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学术研究与学术评价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内在地要求学术评价,而学术评价则促进学术研究,学术评价的缺失必将损害并阻碍学术研究与学术进步。就当代中国法学学术评价机制而言,很有必要从法学学术研究成果的政治向度、立足于中国法律实践的问题意识、基于思想与理论性“问题”还是实践性“问题”或者对策性“问题”之解决的研究目的设定、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2.
学术研究与学术批判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学术批判而具有学术批判意蕴,学术批判表现于学术研究的起源、过程、创新及特征之中。以从事学术研究为志业的研究生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批判素养,这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而言,研究生须具备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吸纳能力、辨析能力、鉴别能力及选择能力。因此,要通过培养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吸纳能力、辨析能力、鉴别能力及选择能力来不断增强其学术批判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资本主义的语境下,学术研究中“求是”与“求利”的冲突日益凸显,二者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条件。中国大学由于这些条件的缺失,使得学术资本主义与泛化的行政权力形成一种共振,造成大学畸形地向“权力”和“市场”端发展,而日益远离传统的“学术”,进而导致学术研究一边倒地偏向“求利”的局面。要扭转这一趋势,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颜元的读书观经历了两个阶段、三种状态的转换,这也是他以学术批判促进自己学术建构的发展路径之一。颜元的学术批判思想和实践对我们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术批判要坚守公正性、针对性和建设性。  相似文献   

5.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通过理解可以把这两种视界融合起来。理解之所以能实现,就在于双方的视界不断融合。在理解过程中,理解者的视界不断与被理解…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文引文的“必要性”与“适度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文在学术论文论证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引用文字数量的“适度性”,是构成学术引用“合理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当前学术论文存在“过度引用”、“文字复制比”偏高现象,就在于作者对引文的“必要”和“适度”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引文的不合理。学术期刊应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从技术上较好解决学术论文引文的识别,为专家和编辑的审稿提供有力的支持,遏制因引文不当所带来的学术不端现象,引导作者在参考文献引用的“必要性”、“适度性”和标注方面下功夫,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规范和论文撰写规范。  相似文献   

7.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一个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由“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构成,教学设计是一种由“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三层架构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应遵循“双重定位,多元发展”模式。其学术视界关注教育技术史、教育技术哲学和教育技术文化观研究,体现出文化自觉的学术研究特征;其学术人生诠释了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激情的学术人格特点。文章认为,文化自觉是一种进行时,未来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文化自觉要更加关注研究取向、研究实效和研究话语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现状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博德里亚所说的“内爆”,即纯形式内部的“增殖”、膨胀,是统计数字上的“大跃进”,可以说几乎是当年大跃进运动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学术版重演。原因大致有三个:一可谓是“穷国学术政治”。是急于发展的赶超意识所致。二是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全民动员模式、大跃进模式的老调重弹,遗韵回响,或曰旧病复发所致。三是受西方社会的“官僚体系”、工具理性、技术意识形态、数理计算模式的影响所致。其结果诱发学术犯罪、学术腐败,引导学术吸毒、学术卖淫,逼学术之良为学术之娼。我们已经到了应该大声疾呼:救救学术的时候了!因为已事关学术的存亡与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国内国际女书学术研究20多年来,几次高潮迭起,研究成果蜚然。但对涉及女书文化的核心问题以及与女书文化相关称呼,如“女书传人”、“女书流传地”、“女书文化圈”等是否应该有个层次之分的问题,尚未看见相关的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10.
学术研究究竟是应当“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还是应当选择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术为天下公器,道德为学术之灵魂”[1].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应当从学术主体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维度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术主体的学术研究目的合道德化、合法化,在功利和道德理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提升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水平,使其从“面包学者”的现实不断走向“哲学之士”①的理想,从而减少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现象: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文学的学术资源甚至将之搁置。表现在:一是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的遴选与现代文学的文本资源脱节较大,二是中学教师教授文学作品的教法与教授内容与现代文学的学术资源脱节严重。原因在于教育理念的陈旧和教师人文素质的低下。对现代文学研究界而言.难使研究的当代性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学术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问题.策略应是做到“两合作”、“两指定”、“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学古文教学如何批判地继承,是个老课题了,多年来在各地同志们的努力下原已走出路子,但是,这几年由于受“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象其它学术问题一样,也被搞乱了。目前,在部分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全文大致译讲一遍以后,就离开课文孤立地去批判作者的立场和写作目的,说得一无是处。以致少数学生产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研究》2016,(5):18-23
教学学术能力体现了高校教师科研和教学融合的理念,大学教师的发展是科研和教学的共同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高校教学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我国教学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明晰我国高校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维度和未来发展趋势。教学学术能力包括专业学术、教的学术和学的学术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还分为知识、反思、交流、观念四个维度。提升我国高校办学水平,要从以上几个基本要素和维度出发,尊重教学的学术价值,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另外,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还依赖于大学的政策支持,包括为教师教学工作改善制度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方法问题一直以来是从事学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要害。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从事学术研究 ,既是衡量一个学者学术建树的关键 ,也是衡量一个时代学术研究水平和成败的关键。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先秦子学、魏晋玄学以来最典型的社会转型、学术兴盛的第三个时期 ,是古今中西学术相互渗透、调适、融合、创新的重要时期 ,号称“新学” (见张岂之著《儒学·理学·实学·新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有关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学术兴盛的事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 ,学术界已有较多较深的论述。但对产生这一学术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管理与伦理的融合不仅有其渊源已久的学术思考,更潜藏着对高等教育管理不同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自觉。基于学术视野的当代高等教育管理伦理与伦理管理之再认识,既意味着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对管理活动转化为伦理式管理过程的情愫记载,更蕴含着对高等教育伦理的管理功能发挥和对伦理进行管理的终极目的之追求。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成果,但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培养史学研究人才。因此,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唐宋变革论”这一史学研究理论与成果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唐宋变革论”这一学术研究成果。高中新课标及历史新教材也已充分吸收了“唐宋变革论”的有关内容。教师通过系统梳理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适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学术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其“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术型人才,更要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学术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有研究无能力”、“理论不结合实际”、“学位论文没有应用价值”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学位论文开题实行课题导向制;学位论文撰写实行“小论文”构成制;学位论文评审实行“双向”盲审制,同时,设立学术研究分,推动研究生全方位参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者黄擎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视界融合与批评话语》分为“文学本体篇”、“文学批评篇”、“文学现象篇”三个部分,整体学术架构显示出横跨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业视野。该书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术视野和思路建构表现出明显的专业融合意识;学术论题选择表现出学理深度与问题意识兼顾的特征;在内容呈现方面将学界思想辨析与自我创见阐发有机结合,表现出已基本定型的史论结合的思维特征;思想路径显示出将丈学问题探究与文化生态揭示有机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学术语言对学术思想的准确表述至关重要。目前,在学术语言的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模糊界定和混乱使用、不分语境地随意使用、语言晦涩和不规范等,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很大麻烦。如何准确地使用学术语言是每个学术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术研究的关注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学术语言将呈现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学术研究必须注重逻辑的力量和完整的过程,这是学术产生力量的基本要素。但寻找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学术产生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学学术研究缺乏学术基本要素是一个问题,但更为严重的是学术研究内容空洞、单一和虚假,简单地说,中学学术研究缺乏这个研究阶段所应具有的灵活、可爱和温暖。我认为造成如此现状和以下两个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