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纸发展到今天,纯文艺体裁的作品逐渐失去其在副刊的领袖地位,而副刊在一些新生报纸出现后,因其扩展自己的领域,以前副刊中常见的散文也进入了大散文时代.散文则成了家庭生活类报纸的主要体裁,那么传统副刊的散文有变化么?是怎样的变化?本文以<家庭百科报>副刊版--"青园茶坊"为例,试分析副刊散文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臧磊 《新闻通讯》2014,(4):63-64
近20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一次次进步,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副刊这一概念也随着技术变革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副刊除立足本土,做足生活性、互动性、地方性外,还加强了新闻性。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副刊的新闻性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臧磊 《传媒观察》2014,(4):63-64
近20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一次次进步,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副刊这一概念也随着技术变革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副刊除立足本土,做足生活性、互动性、地方性外,还加强了新闻性。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副刊的新闻性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郑东青 《今传媒》2013,(2):53-55
本文通过对近十二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和各个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位论文有关"报纸副刊"的文章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近十二年我国报纸副刊研究四大视角:五四时期副刊研究;副刊的属性、定位;副刊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新媒体时代副刊如何突围,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专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国报纸改扩版的大势下,其专副刊也在不断寻求变化,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读者的需求。笔者在山西晚报专副刊版面的实践中,对报纸专副刊的变化态势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总体分析,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策划——党报副刊走向市场的一个抓手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口味的不断变化,那种恪守传统的副刊版面很难吸引人,在信息密集化、阅读快餐化时代,副刊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显然再不能来什么编什么,而要主动出击,用策划这个抓手,组织稿件,编排版面。  相似文献   

7.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板块,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尤其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种专题性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的补充和延伸,在报业竞争中日益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软力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副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随着时代和科技  相似文献   

8.
网络,改变了副刊的传统生态,它逼迫副刊人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和新时代时尚阅读的需要,副刊必须取悦读者、指导读者.副刊,必须寻找改良措施,应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担当文化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符红霞 《今传媒》2006,(9):39-40
一张报纸,其真正的文化精神常常集中体现在副刊上。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众声喧哗的时代,副刊怎样才能持守自己的文化精神,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呢?我国报纸的副刊经历了长期的“万众瞩目”的风光时代,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渐渐受到“冷遇”。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在过往的年代里,“社会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新闻通讯》2013,(8):51-52
关于副刊对于报纸的意义,有很多说法,比如:“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曾是著名报人的金庸先生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但在目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凸显报纸的个性,发挥“留客”功能,副刊面临突围。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大多数读者只对新的变动的信息感兴趣。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也要求副刊强化新闻性。  相似文献   

11.
在厚报时代,专副刊渐渐成为吸引受众的一种手段。专副刊办得怎么样,品牌在读者的心目中占有较高的地位。那么地市报的专副刊怎样做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呢?开封日报社《汴梁晚报·人文周刊》封面版2011年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13,(11):67-67
陈湘阳在2013年第8期《新闻知识》上撰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攻,副刊守”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文化副刊版面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璋  姜蕙真 《青年记者》2002,(10):50-51
在政治家办报的时代,党报副刊如何定位?县市报副刊怎样实现新闻性与文化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胶州日报社为自己确立的副刊办报宗旨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描绘历史与现实,将新闻性与文化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在此大方略的指导下,突出办刊“七字方针”:  相似文献   

14.
张翀煜 《传媒观察》2014,(12):61-62
正在融媒体时代的今天,纸媒的专副刊,地位更加重要。以前我们鄙视某人时会说某某匠气很重,今天纸媒的专副刊若想远离平庸的话,笔者倒是觉得要多一些匠人之心。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今天,我们做报纸副刊就需要这样的气质。一、纸媒新闻弱化,谁来救场——融媒体时代专副刊更需要多些匠心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成长之时,报纸副刊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数字化时代,报纸副刊需要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生存与挑战的策略与模式,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手发展,共同应付传媒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报纸副刊曾有一种说法:副刊不副。副刊由于其独具的内容特色,文图并茂,很为各阶层的读者喜爱,就受众而言,副刊的确“不副”。但长期以来,副刊的“不副”并没有在内容上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传播上也没有发生量的延伸,也就是说,副刊的文化的新闻比重太轻,它一直生存在自己的“怪圈”里,因而显得那么纤弱,那么苍白。  相似文献   

17.
刘兰明 《今传媒》2012,(11):104-105
伴随着微博的兴盛,信息的传播方式、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学的生态环境,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思想文化的报纸副刊,该如何作为?在传统的报刊副刊中引入微博似乎已不再是疑问,而如何借鉴微博的形式,更好地改造副刊,正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副刊编辑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媒体的实践和个人的设想,提出了在微博时代对报纸副刊转型路径的几种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刘兰明 《报刊之友》2012,(11):104-105
伴随着微博的兴盛,信息的传播方式、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学的生态环境,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思想文化的报纸副刊,该如何作为?在传统的报刊副刊中引入微博似乎已不再是疑问,而如何借鉴微博的形式,更好地改造副刊,正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副刊编辑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媒体的实践和个人的设想,提出了在微博时代对报纸副刊转型路径的几种探索。  相似文献   

19.
卓良辉 《东南传播》2014,(8):151-152
本文结合当前一些都市类生活报纸副刊的现状,针对新媒体时代关于副刊存在价值的一些认识误区,阐述了报纸副刊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传统纸媒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办活办好副刊的三条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新闻世界》2013,(9):111-112
进入全媒体时代,与当代纸质媒体的新闻版面的扩张相比,传统副刊版面开始逐渐被挤压,出现了一些困境。而报纸的,魂之所系——副刊,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嫁接新媒体,融入新时代,才能在新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