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滥觞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其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其自身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翻译西方理论著作、介绍其理论学说、以及运用其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这三种途径,将进化论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社会人类学学派功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说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活动大约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世界,都产生过各式各样的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介了大量西方译论。然而,几千年来的中国翻译史,在西方研究者笔下,不过寥寥数笔。作为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译论研究概况,以便加深我们对中国译论的认识。基于此,笔者将对西方世界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期中国学者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参照赛义德“理论旅行”的观点,分析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过程,并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旅行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以及这一理论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的民主理论形似而神异。有些人把形似当作神似,主张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应发扬光大民本思想。这种认识与态度都是不正确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务件、依存的基础、精神实质与基本观点等都不同,两者属于不同的思想范畴,所以对待传统民本思想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而不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艺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有化传统和化接受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炜婷 《考试周刊》2011,(56):42-43
中国的翻译理论在当今的世界无疑处于边缘地位。西方中心主义已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并反过来促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在世界翻译理论研究中更加边缘化,使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更加不平衡。我们必须注意理论上的创新,主动向西方介绍我们的传统和成就,逐渐向中心的位置移动。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招募,选择,保留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及其企业招募选择员工的程序,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招募问题,提供了借鉴性建议。并将推动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教学的一个范式: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西方经济理论的指导,而这种理论必须是“中国化”的。经济学教学担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量经济人才的任务,但我国的经济学教学存在着偏重西方经济理论、脱离中国国情、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等缺陷,创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结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讲授、加强学生和老师的社会实践、举办社会人士讲堂等是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像西方那样,中国翻译理论源远流长,并且自成体系。为了支持中国翻译学之建立、发展,两种态度必须避免:不要妄自菲薄,以致于出现"言翻译理论,必称西方"局面;也不要厚今薄古,忽视对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招募,选择,保留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及其企业招募选择员工的程序,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招募问题,提供了借鉴性建议。并将推动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身体史理论认为身体不仅仅是生理的身体,也是文化的身体,是被建构的身体。这些理论引起了中国身体史研究范式的变革,呈现出自身的问题意识,预示了未来的学术潜力和推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晓静 《文教资料》2011,(3):121-122
本文通过对西方领导学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若干理论的概括分析,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指出它们的实用性和局限性,深入探讨这些理论在中国教育文化土壤下的适应性,以及对中国教育领导管理的启示,即在中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话语是后现代的主要概念,从理论到话语,是西方文化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这一转折正好走在与非西方文化的汇通,中国、印度、伊斯兰的文艺理论都具有一种话语的特征。话语意味着一种全球性意义的理论重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翻译史包括传统翻译史和现代翻译史,分水岭就是新中国的成立,为翻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方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源远流长,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历时已达二千余年,几与我国翻译史同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本世纪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结合之后,各种翻译流派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忠实性来看中西译论的差距,并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西学养深厚的朱光潜,广泛接受与吸纳西方文学理论时,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即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接受的先在视界、以解决中国文学现实问题作为接受的目的,"过滤式"引进西学;并通过以西学比附传统、对西学思维方式的策略性调整,完成西学的"中国化"。对同处西方话语强势冲击下的当代理论界,蕴藏在朱光潜创造性转化深处的文化心理和方法策略,值得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已出现了五次大转向:人学转向、神学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论转向和文化论转向。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论已从19世纪中叶的"文学理论"演变成为20世纪中叶的"批评理论",进而在本世纪初蜕变成为"品评天下"的"理论",出现了高度哲学化和去文学化的倾向。西方文论的历史蜕变是西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建设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时,应吸取西方文论历史蜕变的经验教训,继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走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回顾1930-2004年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店子村村庄管理沿革,对于中国农村未来村庄管理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卜文华 《考试周刊》2013,(83):172-173
这是荣格派心理学家经常讲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据说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引发了旱灾,庄稼都快要干死了,于是村庄里的人不得已请道士作法祈雨。过了几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赶着一驾破牛车来到村庄,于是村庄里人请他快点祈雨。老道士按着村庄里的人的要求祈了几天,天好像没有什么反应。  相似文献   

20.
德育比较中存在浪漫化和妖魔化两种倾向,与之并存的还有对中西方德育范式的严重误解。对中国德育范式的妖魔化,是德育研究中贬低中国德育范式的重要原因。中国德育范式在学术研究中往往被涂上泛政治化、学生不自由等标签,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在对西方德育范式的浪漫化背后,西方德育范式的现实实践也存在重大问题与缺陷,特别是严重的校园暴力和忽视德育内容等。德育比较需要客观,并需要关注相应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