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形成的气质风貌和品格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战斗精神、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具有宝贵价值,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东北抗联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主要有规划课程体系,丰富...  相似文献   

2.
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东北抗联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居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序列,是中国共产党人所有精神财富中的一种独立精神存在。提炼东北抗联抗日斗争史的主要特征,其精神突出体现在绝对忠诚、敢于斗争、顾全大局、首创首行、国际协作“五大品格特征”。以“五大品格特征”融入“建设强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设创新强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树立革命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3.
张蔚华与东北抗联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坚持抗战长达14年,凝炼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的抗联精神。追忆张蔚华同志的事迹,其一生都与东北抗日战争紧密相连,他的抗日救国业绩真正体现了投身革命、忠于祖国、不畏艰险、勇赴国难、大义舍生、勇于献身、生死相依、团结御辱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学习并深入研究张蔚华的英雄业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度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时间跨度长达14年的英勇抗争,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以及抗战精神。在辽宁主战场,抗联足迹大部分集中在辽宁东部山区多个县域地区,这些地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因此,多数没有进行开发,根据辽宁抗联足迹旅游资源的分布,提出辽宁抗联足迹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对策,旨在为辽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加强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探讨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指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深化东北抗联精神;营造红色校园氛围,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宣传东北抗联精神。  相似文献   

6.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全体将士用浴血奋战和英勇斗争凝结而成的历史精华,深入挖掘“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丰富内涵,能够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别具一格的历史基因与宝贵资源,并拓宽新现实场域下的实践进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以东北抗联精神的深邃内涵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鲜明的方向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是“九·一八”事变以后 ,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其的发祥地磐石县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三个阶段。主要活动在吉林省中部、东南部和辽宁省东部 ,共二十四、五个县市的广大南满地区。主要领导人是伟大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十余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实践中 ,创造了以劣势装备与强敌作战 ,以少胜多机动灵活的山林游击战术 ,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8年1月至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地区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港九独立大队成功地开展了抗日后援工作和抗B军事*争,保护了大批抗民主爱国人士,发展了抗日武装,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抗日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甚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奋斗中孕育、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抗联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抗联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一起成为一种精神财富,在新时期赋予抗联精神新内涵,对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综述性评价,有利于学界对抗联精神的研究更深入,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东北抗日联军来说,他们在十四年浴血奋战的抗战历程中确立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属于华夏精神传承的奇珍异宝,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基于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加以深入发掘,使其在当今社会熠熠生辉。研究并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具有深远意义,属于分析东北抗联精神的终极意图。从研究并传承东北抗联精神遇到的机遇及困难着手,探究传承的渠道,力求有效地建立东北抗联精神的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形成千百个抗击日寇伪军的坚强堡垒。广东省东江解放区路东抗日民主政权就是这些坚强堡垒中的一个。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抗日武装力量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它为东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的民主建政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惠州、广州等重要城镇,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为了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过不同类型的会议。这些会议的内容成了学生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党的不同类型的会议混淆不清,本文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是我们党在东北创建的抗日武装。杨靖宇率领抗联一路军在Meng江地区同日本侵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寇,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王健博 《林区教学》2020,(12):11-13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铸就,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教材。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工作路径,建立红色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德籍作家、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是穿上八路军军装,拿起枪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战斗而死的第一个欧洲人。大革命时期他首次来华,所写大量文章较为集中地表达出他反对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反对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的国际主义精神;1927年6月回国后,继续对中国革命作理论探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认为中国共产党应从国情出发制定今后的斗争策略;1932、1934年希伯又两度来华,亲身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直至壮烈牺牲于战场。这期间他向世界报道了中国抗日的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政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把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7.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但由于高校对东北抗联研究尚浅,学生重视专业学习,轻视理想信念教育,家庭环境又不具备红色氛围,导致东北抗联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地方实力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不仅是中国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与中国共产党、民主势力一道,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引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东北抗日联军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抗争,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涵盖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悔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辽宁抗联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先进分子的心血和宝贵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沉淀和积累的特殊文化结晶,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的底蕴,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注重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让红色文化在党员心中绽放思维之花,弘扬红色文化建设,强化党员党性教育,是新时期、新时代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孔令波 《科技文萃》2004,(9):125-130
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影响和直接领导下,以人民抗日武装为主体,团结群众抗日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