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如 《江西教育》2006,(5):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现状     
《中学生电脑》2011,(11):5-5
不满目前教育体制 不少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当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斥重金要把孩子送进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的时候,一些父母、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却对身边的基础教育有着诸多不满,并涉足学科教育——让孩子在家上学。亲力亲为地做起了老师,或者让孩子进入个人办的私塾、学堂。他们的做法可行吗?  相似文献   

3.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回顾一年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确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了一些促进作用。玩我的孩子从小爱玩、好动,上学以后,要保证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想玩,你就是硬按着他去学习也按不住。考虑到这一点,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走了一个规矩: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回家以后,给家长当3分钟的小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讲完后,再学习15分钟。因为要把课堂上学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孩子就必须认真听讲,复…  相似文献   

4.
进城务工人员因担心孩子“长大后你就成了我”,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某些家长期望孩子“拥有体面的人生”,宁愿多掏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的“赞助费”把孩子送进公认的优质学校;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设法购买学区房。这些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学才艺,让孩子学出好才艺,这是许多父母的梦想。为此,家长们把孩子送进了才艺班,请来了家教老师,自己也无时不刻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盼望着身边的孩子快点学好,梦想着孩子能有朝一日站在才艺的顶峰,但却常常事与愿违。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为孩子选择一种适合他们的才艺?在孩子学习才艺时,家长们又该如何指导这些“才艺儿童”呢?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的确如此,不知不觉间,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可一上学,有的家长认为愁事来了——为管孩子学习而发愁。于是孩子一上学,家长也开始了漫漫陪学路。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头上,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身上。早上送孩子出门时反复叮嘱:“要听话,好好学习。”中午坐在饭桌上边吃边问孩子:“今天学的啥?听懂了吗?”晚上孩子刚看一会儿动画片,就急忙催促:“快去学习吧,你都看了多长时间啦?”等孩子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又忙不迭地拿出搜集来的各种测试题放到孩子面前……这些家长只要看见孩子在玩或看电视,就忍不住要干涉…  相似文献   

7.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有的家长往往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涵义和科学方法,于是就出现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教他们识字、算算术、背古诗;还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孩子上学后,就任意给孩子补充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家长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知的“神童”或“全才”。这样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8.
孩子上学,家长“陪读”;孩子读书,家长坐在旁边当“顾问”;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当“参谋”;有的孩子学什么,家长也重新当起了小学生,同样也学什么;个别家长甚至还经常代替孩子做作业。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孩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学,同时我自己的班上也有很多寄宿的学生.通过对孩子及学生寄宿制学习生活的了解,有一些想法,期望能与有共同处境的家长朋友一同分享.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成为家长首选.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就是为了省心、放心.但是,如果家长一味地这样想,很难预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作为家长,如何使寄宿的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健康地成长,是每个家长朋友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由于社会的一些因素给中职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家长都是以孩子年龄小,不想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社会的思想,将孩子送进中职学习,其次才是为了让孩子学一些实用技术,这就在潜意识里告诉学生,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混日子。从学生方面来说,认为上中职就会低人一等,就是不如别人,这是长期以来思想的一种错误认识。而归根结底想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这种观念还是需要从学生身上下工夫,因为学生是直接接受中职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11.
寒昱 《教育艺术》2002,(10):11-11
现在 ,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 ,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 ,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谋个舒适职业 ,费尽心机 ,倾其所有 ,托人情 ,找门子。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有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 ;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 ,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对孩子溺爱 ;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  相似文献   

12.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年轻同事来到布鲁塞尔后,就把孩子送进了当地的幼儿园。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每次见到老师,听到的都是对孩子的赞扬,从未从老师那里听到孩子的缺点。对此,同事颇有些感触,认为这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确有不少可取之处。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比利时学校的教育情况。在这里,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均没有国内流行的评选各种“好学生”的做法。老师基本不对学生施加压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较国内“平等”得多。一个男孩随家长转到这里读书后,原来不大喜欢上学的他居然爱上了学校,说比在国内上学“有意思”。学校没有评选…  相似文献   

14.
一、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农村相当普遍。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认为读书与不读书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一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让孩子上学不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而是把上学作为孩子跳出农门的捷径。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于是他们就不再支持孩子上学,学生本人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批文化层次低的劳动者。靠勤劳或一技之长发家致富,也极大地刺激了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读不好书照样赚大钱”“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弱化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弱化了孩子的求学上进心。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6月中旬是小升初划片的日子,在这之后,家长就开始忙碌起来,找人托关系,都只是为了一个重点校或重点班。“这种重点班真是助长了不正之风!”一位费尽心机把孩子送进重点班的家长说:“其实小学升初中如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话题】"高危"警报校长被视为职务犯罪高危人群,倒逼教育体制改革【话题背景】如今,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托关系,找路子,四处奔波。在北京,一些家长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把孩子送进名校。因此,校长、教育行政官员也就成为众多家长追逐的对象。北京市西城区检察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吃苦     
时下,家长们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吃喝拉撒睡一概“承包”,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自理;也有的对孩子百依百顺,除了不能摘天上的星星月亮外,几乎是有求必应,生怕受一点委屈;还有的为给孩子谋个“好出路”,抹下脸皮四处求情,倾其  相似文献   

18.
自从孩子上学,广大家长就和“√”和“×”打上了交道。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深恶痛绝,把带“×”的作业本撕了,把带“×”的试卷揉成一团,扔在脚下踩了;有些家  相似文献   

19.
时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任性、不懂事。为了让孩子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付出的真是太多了;为了让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家长在家里把一切能替孩子做的事都做了;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少家长心甘情愿地牺牲了自己的娱乐和爱好;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家长  相似文献   

20.
魏会 《中国教师》2010,(16):64-64
<正>在过去,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孩子成绩好坏,孩子道德品质如何,都与他们无关,这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我刚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