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占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海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敦育”。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救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相似文献   

4.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教育语录     
《小学生》2010,(9):F0002-F0002
高谊不鄙易故师。 疾学在于尊师。 谁知冰雪凝严候,自是乾坤爱育心。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育真爱”,就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要求,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纯粹的、理智的爱。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需要教育“真爱” 爱学生是当教师的基本条件。著名教育家在这方面都有经典的阐述,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别林斯基言,“爱是鉴别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还必须要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人生的美德中,没有比爱心更为珍贵的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1,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切的原动力。从古代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的"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君子不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正确认识孔子的这些教师观,对当今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爱心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老师"……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高社敏 《新疆教育》2013,(13):39-39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的。人类的爱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亲情之爱、师生之爱、敬重之爱等等。那么,当前幼儿园的爱心教育现状如何?我们该怎样实施“爱心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李怡 《华章》2012,(34)
爱生是老师的天职,师爱不同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爱.孔子日“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老师的爱,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点点烛光,就是学生知识旅途中的一盏引路灯.  相似文献   

13.
师爱无价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怎样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所任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14.
蒋存福 《阅读与鉴赏》2010,(5):35-37,56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相似文献   

15.
论爱生之道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爱之能勿劳乎?”,在现实生活中曾有多少人不被理解而倍感苦脑,而发出大声疾呼:理解万岁。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好,“爱是理解的别名”。人们呼唤爱,更渴望理解。那么、做为未来的建没者——学生,又怎能不希望得到家庭、社会、学校教师的理解和爱心呢?  相似文献   

16.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就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来看,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和自己学生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不喜欢语文和生活的学生会学好语文!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悟情感教育和…  相似文献   

17.
教趣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爱心都没有,那还用得着教育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这些高尚的思想吗?爱心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话题。那么,在小学阶段应该以何种方式去实施爱心教育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得出的结论是:“体会爱是爱心教育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有哲人说过: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时代进入了21世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口号也喊了20多年,中国的中小学生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本期发表的3篇文章,从不同视角作出分析,其相同点是都在疾呼:救救孩子!然而,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夫子云:“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心于他,能不教诲他吗?)孟夫子说得更直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刊愿就此“教育生态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欢迎摈弃空话的田野调查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倡议。  相似文献   

19.
张春晖 《教师》2010,(6):113-113
教育和爱心两个词往往联系在一起,“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但教育绝不是“一爱了之”那么简单.教育之爱要遵循科学,科学之爱才能将爱心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朱老师: 您好。关于您谈到的爱一山教育,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要不要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爱与爱心是怎样在儿童身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在何时开始表现出爱?他们会表现出什么类型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