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活动理念的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运用的过程,将数学问题逐级展开,让学生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数学能力、数学观点和数学素养.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具体阐述基于活动理念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一、重视数学活动教学的意义数学教学重视数学活动,就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一、重视数学活动教学的意义重视数学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知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课程中成长"。学生有自己的数学课程,可以建构数学课程,通过建构数学课程促进自己更好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课程中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基本需求、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实现的策略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活动、探究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海霞 《学周刊C版》2011,(11):117-117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其中,把“数学活动”引人数学课堂就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来源于实践,许多数学概念在生活中都有其现实原型.数学实验活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让学生从"数学现象"出发,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身的数学认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头表达能力,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的。1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努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努力做到让学生能说、想说、会说,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让学生学会数学反思,提升反思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反思能将学生的经历提升为经验,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的反思,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顾永军 《广西教育》2014,(45):77-77
正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生活实例是学生体验的源泉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出:课堂不仅要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不仅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数学教育的实践性作为重要的改革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当与现实密切联系.初中苏科版新教材就是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使得数学生活化,便于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需途径,其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教学民主倡导实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要抛弃"我在给学生上  相似文献   

12.
正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取数学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一、尝试、感悟——激活已有活动经验选择最简单的例题,便于学生理解算理,研究算法,数学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四基"和"四能",其中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个要求明确提了出来,教学中,常常有教师对这个概念不太理解。那么何谓数学活动经验呢?经验指的是对已有知识的积累所形成的感性认知,数学教学,其本质就是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认知和素养,这就是数学活动经验。那么,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笔者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学作为“锻炼人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 ,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一、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活动教学重视数学活动教学是主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的学习心理应主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 ,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亢奋状态 ,并调动一切因素进行积极的探索、探讨及操作 ,而当学生获取成功时 ,…  相似文献   

17.
朱国锋 《小学生》2013,(2):71-71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数学现实出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每次监测总结,老师们都会发现,部分孩子的实践活动能力很弱。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实践能力呢?我们重点做了有关"课堂实践"的课题研究。一、重视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就让学生动手做,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那么,体验性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呢?体验性学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操作的. 一、创设生活或问题情境,激发体验的动机和兴趣 创设有效的体验情境,是提高体验性学习有效性的基础,而体验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认识生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