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合理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推动高校科研产业化的关键举措。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性和复杂性特征,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链式网络DEA方法,利用2011-2016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重点监测和对比分析中国各区域高校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上的动态演化和区域差异;投影分析的结果为非DEA有效省份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利于各区域科学合理地配置核心科技资源,为我国区域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97年到2010年各地区(除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外)科技创新的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但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但也有稳中增长之趋势.如果将科技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那么,从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因此,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如提升人力素质和改进研发设备等途径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创新发展绩效是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湖南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构建创新发展绩效的评价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湖南四大区域和14个市州自主创新发展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显示四大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排名分别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总体而言,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地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长株潭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其他三大区域创新具有一定的"外溢"效用,但其外溢效用有限。因此,提升湖南创新发展整体实力,必须缩小区域创新差距,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配置创新要素,实现区域差异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却不平衡。通过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比较我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现东部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西部最为落后。这一现状主要是由国家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以及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效率值总体处于0.9以上的区间范畴内,且东部地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明显低于其余三个区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处于非有效区间;对于全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产业高级化程度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政府影响力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正面影响;四大区域受不同的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转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领域,四大板块、主体功能区、经济圈与经济带三个空间层次的协调,着力构建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场一体化加强、资源有效利用且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等五大目标的动态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之后,湖南省形成了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全覆盖格局。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各具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在发展中的不协调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核心城市辐射效应小、发展差距明显等。湖南省要想形成区域经济板块协调发展的格局,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发挥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中心城市的经济效应,扩大影响;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内各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打破常规;加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对外联系,开放融合等。  相似文献   

8.
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两个方面。从各省级区域的情况来看,技术进步和规模优化是推动能源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四大经济板块来看,东中部地区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能源产业规模可适当扩大,东北地区能源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因此,提升我国当前能源利用效率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非装备技术引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差异化的能源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构造模型,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政府行为以及研发机构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研发项目数的增长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普惠数字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从数字金融维度上来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数字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金融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覆盖广度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使用深度,而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数字金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地区市场化程度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单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跨越相应的门槛值后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该作用随着门槛变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民族地区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健全优化政策体系,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7,(1):14-18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不同创新主体的研发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无效率现象普遍存在;创新失衡问题突出;教育水平是影响区域研发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技术市场成熟度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有积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与研发创新效率负相关。政府应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体系,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升区域研发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大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率进行测算,得出不同区域的大企业的科技创新溢出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大企业集团的技术溢出效率整体最优,技术与规模效益均有效的地区数目达到2/3;西部地区进步显著,技术与规模效益均有效的地区数目达到半数,说明东西部差距有望缩小;中部地区则表现平平,其非技术有效的地区几乎均为规模效益递增,且接近中部地区总数的半数,说明中部地区在大企业发展方面要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5.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形成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要突破区域差距拉大、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扭曲、产业同构诸多瓶颈因素,选择明晰政府职能、推进科技创新、有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倩  林映贞 《教育与经济》2021,37(4):3-10,28
运用DEA-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技术效率是制约绿色发展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互联网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教育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其中,教育水平对三大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发展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互联网发展与教育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中、东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倩  林映贞 《教育与经济》2021,37(4):3-10,28
运用DEA-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技术效率是制约绿色发展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互联网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教育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其中,教育水平对三大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发展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互联网发展与教育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中、东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倩  林映贞 《教育与经济》2021,37(4):3-10,28
运用DEA-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技术效率是制约绿色发展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互联网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教育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其中,教育水平对三大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发展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互联网发展与教育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中、东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高等教育通过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两个方面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据此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传统数据包络法(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方法相结合,分析测算20个省市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运用DEA-Tobit模型对高等教育投入影响其效率值进行测算,发现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比率、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数比率、R&D经费内部支出比率、收录科技论文比率以及技术转让合同数比率都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终得出高等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支撑作用,高等教育投入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角度,分别对安徽省2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评估,总体上,样本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不高,制约其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冗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DEA有效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冗余比例和产出不足比例均较高;并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样本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动态分析,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导致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