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看法和态度,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随着大学生中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及态度,对高校德育是一个挑战。通过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较为理性,注重个人品质;恋爱婚姻指向性不太强,婚姻信任度不高;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宽容。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和行为决不能简单的回避或漠视,而是应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来消除其不利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并加强教育引导,既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种种心理,剖析了其恋爱特点以及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探讨了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教育引导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析大学生恋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国家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由明文禁止转向“不提倡,不反对”,在校大学生恋爱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探究大学生恋爱现象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了解大学生恋爱观及其心理,分析恋爱现象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并探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学生思政工作效果的对策,是高校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们关注的不是允不允许中学生“恋爱”,而是关注恋爱对当事人的建设性、成长性意义,并将恋爱带来的破坏性、阻滞性负面影响最小化。面对中学生恋爱问题: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善待中学生的“恋爱”,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面对中学生“恋爱”,成年人众口一词:坚决禁止!理由也很充分:孩子们生理正处发育,心理还不成熟,学业没有结束,职业没有选定,经济也没有独立,尚不具备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条件。但多年实践证明:禁而不绝,中学生恋爱的发生率继续攀升,而且在一些城市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倾向,在一些中学甚至出现公开化苗头。在我们成年人的思想深处,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确理解不深,对人的差异性的确尊重不够,  相似文献   

5.
“00后”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恋爱心理、抗挫抗压、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给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科学分析“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原因,通过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形成合力,不断创新“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婚恋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不容回避,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应采取积极介入态度,结合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实际特点,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的教育和辅导工作,丰富和引导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预前”氛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主的部分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知识比较缺乏,对性生理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避孕知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大学生的性观念呈多元化倾向;大学生仍很看重“贞操”,但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又持宽容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大学生获得性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学,通过书刊、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与同龄朋友的交流,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性教育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恋爱现象探析与思考刘光荣,刘洁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促使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及其特点大学生谈恋爱,已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曾在毕业班作过调查,82.5%的学生承认自己“考虑过恋爱问题”,可见恋爱问题在大学生中影响面之广。什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潮的撞击下,“90后”大学生的性爱观呈现出恋爱群体大众化、婚姻观念多元化、性爱行为观开放化等基本特征.“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因有三方面: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发展的需求;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从众心理使然.对“90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爱观教育是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性健康教育机制;注重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衔接的性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里学生恋爱现象随处可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观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学生面临的恋爱心理问题纷繁复杂,主要有恋爱动机失真、恋爱态度失衡、恋爱行为失当和恋爱道德失范。笔者认为,构建立体化、全覆盖、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应对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ituational and more general measures in investig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ing. More precisely, the aim was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students' situational reaction tendencies and their general study orientations. Furthermore, situational reaction tendencies were related to the appli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actual study success.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578 second year students in a multi-disciplinary Finnish university.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cluding the Inventory of General Study Orientations (IGSO) and measures concerning situational reaction tendencies, learning strategies, self-efficacy and self-evaluated expertise. Archive data from the university's student register were utilized to objectively examine study success. The following four group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ing situational reaction tendencies were distinguished: performance-oriented students, task-oriented students, socially oriented students and avoid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ps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regarding general study orientations, appli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tudy success.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高职女大学生受社会文化、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恋爱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文章通过对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归类并分析她们对爱情的认识、恋爱的态度及恋爱行为倾向等恋爱观要素,进而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学,赋有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又是大学语文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品味爱情经典,领略人生真谛,珍视校园爱情.塑造健全人格,使他们认同社会主流的爱情价值观,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适时疏导和积极应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失恋大学生的异常心理表征及对其采用的干预方式和疏导技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爱与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领航的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爱与责任思想。进行大学生爱与责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系统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爱与责任教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建立爱与责任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教育者的爱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增加爱与责任意识;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整体互动的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不客回避,教育者对此应采取积极介入态度。谊文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厦其现状、原因。阐明大学生如何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井试图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性道德现状与教育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雷湘竹 《高教论坛》2004,(5):24-28,31
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影响着他们对待恋爱、婚姻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人格成长乃至人生幸福。本文通过访谈调研.分析了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及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2)性别、是否正在恋爱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女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男大学生,恋爱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非恋爱大学生,农村大学生高于城镇大学生;(3)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大二、大四、大三、大一;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心理专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恋爱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设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或使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化,成为顺应大学生恋爱心理需求、指导其理性看待恋爱以及正确恋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