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现实、潜在和支持竞争力3方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结果将内蒙古12个盟市分成3种旅游竞争力类型:1呼包鄂强竞争类型;2呼伦贝尔和赤峰资源富集区的中等竞争型;3其他地区的弱竞争型。  相似文献   

2.
确定旅游承载力是处理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以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多源数据,利用“双评价”、容量转换等方法计算旅游承载力。结果发现:①泸沽湖具有“三区合一”的典型特征,由自然保护区、社区、景区3类空间叠加而成。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于社区人口负荷与景区旅游承载力之和。空间供给、资源消耗、设施提供和管理水平共同影响旅游承载力,其中空间供给是关键的制约因素;②依照“确定总量—减去存量—计算余量”的逻辑思路,计算出自然保护区适宜土地面积,获得特定建成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社区人口负荷得到保护区承载力余量,可进一步转换为景区旅游承载力;③维持风景旅游型城镇建成环境条件下,泸沽湖高适宜的土地面积仅为298.5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7%;资源环境条件可支撑19920人,承载力余量为15918人,经过转换后可得旅游承载力为11938人/日;④针对短板的限制作用,提出采取倾斜木桶、延长长板等措施,为景区旅游承载力扩容提供思路。研究可为“三区合一”型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测算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保护地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3.
贾冯睿  郎晨  刘广鑫  孙琪  马丹竹  岳强 《资源科学》2018,40(9):1706-1715
铜是战略物资,其高效利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工业化进程。本文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金属铜资源物质流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与熵权法构建了铜资源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对中国1990年、1995年、2000—2015年铜资源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位时间内铜资源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可有效利用的金属铜及其附属产品的物质及经济价值总量在1990—2015年间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铜资源生产、加工、消费和回收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及废弃物排放所产生的环境负荷自1990年开始逐年减小;生态效率在1990—2015年期间逐年攀升,于2011年进入中效状态。之后基于未来铜资源生态效率的三种情景进行分析,在情景1和情景2下:2050年中国铜资源生态效率分别达到3.10和3.65,是中效的中等水平和中效的偏高水平;在情景3中:2050年生态效率为4.45,分别为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生态效率的3.89、4.15、2.32、1.80倍,铜行业发展状态已达到“微耗损型发展,可持续”的初等水平,预计之后将稳定在4.45左右。依照以上研究结果,铜行业的发展应坚持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相结合的方式,以期未来走上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宅基地多功能演变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宅基地功能变化规律可深化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构建了“社会保障—收益—留置”宅基地多功能分类体系,基于613处样本宅基地调查资料,运用核密度法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平谷区宅基地多功能演变特征,揭示“农户—宅基地—村庄”多要素综合作用下宅基地功能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2005—2018年,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呈显著弱化趋势,收益功能和留置功能则显示出增强态势,功能结构由83.2%:6.9%:9.9%变为71.8%:10.6%:17.6%。②社会保障功能在经济落后山区较强,空间形态由条—带状向片—面状集聚分布演变,体现出区域农户对其居住保障性的依赖;收益功能集聚在经济较好平原区及近郊半山区,分布格局由点状演化为点—带状扩展态势,以适应休闲农业、旅游等需要;而留置功能则在经济中等半山区强化,形态由片—面状向点—带状分散化布局,反映区域农户在外工作增多与对宅基地潜在价值的期望。③基于农户视角,区位、经济、地形等村庄特征是宅基地多功能形成的激发因素,家庭人口、收入的规模和结构等农户特征是宅基地功能形成的能动因素,宅基地位置、规模、建造年代等是宅基地功能发挥的限制因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应遵循宅基地功能演变与分化规律,按照农户—宅基地—村庄综合特征的差异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5.
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李  吴殿廷  李泽红  王永明  乔路明  肖晔 《资源科学》2018,40(11):2168-217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跨境旅游资源整合是中国“一带一路”倡导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多核心”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区、叶卡捷琳娜-秋明地区、新西伯利亚地区、环贝加尔湖城市群及中俄沿海地区;②自然旅游资源沿湖、沿河、沿边界、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③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根本,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人口数量等是影响其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同质性与互补性并存。三国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创新旅游合作开发模式,合力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旅游带”。  相似文献   

6.
刘嘉毅  陈玉萍  夏鑫 《资源科学》2018,40(7):1473-1482
基于2001—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与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就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样本时间段,空气污染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发展程度就随之下降0.309个百分点;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三个时段中,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都显著存在,随时间推进,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边际负向影响呈现阶梯式递增态势;政府干预、旅游资源禀赋在抑制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强度;将各省区分为高污染区、较高污染区、较低污染区与低污染区,发现无论处在何种空气污染区中,空气污染都对其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污染程度越高的区域,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7.
黄安胜  兰思仁  邹惠冰 《资源科学》2018,40(8):1595-1607
森林公园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产出目标,本文基于多重产出目标研究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森林公园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多重产出目标下的森林公园技术效率和技术非效率。并以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础,运用Tobit模型分析需求面因素与供给面因素对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2004—2015年中国森林公园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3684,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总非效率的均值却高达0.6316,技术非效率的均值也高达0.5144;效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华北林区、东北林区、西北林区;② 在需求面因素中,人均GDP对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呈非线性U型,而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则产生正向影响;在供给面因素中,高级别旅游资源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森林覆盖率、资金投入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琼  马国霞  高阳  潘韬 《资源科学》2018,40(5):936-945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应该包括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自然资源造成的不合理损耗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两个方面。本文借鉴国际SEEA核算体系相关经验,结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利用环境成本核算对自然资源资产不合理利用的环境负债进行核算。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选用虚拟治理成本法对该市2010—2015年间环境治理成本、污染扣减指数和自然资源资产不合理利用的环境负债进行核算。研究发现,2010—2015年间,湖州市污染治理实际投入大于治理欠账;湖州市污染扣减指数呈下降趋势;自然资源资产不合理利用的环境负债为45.67亿元。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湖州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环境负债核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侦  贾绍凤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8):1495-1504
准确而全面的海外耕地投资信息,对于“海外耕地投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国家决策部门引导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耕地良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RAIN数据库、Landmatrix数据库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资料,构建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得到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主要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耕地资源丰富的国家;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和交易数均呈现增加趋势,东道国分布更趋广泛;中国海外利用耕地规模还非常有限,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占国内耕地的比例只有2.0%,利用海外投资耕地生产并进口到国内的粮食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更低,比重在0.5%以下。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宣传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正义性,以及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0.
唐宇  宋永永  薛东前  叶昊  余娇娇 《资源科学》2022,44(7):1331-1343
科学认知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规律,是推动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演化韧性视角下构建能源富集区产业结构演替与经济韧性响应分析框架,采用区域经济韧性测度和分解模型,从主导产业动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替和区域经济韧性转化3个方面,研究1990—2019年能源富集区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经历了“重组-开发、开发-维持和维持-释放”3个阶段,区域经济韧性呈前期和后期弱、中期强的倒“U”形曲线;②1990—1999年第一和第三产业竞争力与结构素质是影响榆林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突破能力,2000—2019年榆林市经济韧性的剧烈波动主要由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快速“增强-下降”所引起,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性显著增强;③能源采掘业竞争力波动是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主要动因,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对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作用日益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探索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雨晴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14,36(6):1133-1141
测度与分析我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各边境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边境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边境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从边境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边境旅游现状竞争力、边境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三方面构建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136个边境县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云南、广西、辽宁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西藏、甘肃、内蒙古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②从不同毗邻国边境段落来看,中朝、中老、中缅、中越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中尼、中印、中不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③中朝、中老、中俄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越、中朝、中缅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亚、中阿、中巴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艳  孙根年  冯庆 《资源科学》2021,43(8):1675-1686
旅游服务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的典型产业,掌握其比较优势分布格局有助于为缓解国际贸易发展不均衡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以23个发达国家与28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18年各国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其变动幅度与变动方向,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差异与演变特点。结果发现:①在旅游服务贸易中高水平比较优势的梯队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参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专业化分工的规模与层次均有所提升;②大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动态演进特点,但仍有少数国家偏离此规律,如波兰、捷克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③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则呈明显的波动性下降趋势,并已进入比较劣势等级。进一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贸易平衡贡献指数发现,旅游服务贸易是影响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平衡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相对均衡发展、优化中国国际旅游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牧民贫困特征、类型、成因及精准扶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贫困农牧民面临着收入增长慢、生存环境差、占有资源少、健康状况弱、劳动力素质低的困境。贫困人口类型复杂,包括生存环境脆弱型、生产资料贫乏型、经营意识薄弱型、人口压力过大型、人口健康缺陷型、多重因素复合型等。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思路,结合"两项制度衔接"政策,走出一条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精准脱贫路径。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整村推进"、"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基地+"等扶贫开发模式,提高精准扶贫效果。重大扶贫措施是:推进民生大力改善,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劳动力素质培养,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构建科技下乡服务体系,提高农牧民科学生产水平;稳妥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整合配置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开发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4.
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反映了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实际效应,其内部差异、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从恩施州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otential Conflict Index,PCI),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旅游扶贫村居民影响感知的维度、水平和内部差异,并对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素质提升作用,但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旅游发展没有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本;②居民对旅游发展、扶贫效益、素质提升、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感知存在较大内部差异;③基于这些差异,将居民分为旅游发展认可者、经济成本关注者、谨慎观望者、扶贫效益认可者、环境成本关注者五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五类居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导致了产业的单一化和重型化,产生"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耗费大量的水土资源等,不利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资源开发的企业而言,直接享受资源开发的高额利润,将产生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转嫁给其他的企业和当地的居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程度不同的享受到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但也承担着资源开发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地的居民直接享受不到资源开发正面效应,却直接承担着资源开发造成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郭唯  左其亭  马军霞 《资源科学》2015,37(11):2251-2260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经济矛盾,研究区域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过程,能为区域缓解人口密集、水资源紧缺提供指导。本文根据人水和谐量化方法,确定了河南省2000-2012年18个城市的和谐发展水平,先利用变差系数对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识别,再利用箱形图等分析其时间变化过程,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年际变差系数先上升后持续下降、趋于均衡,空间上周口市变差系数最大、郑州市变差系数最小;在时间上,河南省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由“较不和谐”提高到了“较和谐”状态;在空间上,和谐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三门峡、洛阳、济源为高高聚集区,商丘和濮阳为低低聚集区,整体呈现西优东劣态势。  相似文献   

18.
李瑛  黄丹  朱莹  贺文华  黎洁 《资源科学》2020,42(9):1827-1836
旅游扶贫是带动中国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景区带村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模式,景区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贫困地区脱贫的效果。本文以秦巴山区3A及以上景区周边的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景区带村扶贫模式下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秦巴山区景区周边农户参与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率偏低,但高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且98.3%的农户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制约;②农户旅游经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旅游经营的要素投入是提高规模效率的主要途径;③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对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个人特征变量,社区特征变量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针对提高农户旅游经济效率给出具体建议:延伸“景区带村”的旅游产业链条,扩大投入规模达到最优要素组合;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坚持农户分化为导向,推动专业化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9.
黄志刚  黎洁 《资源科学》2021,43(1):171-184
建立在扶贫开发基础上的乡村旅游征地表现出规模小、强制性弱、兼具经营性和带动性的特点,这类征地是否会因此提高失地农户的福祉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需要从多维度对失地农户福祉进行分析。本文基于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宝鸡4市9县22个旅游扶贫村调研获得的817份农户数据,首先采用熵值法对失地农户多维福祉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测算乡村旅游征地对失地农户福祉的净效应。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乡村旅游征地实施后失地农户家庭总福祉及多维度福祉均有所提升,说明乡村旅游征地在创新安置补偿方式、推动失地农户生计转型、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未来乡村旅游经营效益的提升是失地农户福祉持续改善的保证;②从户主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来看,户主为老年人和户主低教育水平家庭遭受的失地冲击相对较为明显,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对提升失地农户福祉具有重要作用;③从失地类型来看,虽然完全失地农户各维度福祉略高于部分失地农户,但仍需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征地对失地农户造成的冲击,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总体而言,乡村旅游征并没有对失地农户的多维福祉造成冲击,但后续仍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户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征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using Thailand as a case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are less successful in technological catching-up. In contrast to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ailand’s NIS does not link to its economic struc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s Thailand moves from agricultural to an increasingly industrial economy, its NIS remains weak and fragmented.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two affected Thailand’s competitiveness and partially contributed to the recent economic crisis. Studies of NIS in countries like Thailand should focus o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long-running perpetuation of weak and fragmented N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