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表明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使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所以,音乐教育既是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乐”中“乐”。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通过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两大社会功能。本文结合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通过分析音乐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阐述音乐的认识教育功能;通过分析审美心理、审美需求与音乐美感的联系来阐述音乐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
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曾经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则是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多重需求,我认为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动一动"那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学是一门启发人类的审美思维和创造的分支科学。通过音乐美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大学生通过音乐美学教育的协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发展人性的潜能,培养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心理结构,提高人的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通过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两大社会功能.本文结合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通过分析音乐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阐述音乐的认识教育功能;通过分析审美心理、审美需求与音乐美感的联系来阐述音乐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6.
赵翠荣  贾芸 《科教文汇》2011,(30):171-172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它的四项基本功能是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作用的基础。音乐治疗可以通过"个体音乐心理治疗、团体音乐辅导"两种形式,帮助大学生缓解不良情绪、解决心理冲突、促进人格完善。良好的政策、条件与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音乐治疗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也拓宽了音乐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欣赏高雅音乐时于现代人的心理、生理的协调发展及人们感受力、创造潜力等诸多优良质素的形成具有极高效能.在大学生中普及高雅音乐也逐渐提上了日程,这里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来了解高雅音乐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状况,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是音乐家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把现实生活的美,特别是人的思想情感加以集中、提炼和升华,并运用赋予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加以体现的产物。这种客观存在的美,需要以审美的眼光加上心理的想像去认识、洞察、把握。音乐审美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李旭 《百科知识》2013,(24):29-30
除了音乐爱好者,普通人也会常常听音乐,在愁苦的时候,在愉悦的时候,音乐不时伴随我们左右。其实,音乐不仅能够让我们暂时摆脱烦恼,也能够改善大脑的认知,影响人的情绪和身体感觉。总是有很多科学家乐于研究音乐和心理的“互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吧!  相似文献   

10.
蔡越 《知识窗》2013,(4):8-9
音乐与戏剧文学是歌剧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元素。音乐具有时间性、抒情性和表现性,而戏剧文学则具有空间性、造型性和再现性。音乐与戏剧文学同时进入歌剧这一综合体中.两者相互对比又相互渗透,从而造就了歌剧艺术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统一、造型性与抒情性的统一、再现性与表象性的统一。本文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歌剧《浮士德》中的音乐是如何为戏剧服务的,又通过分析音乐对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场面三方面的描绘.探究了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相比.哪个更具戏剧性的描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夏荣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6,(4):229-229,251
本文针对高师音乐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常常处于相互脱离、相互排斥甚至相互对立的种种矛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高师音乐专业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矛盾的五个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古敏 《知识窗》2012,(8X):50-50
<正>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维和认知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这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直以来,虽然不少音乐教师致力于研究高中音乐教学,但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课程的地  相似文献   

13.
段湘君 《科教文汇》2011,(5):171-172
本文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音乐表演以及音乐欣赏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音乐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并对充分发挥音乐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疏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加以探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4.
覃春梅 《科教文汇》2013,(16):147-148
普通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人格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高校音乐课程的开展,出现了管理松散、音乐艺术混杂等问题,在学生审美心理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是当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人格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高校音乐课程的开展,出现了管理松散、音乐艺术混杂等问题,在学生审美心理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是当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欣赏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这种听觉的艺术能在瞬间给人以心灵的启迪,还能够激发人的情感,鼓舞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音乐在献血过程中具有缓解献血者紧张、恐惧心理的作用,着重对献血过程中音乐辅助效用以及可能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为献血过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心理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先决条件。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之一,该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我努力在音乐教学中寻找突破。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用游戏、故事、表演等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相似文献   

20.
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和功能,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起着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