,是这些策展人保障展览常做常新的至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高校博物馆也受到社会、政府的重视 ,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高校博物馆改变了过去的观念 ,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位置 ,坚持以科研、教育服务的同时 ,将对外开放、科普宣传放在首位。这一举措不仅给高校博物馆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且在社会上也占领了一席之地。当前摆在高校博物馆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陈列布局改造 ,本文从我们长春科技大学地质宫博物馆奇石展陈列形式分析 ,初步探讨高校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  一、根据我馆的特点 确立陈列选题确立陈列选题是博物馆实现其主要社会功能的基本前提 ,是总体研究与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陈列展览可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个部分。针对博物馆临时展览,从临时展览的选题策略、到临时展览的实践尝试,以苏州博物馆临时展览框架为例,详细解读了系列化临时展览对于提升博物馆影响力、促进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培养博物馆策展团队的优势,同时也分析了系列化展览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棘手的遗产"(difficult/unsettling heritage)是时间洪流中必不可少却通常又避之不及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人,怎样认识并从中整合出相关历史的展览,通过策展实践引导更深层的反思,与观众、社会交融互动,并从中重新审视历史类策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相关策展实践的分析与解读,并联系中国"以史为鉴"传统,思考"棘手的遗产"概念在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过去近三十年来感知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迅速,“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为“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因此,“感官博物馆学”应运而生;本文从“感官博物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早期博物馆感官史,结合认知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及当代多感知策展实例,对其中的嗅觉深入剖析,探讨其进入博物馆展览的途径、效果、挑战及与观众产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情感包含知识情感、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等诸多发生在博物馆中的情感现象。儿童在博物馆中与家长、与其他儿童以及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各具特点。从增进情感互动的角度出发,博物馆策展时要关注儿童在博物馆里的"喜怒哀惧"等情绪;选取易于让儿童产生情感共鸣的"物"为展品;用好创意增进情感互动;选择与儿童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展品;策划跨学科、跨界的教育活动作为展览策划的一部分;增加馆校合作传承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区"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案例,从话语研究的视角阐释了综合性博物馆非遗活态展的策展理念,并探讨了非遗活态展对综合性博物馆打造多元文化空间的促进作用。该馆在策展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活态保护"的非遗保护原则,开展"活态展"的创造性展陈实践,试图贯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构的非遗话语体系和我国传统文化语境对非遗项目的文化阐释;化解了传统博物馆以专家为主导的策展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活态叙事之间的矛盾;加强了社群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关联;形成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综合性博物馆中的互补,助推了综合性博物馆朝着"全遗产观"下的现代博物馆转型,打造与区域、社群深度互动的文化传承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类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教育与公众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高校整体环境与管理运营体制的影响,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着相对封闭、资金困乏的情况。在这种困境下,博物馆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的功能,是高校博物馆界面临的难题。将现代化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理念融入高校博物馆服务管理过程中,可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本文对现代营销理念指导下高校博物馆服务营销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评估分析之后切实建立了适合其发展的服务营销策略,以求为高校博物馆的服务营销实践与更好地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广西高校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研和文献研究,对建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特色建设和创新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并对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出现,提出高校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建议。高校博物馆应利用后发优势,运用数字化新方法,用特色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新思维,错位互补新策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结合"超级连接"新维度,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发挥新功能,探索高校博物馆走上一条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成为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博物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活动与项目纷纷推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中的教育元素仍未有效体现或并未与教育活动交相呼应,在策展过程中,教育人员常常被排除在策展团队之外。这也导致了国内展览的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展教结合的愿景仍然任重道远;而2017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年会上,“教育策展人”(Edu-curator)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同时,教育人员等其他社会成员加入策展,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合作策展模式也在近两年时间内在美国各博物馆兴起。这值得国内博物馆界参考与借鉴,相应实践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15年5月20日生效的《博物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国务院发布的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将对我国博物馆的发展产生全新的深远影响。从《条例》的价值导向看,"教育与服务"将成为博物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河南博物院近些年大力强化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的探索、实践与收获,充分佐证了《条例》关于强化博物馆"教育与服务"价值导向的实践基础和前瞻思维。我国的博物馆只有在未来博物馆发展全局中将"教育与服务"作为优先和重点发展方向,才能充分发挥新引擎的作用,拉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才能培养出发生重大转变的下一代博物馆人?要让他们具备博物馆策展的意识,让他们能够进行战略性思考,可以为一个特殊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办法。他们应当能够阐明作出看似简单决定的原因,尤其是这种原因必须要从观众角度出发的,并需要经过深入思考。此外,在教室之外,就展览主题展开现场对话,也提供了学生、专家和博物馆从业者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手段,美国博物馆学研究项目(Museum Studies Program)试图成为一个这样的实验室,能够响应博物馆界的呼吁,成为反映博物馆参与性本质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社会对博物馆教育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博物馆在社会教育角色上,已不限于回顾历史、灌输知识,而是以积极的、互动的、启发式的教育理念服务大众,实现社会教育的扩大化、最优化。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博物馆和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结合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实践,探索博物馆和社会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方法、新途径,实现博物馆和社会教育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融合,带动教育观念更新以及教育活动创新,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博物馆门类,日益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进而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凸显其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将是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服务潜力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展览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展品资料来进行,其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展览传播水平。展品资料通常包含文物和辅助展品。文中首先对国内两种儿童展览模式中普遍存有且对展览效益产生影响的展品资料问题进行提炼,然后就此问题展开深入探析,并结合现场观察与问卷调查所获的策展反馈讯息,提出改善之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冠感染的发生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云展览”逐渐成为博物馆运营中的常规项目。按照设展、策展、观展的流程顺序拆分,博物馆“云展览”可被解构为现实展品在“云”上的数字延展、策“展”时空间及内容结合的景观营造、游客在“览”展过程中的对话式参与三个部分。未来,博物馆在“云展览”中应跨越时空、虚实和传受之界,运用自身的“云展厅”优势,构建起沉浸式“云景观”,从而在传受双方间实现“云对话”。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承接国际性临时展览所必备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举办国际性的临时展览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能否成功举办国际性大展,除了政府重视、财政支持和博物馆的积极努力外,博物馆的策展能力、专业化水平及展览条件等,都直接影响展览能否举办及展览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博物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林林总总的博物馆中,高校博物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既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有高校博物馆自身的原因。作为博物馆,它应该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具有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功能。但是由于高校博物馆的特殊性,多年来它们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作用更为薄弱。本文以高校博物馆的特点为出发点,总结高校博物馆的现状和问题的根源,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体会,初步探讨其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一 高校博物馆的特点高校博物馆隶属于某一大学或学院,经费来源、人员以及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