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是英语语法对动词的最简单分类。英语中既可以是及物动词又可以是不及物动词、而且及物动词的宾语可以充当不及物动词的主语的一类动词被称为作格动词。英语作格动词数量大,应用的句子结构丰富。这些用法有一些句法上的限制,如有一些作格动词后面必须跟上介词短语或者形容词,有些作格动词可以出现在中动结构中,有些作格动词的时态是不能随意套用的。出现在英语作格动词之前的主语可以是施事、致事、受事、感事、工具、材料、场所,等。另外,何时使用作格动词的被动语态形式也是要具体分析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动构式中动词及物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实际上传统语法无法解决中动词的及物性问题。试图运用Hopper&Thompson概括的动词及物性原型特征的标准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理论揭示中动词及物性的实质。分析指出:英语的中动词属于及物动词的边缘成员,仍然具备及物动词的某些特征,但该动词的及物性的某些特征由于受到该构式的语义限制,或隐含或迁移,因而在句法形式上表现为不及物性。  相似文献   

3.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希芳 《现代语文》2015,(3):141-144
从句法角度对英汉作格动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句法类同。英汉部分作格动词均可被反身代词修饰:"NP2+V+by+*self"及"NP2+自己+V+了";被动句式对于英汉作格动词来说是可选性(optional),而非强制性(obligatory)。2.句法差异。英语作格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来修饰其表层主语,而汉语只能凭借助词"的"来修饰;英语作格动词的中动句式种类明显少于汉语作格动词;英语作格动词的词缀具有多样性,而汉语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5.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7.
作格动词是英语动词分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别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重要属性是作格动词既具有一价用法,也具有二价用法。然而,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相比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作格动词得到的关注是较为缺乏的。为了深入认识作格动词的一价用法与二价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笔者尝试从致使链事件框架的视角对包含作格动词的英文成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探索中国英语课堂中作格动词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英语作格动词具有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特征,是词汇语义句法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结构理论,通过对作格动词词汇语义特征的分析,解释作格动词与被动词及其句式的异同,提出作格动词不可用于被动语态主要与其具有被动意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有一类动词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当作不及物动词使用时,句子结构中的主语是作及物动词使用时句子结构中的直接宾语,这类动词被称为作格动词。然而,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语法都没有针对这类动词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一种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的观照下,主要利用凸显等观点阐释作格动词存在的理据,为我国英语教学在作格动词的教授上提供理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句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句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句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句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句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四声通解》是16世纪韩国朝鲜时代的一本韵书。该书是为了朝鲜人学习汉语语音和词汇而编写的一种工具书。通过该书和中国韵书、《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之间的比较,我们发现了本书的编排体例明显地反映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韩语特征,即以“韵部与字母第一,声调第二”为原则来编写。这是与中国传统韵书《广韵》有所不同的,而与元代韵书《蒙古字韵》完全一致,而且与现代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和工具书的语音教学部分的体例之间也有一致性。我们可以说《四声通解》是在“国剔化”对外汉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一种汉语语音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小歌 《海外英语》2011,(3):52-53
咦,英文还分真假吗?那什么才是“真”英文7礼貌、谦恭、举止构成了“真”英文的三大要素。英文是英美文化的一部分,英美习俗注重礼貌,所以英文是一个注重礼貌的语言。同学们在课堂上都学过“情态动词”(modal auxiliary verbs’),如can,must,should等;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小学开设英语”的举措人手,系统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运用PET fMRI和ERP等技术研究获得的关于二语学习关键期及其效应的研究证据,立足二语习得年龄与最终成绩、年龄与二语习得和加工、二语习得的年龄效应特点诸方面展开探讨,对“何时开始学习二语效果最好”的问题有了深刻全面的理解。基本结论是:(1)二语习得存在关键期;(2)二语习得的效果受关键期效应影响;(3)6、7岁之前学习二语有望达到纯正语音效果;(4)12岁之前学习二语整体效果优于之后迟学的效果;(5)二语迟学者尽管失去二语学习“关键期”,足够的训练也能达到一定的熟练效果;(6)新课程改革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有条件的学校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符合二语习得的认知神经科学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陆俭明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讨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方法和热点问题.由于语言研究之于客观世界发展的滞后性,其中有一些内容值得继续探究:“语言本能说”、“运用层次分析法切分语言结构时‘不能根据语感”"、“‘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双宾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以Brown等的礼貌理论为支撑,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test,DCT),对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母语者进行了各拒绝语义成分的对比,以考察英语专业学生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的状况。通过统计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目的语语用能力现状一目了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含义包括文化知识与文化理解两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融合一起,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有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英语教学从文化知识开始,培养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文化理解,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演讲2000     
在我身上,同时存在着不得不深入自我内部的倾向和试图向社会、向世界开放自我的态度,这造就了我的文学。我在萨特身上学会了参与社会,不断重复着回到个人内心这个课题同向社会、向世界开放自我的课题相结合的原点后再重新起步的循环。这也是一个“包含差异的重复”。自《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与中心对抗的边缘“根据地”的模式,并借助米哈伊尔·巴赫金的荒诞现实主义理论,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这种小说的方法。在探讨某个国家某个时代文学的丰富程度和广度、深度时。“Capability”和自由的概念是行之有效的标准。尽管在看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依然从现、当代中国文学家们的步伐中看到了巨大连续性。《老井》和《红高粱》等恢弘的长篇显示出了中国小说家们的才气、方法和能量,同时也显示出.中国未来应该实现的“Capability”是丰富、广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