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颈部肿块性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体征 ,病因复杂 ,病种较多 ,确诊有时较困难。为了了解其病因规律 ,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常需行CT扫描检查。特将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同时行CT扫描的6 9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加以分析 ,以探讨CT在诊断颈部肿块中的价值。1 材料及方法搜集 2 0 0 1.2~ 2 0 0 3.3月间资料较完整的门诊及住院病例 6 9例 ,均以颈部肿块来诊 ,所有病例均使用AsteionVR型全身CT扫描机行CT扫描 (其中 4 3例同时行平扫、增强CT扫描 )。2 结 果甲状腺肿块 33例、约占 4 7.8% ,肿瘤 2 2例、约占31.8% ,炎…  相似文献   

2.
自CT问世以来,对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的CT诊断研究不多,我国所编颅脑CT书中尚未见单独详细提到该病的论著,本作者工作中得见15例,现就其CT诊断价值及存在问题论述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10例经美国产2060-Q CT机平扫,5例由德国产Somatom DR—H CT机平扫。男7例,女8例。年龄9~56岁,平均32岁。病程6月~10年。均无甲状腺等颈前部手术史。临床表现多以精神症状为主,如烦躁、抑郁、记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扫描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37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表现为颅板下弓形等密度影.单侧病变者32例,双侧病变者5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健侧或向血肿相对较小的一侧移位,脑沟、裂、池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侧脑室不同程度变窄、移位.结论:CT扫描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位置、大小、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0~1987年12月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1例胰腺癌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9例,经B超、PTC、CT、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确诊12例。现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肾脏结核在CT、IVP两种影像中的表现与病理所见的关系,来揭示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在二种检查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以期达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方法:搜集1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结核的病例,回顾性总结,对CT平扫及增强、IVP二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符合率93.0%,不能明确诊断7%,IVP诊断符合率36.6%,未能明确诊断63.4%.结论:CT能清楚显示整个肾脏的横断面图像,对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的形态结构均显示清楚,且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对空洞及肾内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及肾盂造影.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以用于肾功能的判断、与肾盂旁囊肿、肾盂肿瘤的鉴别.所以肾结核的诊断,CT明显优于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6.
脑脓肿是化脓菌侵入脑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及限局性脓肿。是脑组织占位性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我院开展CT两年来,共做头部扫描5000余人,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3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CT与静脉肾盂造影在肾结核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肾脏结核在CT、IVP两种影像中的表现与病理所见的关系,来揭示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在二种检查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以期达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方法:搜集1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结核的病例,回顾性总结,对CT平扫及增强、IVP二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符合率93.0%,不能明确诊断7%,IVP诊断符合率36.6%,未能明确诊断63.4%.结论:CT能清楚显示整个肾脏的横断面图像,对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的形态结构均显示清楚,且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对空洞及肾内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及肾盂造影.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以用于肾功能的判断、与肾盂旁囊肿、肾盂肿瘤的鉴别.所以肾结核的诊断,CT明显优于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腰腿痛常见病,CT扫描显示间盘组织的直接影像,是诊断椎间盘病变的重要方法,本文收集资料较完整和部分手术证实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总结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本文分析临床与CT表现均典型的100例,男71例,女29例。年龄20岁-79岁,经手术  相似文献   

9.
CT检查在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CT表现,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近年来在我院做CT扫描的120例卵巢癌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卵巢癌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高20Hu,单侧性49例,占40.8%,双侧性71例,占59.2%;来自于上皮的肿瘤88例,占73.3%,来自于间质细胞肿瘤及生殖细胞肿瘤各8例,各占6.7%;其他16例,占13.3%. 结论:常规及螺旋CT扫描能显示卵巢癌的CT特征,对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骶髂关节疾病的CT表现。方法 :对照骶髂关节骨骼及尸体标本分析研究临床 5 0例不同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骶髂关节CT平扫片。结果 :不同的骶髂关节病变的CT扫描有不同的表现。结论 :CT能较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对临床骶髂关节疾病的区别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CT扫描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对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可靠性 方法 :回顾和分析我院本年度经CT扫描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的 2 0例病例 ,均采用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 ,骨算法重建图像 结果 :支气管扩张的三种类型均得以很好显示 结论 :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率CT表现的高度特异性可取代传统支气管造影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髓母细胞瘤是后颅凹常见肿瘤之一,多数具有典型CT表现,诊断不困难,但在部分病例中由于非典型CT表现的存在,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我们收集了我院自1992年四月至1996年六月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32例,回顾分析了出现非典型CT表现3例占9%;为提高对儿童期髓母细胞瘤非典型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将我院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例1、男3岁、因头痛呕吐半月而入院,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及局限性淀粉样变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深入了解及提高对淀粉样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及临床高度怀疑的淀粉样变病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病理活检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系统性淀粉样变11例,局限性2例.随访期间4例死亡,死亡患者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影 ,运用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的多层面的CT征象 ,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5例经病理及穿刺证实的肺部结节影均作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 ,先作肺部平扫 ,层厚间隔均为 10cm ,再作薄层扫描 ,扫描范围为病灶的高度 ,层厚间隔为 2cm ,螺距为 1 5 ,再作动态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 30s和 6 5s,对比剂用量 10 0ml,注射速度 2ml/s。结果 :15例病灶中 ,其中 10例为支气管肺癌 ,均见分叶征 ,其内密度均匀 ,8例见毛刺征 ,3例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充气征 ,增强后 2例见肺静脉包绕中断征 ,2例见支气管阻断征 ,所有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螺旋CT动态薄层扫描可获得病灶中心层面的多幅图象 ,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更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缘 ,内部结构 ,周边情况 ,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脑裂畸形属先天性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种表现,在CT、MR应用之前报道极少,随着CT及MR的临床应用,脑裂畸形的报道逐步增多,查阅文献,迄今报道不到50例,故认为是一种罕见畸形,为探讨脑裂畸形的临床特点,我们对1990年8月~1994年2月经CT确诊的7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采用日本岛津SCT-3000TC扫描机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层隔10mm,层厚10mm,作连续扫描,不作增强对比,CT表现以大脑表面向脑内横贯的裂隙,裂隙壁由灰质构成的特征改变,根据其壁的融合与否,分为融合型和分离型。在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1:0.4;年龄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收治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骶尾部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病例8例(男2例,女6例),中位年龄34岁.6例患者表现为骶尾部疼痛,4例表现为骶尾部肿块和溃疡.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7例经病理诊断为良性畸胎瘤,术后无复发.1例为恶性畸胎瘤,术后84个月复发,二次手术后随访6月无复发.结论:(1)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成人骶尾部畸胎瘤难以诊断;(2)CT和MRI检查相结合有利于术前诊断;(3)手术入路和手术切除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组成,可以通过术前的CT和MRI来确定;(4)大多数成年骶尾部畸胎瘤是良性的,恶性畸胎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即使对于复发性恶性畸胎瘤,再次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肺癌的早期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的4例40岁以下女性肺癌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病例病灶3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右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1例两肺散在多个病灶,纵隔、肺门可见增大淋巴结,并可见双侧少量胸水。初步诊断为结核或炎性假瘤。结论:青年女性肺癌早期临床及CT表现无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应尽早进行病理检查,尽量避免在不断随访观察中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PAP的HR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1-2009年间在岳阳市二人民医院住院病人中经病理诊断为PAP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胸部CT扫描并加做HRCT扫描。结果临床表现以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为主;HRCT表现多种多样,15例表现为磨玻璃影,11例患者表现"地图样改变",4例呈典型"铺路石样"。结论出现临床症状与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时,应首先考虑PAP。  相似文献   

19.
在支气管病变尤其是肺癌的X线诊断中,支气管体层及CT是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为了更合理地将两种方法应用到支气管病变诊断的实际工作中,本文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支气管肺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支气管肺癌系我院1995~200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男性34例,女性14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平扫:圆形或类圆形,呈低、等或高密度,巨大血管瘤密度欠均匀,中央见裂隙状、星状更低密度区.增强:较大者动态双期或多期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时间密度曲线.巨大者,除典型强化表现外,中央可见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无强化区.较小者强化形式呈多样化,但延迟期大部分有等密度填充.结论:血管瘤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者呈快进慢出的时间密度曲线,CT可确诊.不典型者,动脉及门脉期强化形式多样化,但其延迟扫描之等密度填充可提示诊断.极少数CT表现无特异性,需借助于临床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