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几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呈现了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普通高中教育集中于县城所在地办学;二是普通高中学校中那些来自农村的特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政府、社会、学校在物质上、经济上对特困生给予一定的资助,但由于经济上的不平衡、生活地域的变化等原因,特困生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心理缺失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成长。因此,分析和了解特困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脉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职特困生"心理贫困"问题与成才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决高职特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职特困生资助和成才保障体系,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教育并完善心理咨询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特因生经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他们既要面对社会竞争的心理压力,又要直面经济贫困的心理压力。本文从学生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特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对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特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群体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又渴望自身的发展。分析特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状况,查找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特困生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谢军 《大学时代》2006,(8):55-56
特困生是学校得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个人自卑心理和自我封闭心理较为严重等特征。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疏导,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艺术和典型教育的艺术,要切实关心特困生的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115-116
本文从高校新形势下特困生保障体系入手,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特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特困生激励机制的内涵和途径。指出通过特困生自我促动激励机制的建立,在高校中建立针对性较强的特困生能力强化机构,积极实施创业救助,搭建适当的心理关怀系统,关注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强化他们在心理上的耐受能力等方面来帮助特困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人格,从而完成大学生涯。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健康的观念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显示,当前独立学院的特困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8.
特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掌握他们思想脉搏的重要前提。本文初步分析了特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他们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特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他们听心理特点。是掌握他们思想脉搏的重要前提,本初步分析了特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他们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的特困生资助工作大都是依据地方开具的各类证明材料,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认证和审批。资助的公正性、准确性、时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校园大数据的高校精准资助模式。首先,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消费等海量信息,挖掘特困生行为的特征;其次,以此为判据,完成受资助学生的行为监督和未受资助学生的认定推荐。所提出的资助模式结合了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资助模式,为科学合理地配置高校有限的资助资源,灵活准确地调整特困生动态,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即对贫困生有条件的激励性资助,秉承公平、正义、人本的宗旨。公平侧重对贫困生的外部帮扶,正义强调发挥贫困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于贫困生发展的人本要求。以发展为激励条件的贫困生资助兼具慈善性和教育性,体现救济与促进贫困生发展相结合的资助原则,要求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权利和以发展回馈资助的责任对等,要求学校实行受助贫困生发展考核和分类管理。实施保障与激励相融通的资助策略,采用以"贫困"谋资助到以资助谋发展再到以发展谋资助的实施方式,确保高校贫困生通过接受资助既能脱贫更能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支出型贫困者是指实际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但是由于发生大宗的支出,而导致生活状况恶化的贫困者。他们没有受到政策的保护,面临着比低保户更为严峻的困境。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对比了支出型贫困者在2012年和2014年的生活状况变化。多数支出型贫困者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状况都发生了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者生活状况并未好转。生活状况改善变化的原因包括个人能力、非正式支持网络和政府与社会作用。其中,个人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支持网络起了外部性的缓解作用,而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则很微弱。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主要是集中于经济帮扶,而对其学习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帮扶相对缺乏。构建高校贫困生大资助体系,突出育人在资助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导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相应增大,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展多种心理辅导形式的活动,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笑对贫困,直面人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能很好地走上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 ,学杂费的不断上扬 ,高校特困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本文认为 ,特困生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生活上、学习上存在着困难 ,而且存在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感和挫折感 ,从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解决特困生问题不仅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援 ,而且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收费对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入学费用而大量失学。贫困学生资助是收费条件下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责任重心偏低和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等原因,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本世纪开始,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奠定了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规定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志着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建立。但是,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资助覆盖面偏小,部分农村儿童和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没有得到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没有落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贫困学生能得到生活补助。贫困学生甄别困难,资助工作实施难度大,成本高。需要采取教育券等方式给进城的农村流动儿童提供资助,需要对全部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地方政府之间需要明确提供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责任,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线脱贫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对策。不断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起"奖、贷、助、补、免"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一些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然而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平均主义、假冒贫困、新贫富差距、等靠要思想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细化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大奖励品学兼优贫困生;强化诚信道德教育;扩大有偿资助面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