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艺的传承者,是美丽乡村的助力者,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承担着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乡村工匠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存在培育对象离农意识强和培训意愿低、培育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影响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工作: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提升其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工匠培育的意愿;对培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培育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整,确保培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紧密贴合乡村工匠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更富有成效;完善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培育乡村工匠所需的师资、设施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建立起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中德产业园长效发展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实用型工匠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建设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并从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引进行业企业"大匠"四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提升,高职通过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强化工匠意识自觉;专业课程+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自信与自觉;技能培训+工匠精神,提升工匠能力自觉;实训指导+工匠精神,养成工匠行为自觉;企业实习+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自觉,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4.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工匠精神以其丰富内涵涵养了中国工匠近千年,余韵福祉绵延至今。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价值追求趋同以及二者自身发展要求使二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将从高校与社会两个角度探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工匠型”教师队伍,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是破解当前高职发展瓶颈的关键。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座谈,发现当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工匠型”师资尤其欠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匠型”教师培养相关政策文件过于宏观、难以落地,学校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教师自我提升的主动意识不足等。结合已有研究,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经费、学校完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教师重视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高职“工匠型”教师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工匠培训和手工业技艺的传授有官府中的工匠培训、家传工艺和师徒相传等形式。一、官府工匠培训我国的官府作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提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工匠之事归冬官司空之下的"百工"管理,工种有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  相似文献   

7.
针对培训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被动参与、消极应对、实效较差等问题,江苏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采用了"菜单自选式"方式,着力于培训的设计、实施和实效方面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即:借鉴中医思维,把脉问诊,精心设计;传承农耕传统,敬重规律,精心施训;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实效。培训赢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实现了培训的预设目标——做让参训教师满意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和价值,职业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存在内涵认识不深,价值认知错误,践行表面化等问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人才培养的互补性,劳动文化的共通性,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上具有内在契合性。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劳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素材,丰富劳动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劳动课程教学活动,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以校园文化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劳动课程教学培训,深入贯彻工匠精神,促进劳动教育培育职校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山丹培黎学校时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以总书记指示为引导,以"陇原工匠培训基地为载体,我们要为国家和我省培养培训更多"大国工匠"、陇原工匠"。9月19日,2019陇原工匠进校园暨兰州石化学院陇原工匠培训基地揭牌大会在我校东区报告厅隆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力资本特性和定位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工匠的内涵,将乡村工匠分为"技能升级类""产业融合类""返乡创业类"三大类.培育乡村工匠能激活传承乡土文化的活态载体、为农村文旅产业融合注入特色元素、壮大以技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队伍、有力弘扬工匠精神宣传劳动教育,对此文章提出面向"技能升级类"乡村工匠拓展创新培训方式、面向"产业融合类"乡村工匠深化校企协作育人、面向"返乡创业类"乡村工匠加强"双创"教育、实施面向三类乡村工匠的专项培训计划、细化支持政策、完善评价机制等分类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如何在注重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重中之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工匠德育路径受到严峻考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新时期工匠德育路径进行创新分析与研究。开展工匠德育,是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不断优化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学校生存能力、传承工匠精神遗产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贯彻“两代师表一起抓”的工匠德育原则,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建设“互联网+”工匠德育模式,积极搭建校企、校校合作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处处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陶艺制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尊师重教、精益求精、实践创新精神等。我国中学进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陶艺教育在历史、传承、场所、人才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当前发展中的学校管理、政策扶持、均衡发展、师资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在中学开展陶艺教育,有助于培育实践、创造、科学、尊师、审美等优秀工匠精神,有益于其未来学习与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在观念认识、人才培训、教材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论述工匠精神的边界。静态层面从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边界,从德国、日本、中国的传统探讨工匠精神的文化边界;动态层面从"工匠—企业—机器"的博弈阐述工匠精神是通过匠艺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工匠精神的实践效用表现在利用内涵边界发展本土做特产品,利用文化边界借鉴国外做精产品,利用动态边界协同机制做靓产品,利用边界效用融合共赢做优产品。  相似文献   

14.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对职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体现,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伟大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持。由于中国传统职业等级观念的狭隘性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缺失,劳动者将劳动视为生存手段而非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致使劳动者普遍缺乏工匠精神。我们应从价值观培育、教育体制优化等方面发展和弘扬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华工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工匠精神。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对于传承发展中华工匠文化,健全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均有重要价值。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认知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传承中华工匠文化精神,领会中华技艺美学意蕴。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与融入校企合作等都是中华工匠文化深度融入高职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入,公众对"工匠精神"复归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认识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做好转型升级,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发展新"工匠精神"。从社会视角入手,牢牢把握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新变化,为"工匠精神"注入新内涵,才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只有将新发展理念、时代责任感、理想信念等内容融入新"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凸显新"工匠精神"的本质追求,构建起新的精神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一个明确且稳固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依托,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意识缺失、途径缺乏、课程体系不全、双能队伍不足等困境,提出了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校企双主体协同培育、革新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师准入与培训制度等改进路径,以提升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并强调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和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是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引。基于工匠精神的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现状,尝试阐释其时代内涵和敬业乐业、笃学求真、精益求精等要素,并聚焦应用型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如融入教师思想观念、注入教师工作环境、纳入教师培训体系等可行路径研究,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匠人型教师,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工巧匠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匠经历了现代地位以及内涵的流变,已具有时代赋予的新意义。其所包含的工匠精神不仅延续了传统表征,也新发了作为非工匠职业的现代表征,它的现代复兴是当今中国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经济能不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工匠精神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