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钢 《东南传播》2011,(11):1-5
台湾电影研究虽然一直较为薄弱,但经过学界多年努力还是有所发展,不论是台湾电影史、电影导演、新电影还是华语框架下的台湾电影研究,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比较大陆和港台学者的台湾电影研究,可以发现双方不同的兴趣偏好。尽管台湾电影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通过梳理台湾电影研究脉络,我们认为台湾电影研究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2.
赵珊珊 《东南传播》2015,(12):31-33
近些年来台湾青春电影以其清新的影像风格和细腻的感情抒写吸引着大批观众的热爱,然而台湾青春电影在过去由于过分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忽视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台湾青春电影在不断经历摸索中创新与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本文试着分析台湾青春电影是如何成功转型,以至会给大陆青春电影带来怎样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果然 《新闻世界》2013,(5):242-244
随着20世纪后期台湾"新新电影"的发展,大陆观众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台湾电影,并借助电影逐渐了解和认知台湾文化。本文试从大学生这一年轻受众群体出发,并从台湾电影进入大陆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来探究大陆大学生借助台湾电影认知台湾,解读台湾文化方面的效度,以期获得有关在促进两岸文化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湾电影折射出的"台湾精神"已然发生了微妙但明显的变化,不再强调大陆作为自我镜像,体现出自由与放松的气质。这一方面说明了两岸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抗式冷战思维的弱化与消失,但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显示了大陆在塑造台湾形象与身份方面失去了重要功能。台湾通过发掘自身的地域/自然、本土历史/黑帮以及现代性/摇滚音乐等等文化资源,用以凝聚自我意识及其身份认同。台湾电影在塑造自身形象时的蛛丝马迹,都程度不同地具有某种微观政治学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
王留 《东南传播》2012,(3):131-132
2011年1月1日,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收清单正式实施。其中大陆方面对于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再无配额限制。7月12日,台湾2011年贺岁电影《鸡排英雄》抢得头香在大陆上映,票房却不甚理想。台湾冠军电影在大陆票房表现为何屡屡不受肯定?两岸影视审美文化的差异性在哪里?两岸在合拍电影的领域还有哪些突破口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台语电影看海峡两岸的文化渊源——以歌仔戏电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峡两岸同根共源,文学艺术一脉相承。台语电影作为闽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台语歌仔戏电影的分析入手,以台语电影为媒介,探讨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的艺术理念和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希冀对新时代环境下海峡两岸人民彼此的文化交流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慈祥 《东南传播》2022,(1):22-25
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与香港的电影交往也发生了变化.迫于竞争和大陆发展的压力,台湾当局一方面鼓励香港电影资本在本地生产,一方面对涉及大陆要素的香港电影实施惩戒.这种指导路线也影响到香港电影在台湾的评奖,但惩戒方式从直接简单转变为软性隐蔽.在保守极端的评奖环境形势下,迫切需要在票房评价之外新建评价...  相似文献   

9.
崔友 《东南传播》2021,(1):47-49
曾经的台湾影视作品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但经历短暂辉煌后却脚步停滞,近年来,台湾影视产业逐渐呈复苏态势.本文以台湾影视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为线,从灿烂时期的台湾偶像剧、文创电影切入,横向对比大陆剧集、日韩影视冲击下所导致的产业停滞.近年的台湾影视产业在作品内核、题材创新、扩大合作等方面积极求变转型,从而在蜕变之中迎...  相似文献   

10.
《东南传播》2015,(12):173-173
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19日在大陆上映,10天票房超过10亿元(新台币,下同),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登陆台制电影。  相似文献   

11.
1959年特吕弗拍摄的《四百下》掀起了法国新浪潮的波澜,这种以表现少男少女青春成长期的影片成为世界电影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特吕弗之后又使用《四百下》中的同一个演员,随着他长大跟踪拍摄了主人公安托万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的四部系列电影。成为电影史上唯一的自传体式的系列成长电影。成长电影始终以人的情感、心灵和思绪作为表现的主体。淡化情节和人为的性格塑造,重视人物性情的自然发展和意识的非理性流露,讲究心灵的节奏,追求画面与音乐的浑然天成,形成了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类型片完全不同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电影形式。在亚洲,受法国新浪潮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过台湾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新浪潮、日本电影新浪潮,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掀起的电影语言革命性突破的浪潮。在这些波澜中,成长电影始终是最灿烂的浪花。  相似文献   

12.
两岸三地的合拍热潮已经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与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已日臻成熟不同,台湾与大陆的合拍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探寻的时期。一些合拍电影在大陆市场反响平平,仅有少数合拍片能够在两地市场有所作为(如《爱·Love》),文章以这些影片作为文本,去探究其在表达本土经验和跨地想象时的策略,通过对《爱·Love》在跨地性和本土性呈现上的叙事分析,探讨两岸合拍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陈志国 《东南传播》2011,(12):16-19
作为台湾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台湾闽南语电影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作为台湾电影发展初期的一种电类型,台湾闽南语电影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其兴起的基础与条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春电影是台湾电影史上特有的类型电影,主题表现与影像风格以写实为主,新世纪以来,这种类型在继承以往青春电影的基础上,一批新锐电影人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类型,影像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向,在概念传达、视觉风格和产业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种风格的尝试,已然成为台湾新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和类型。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陆互联网站外来文化信息传播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站上有关国外电影及文学作品的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调查表明 ,在大陆网站上 ,有关外国电影的信息 ,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 ,都是非常可观的。而外国文学的信息则从相对数量上来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不同的外来文化产品 ,籍互联网产生作用的范围与程度有所不同。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层分析。并以此说明 ,应当充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机制 ,以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16.
张新强 《今传媒》2011,(5):69-70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香港与大陆合拍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全方位的突出表现,意欲指出香港电影以其独有的产业机制和魅力,在电影手法到产业运作等各个方面将不断带领中国大陆电影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7.
媒介景观: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城市意象研究(2000-201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7,(11):2-9
凯文林区提出城市的意象观点,城市具有"可辨读性",在城市里,我们几乎所有感官同时运作,这些感知综合起来便成为城市的意象。李清志曾对1950-1990年代台湾电影中台北的城市意象进行专门研究,但21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城市意象却未有专门研究。2000年以来,台湾电影在全球化浪潮、电影票房全面复兴、政党轮替引发本土精神回归、电影与城市营销和观光密切结合等背景下,形成了台北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城市意象。藉由2000年至今台湾电影中台北的城市意象,可研究分析21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记录了台北城市由西向东轴线翻转的城市记忆,建构了不同时间、空间的台北地景,将台北打造为具有人情味、温情和在地精神的特色城市,描绘了台北的都会环境,展现了台北的人文地图,构筑了关于台北城市的集体记忆与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18.
《赛德克·巴莱》是近年台湾、乃至大陆电影市场中较为独特与优秀的抗日题材影片。该电影以真实的雾社事件为背景,采用长达五小时的篇幅,用后殖民时代的影像手法,叙写了赛德克族人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抗争中,找寻文化认同与灵魂救赎的故事。本文以人物群像分析为入口,重点分析影片的美学表现以及叙事手法两大层面,试图挖掘导演蕴藏其中的旨趣与主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相似文献   

20.
正决定影视能否带火旅游有多种因素,最重要的是片中出现的风景、人文能否激起人们由衷的向往去。年七月中旬,在台湾本土票房破亿的电影︽鸡排英雄︾开始在大陆公映。这部电影的登陆借着赴台个人游开放的东风,成为向大陆游客介绍宝岛风情的又一力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