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晋 《乒乓世界》2010,(5):98-111
目前世界女子排名第一的刘诗雯是近年来崛起的一颗新星。刘诗雯的打法与前世界冠军张怡宁相同,都是右手横板弧圈结合快攻型选手,但刘诗雯的技术特点更加鲜明:她的身材相对矮小,但是击球速度极快,近台和中台的相持能力出色。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击球质量,刘诗雯的技术动作更为小巧,发力更加集中,这使她的每一板回球都颇具威胁。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7,(10):88-89
横板反手台内挑打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由于在击球时球拍容易挡住来球,因此一旦无法准确判断来球的落点和旋转,极有可能造成失误。在反手挑打台内球时,一定要降低身体重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判断来球的位置。击球时要通过手腕转动来摩擦和控制回球弧线。反手位的台内进攻使全方位进攻成为可能,对进攻型打法的选手来说,全方位进攻拓宽了自己得分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近两年的一些国际比赛中,中国横板弧快型打法选手与欧洲横板弧快型打法选手在反手技术运用上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中、欧横板弧快打法选手在第40届、41届世乒赛中的反手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找出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横板弧快型打法选手的反手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横板进攻型打法,已成为当今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以王励勤为代表的凶狠、快速加实力的打法已渐趋完美,他能够在近期的46、48届世乒赛两夺男单冠军,并屡次在公开赛等国际比赛中登顶,说明我国横板进攻型打法的训练方法已经取得了成功。大球时代王励勤的出现,使我国男子横板打法,在小球时代以孔令辉为代表的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飞跃。目前,这种打法在青少年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选手培养的基层工作者,经过几年训练实践的摸索总结,结合对优秀横板选手的观察学习,有一些对横板进攻型打法的认识,尝试用"四个关系"来概括,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本期杂志开始,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横板削球打法”的相关技战术。作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防守型打法,凭借其独特的击球效果,削球曾在世界乒坛占据着重要席位。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直拍横打是我国乒乓球选手的惯常打法,其中侧挑技术的运用是一个难点。通过运动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对侧挑技术动作的击球位置、动作时序、速度特征以及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间关节在侧挑过程中的运动形式和球拍挥拍形式进行了分解,同时找出每个运动环节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横板生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可说是八一乒乓球队的“传统项目”之一,从这里曾先后走出过施之皓、王涛、万国辉、孙晋、王越古等优秀横板生胶选手。参照他(她)们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曹臻在打法设计上既应突出速度,又需注重旋转,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从1952年出現了海綿板以后,不論在击球力量,速度或旋轉方面都有了提高,它促使乒乓球技术向前跨进了一步。攻球选手采用了海綿胶板后,大大地增强了攻击力量,在比賽中取得一定的优势,这就相应地促使世界上大多数削球运动員(包括欧洲横板选手在內)改变了过去只守不攻的打法,从而加强了球的旋轉性并配合左右逼角乘隙反击空擋的战术来对付攻球,因此,攻球运动員在提拉过程中,由于正反手的击球技术不平衡的緣故(反手比較弱),而形成来回奔跑,穷于应付,为了抵制守球运动員的防守战术,  相似文献   

9.
反手技术,对于全场型打法的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坚持练习反手,会让自己的反手击球火力十足。大多数选手的反手击球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这些选手更应该注重反手的练习。反手击球通常比正手击球练的少,这是导致业余选手反手成为弱项的本质原因。职业网球选手会清楚  相似文献   

10.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6):110-111
对横板选手来说,出色的反手技术可以使自身的综合实力更为厚实。在前三板环节,采用反手进攻可以抓住更多的进攻机会。通常我们认为反手进攻的力量不如正手进攻那么大,实际上反手拉球时的动作非常稳定,更容易利用腰腹的力量,击球瞬间的爆发力更集中,更容易制造旋转,因此具有极强的威胁。此外,由于反手拉球的动作相对小巧,这就减少了无谓的多余动作,因此更容易调节击球点,使我们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下降初期击球更为流畅。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新三段指标评估法,对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项目进入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决赛的中国选手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乒乓球混双项目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弧快型打法混双配对在发抢阶段的短下旋球和中路侧下旋球质量较高,控制长线的对拉弧圈球技术较高;在接抢段中左右改变路线和控制球轨迹的长度比较稳定;在相持段中第7板和第8板下的位置配合移动速度不到位,导致球板衔接不上,容易失分,因此要提高移动速度和果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世界优秀女子一线横板弧圈球结合快攻型打法5名乒乓球选手为研究对象,采取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其2010~2012年间参加的50场国际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通过对女子横板"弧快"打法方法的技战术特征分析得出"弧快"打法选手发抢段使用率、得分率均为良好,发球和发球抢攻战术是发抢段主要得分手段,发球后控制技术也具有一定得分实力;接抢段使用率、得分率都为优秀,接发球、接发球抢攻、接球后抢攻是接抢段主要得分手段;其相持段使用率保持在良好水平,得分率为及格,该打法相持段反手得分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13.
很多弧圈型打法的选手只会拉不会打,这是因为拉球的击球点比较多,既可以在球的上升期,也可以是高点期,还可以在下降前期,甚至在下降期都可以拉球。拉弧圈球时,手相对沉得比较低,摩擦的成分要多一些,击球也比较稳健。而正手攻球则必须在球的高点或高点前期击球,攻球时撞击多,摩擦要少一些。  相似文献   

14.
速度结合力量,攻守兼备直板选手从正手位或中路向反手位大角跑动击球采取横打的方式最为先进。因为使用横打方式回球有一定的进攻性,可以增大回球威胁,在相持中往往可以通过横打变被动为主动。击球时,如果对方来球速度较慢,落点不太刁, 握拍手一侧,腿下用力侧蹬,同时,前臂放松,手腕略微内收。击球时,前臂迅速伸展,手腕向外侧运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回球落点。身体重心向握拍手一侧倾斜,有利于快速还原。如果对方来球的速度快、落点刁,也可以采用并步移动。并步要求脚下起动速度更快,以便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同时,还原步法一定要更快。  相似文献   

15.
一、序言横板削攻型打法是我国乒坛上的一种流派。削攻型选手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历届世乒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直握球拍的张燮林,横握球拍的林慧卿、郑敏之都不愧为这种打法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直板弧圈球打法的选手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进攻积极、凶猛,前三板技术过硬,台内球技术灵活多变;但是反手技术向来是一个弱点,尤其针对传统直板打法的选手。对任何直板选手来说,侧身进攻出台球都是最强的技术。直板选手在侧身时,步法移动速度很快,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腰部动作,增加回球的速度、旋转、力量,此外直板选手的手腕灵活,在击球瞬间可以改变触球部位,使回球弧线和落点突然改变,这就是直板选手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7,(9):88-89
横板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他们的相持能力都比较好。有些选手在中台进攻的杀伤力非常惊人。像欧洲的很多运动员,还有中国的王励勤等等,他们的特长就是中台的进攻以及攻防转换能力非常强,这些选手打球的套路相对简单,就是先将来球转化为上旋,然后靠实力取胜。但是当他们面对技巧型选手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8-59
直板反面横打技术始于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直板正胶快攻打法面临危机,主要是反手位的相持能力弱.在对横板两面弧匿的较量中常常处于下风。以刘国梁为代表的直板正胶快攻率先尝试直板横打并一举成功。之后,中国一大批使用横打技术的直板快攻选手脱颖而出.马林、闫森等优秀运动员都能在比赛中熟练地运用直板横打。  相似文献   

19.
说到用反手接发球,我发现对于中路甚至略偏右的台内球,如今越来越多的选手倾向于上前用反手接,而不像原来强调用侧身接? 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横板选手,包括直板横打的选手,反手在台内比较好完成动作,正手接右方短球时离身体距离过远,对球的控制稳定性不够,不像反手离身体相对近一点,就比较好完成动作,手腕的运用也比正手更灵活。所以,反手台内拉的技术目前发展较快,我们的直板横打选手和至少90%的横板选手都掌握了。拥有这种技术后,大家就愿意上前用反手台内拉直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初谈乒乓球性能不同两面横板倒板全方位进攻型打法成都市业余体育学校陶世刚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乒乓球各种类型打法中,性能不同两面横板进攻型打法(指横板的正手面是海绵贴有反胶,反手面是海绵上贴有生胶或长胶),利用旋转、速度的差异,制造了较多的进攻机会并能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