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学自然课本具有内容的多科性,教学实验性的特点。因此,自然教学必须科学地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自然课的各种课型及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看来,要想上好自然课,必须多做实验。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自然教学仪器十分缺乏,要想做实验,现成的教具没有,还得因陋就简,利用废材料自制教具用于自然教学。如:讲小学自然第六册《电磁铁》一课时,我绕了30多个电磁铁,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教学,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内容繁多,而且有些知识抽象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接受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自然课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我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加强直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小学自然学科的知识传授 ,是在师生共同探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学生自行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自然教师都在探讨研究提高自然课实验教学效益的好方法。1 自制自备教具 ,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的种类、数量满足不了创新教育的要求 ,通过师生自己动手 ,自制自备了一些实验器具 ,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 ,实验室钟罩和水槽没那么多 ,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我就让学生把自家的脸盆带来代替水槽 ,找一些空吊针瓶制作钟罩。方法是 :不拔掉胶塞 ,在火炉上加热瓶…  相似文献   

4.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作用很大,是上好小学自然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九年制义务教育自然课本第四册第二课《小水轮》,这一课总共只有四句话,字数只有四十左右,除此以外全是图,如果只靠老师讲,学生观看,那学生是难以理解水的力量与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的,这就得靠自制的简易教具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胡永林自制教具硕果累累湖北省黄冈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436100)童序珍红安县二程乡中心小学自然教师胡永林,从1984年开始坚持自制、改进教学用具,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所教的班级自然课成绩连...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1998,(Z2)
让学生动手操作已经是自然课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了。这不是偶然的,而是这门课教学目的、认识对象改变的必然结果。 改革后的自然课,不是仅靠听讲、读书来获得一些自然知识了,而是让学生动手“搞科学”,主动地探索自然的秘密,同时获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志趣、知识和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这些要求尽管还只能是初步的,启蒙性的,但就它们的获得过程来说,却应该像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一样,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是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动手动脑为主,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学科。因此,在自然教学中,观察实验是贯穿整个自然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在几年的教学事件中深刻体会到:自然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授,更主要是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从小培养成学自然、用自然、爱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为了使自然实验课达到预期目的,我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的环节。1.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操作规范观察实验对于自然教学来说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一方…  相似文献   

8.
欣赏课是小学自然课中一种少见的课型,也是人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种新课型。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莸取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现以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六课《船怎样行驶》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自然课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决定了自然课的教学离不开学具,学具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起着教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让学生自备学具顺应了小学生爱动、爱玩、兴趣广泛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自然课课前实验益处大薛烈龙课前实验属课外实验,其特点是将自然课中要学生自己动手且需在室外操作的实验提前到课前进行。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在课外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研究活动,以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我们就此进行了一些尝试,体会到自然课课...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科学,合理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几年来,笔者在直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收到了一定效果。1 依据内容,选择教具生物教具种类多样,形式各异,只有依据教材内容、知识层次和课型特点来精心选择,优化组合,方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获取初步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对此,谈谈我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做法。一、通过模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模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可行性手段,它让学生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对于知识甚少而形象思维较先发展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在模拟操作实验中,学…  相似文献   

13.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制作教具与使用教具对学生的感性知识的形成,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具有独特作用,已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共计六册,120课,单独讲述生物知识的约有46课,占总课数约38.3%,内容包括初中《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中一般知识(详见附表:小学《自然》课中的生物学知识)。有些内容与初中生物的有关内容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广度深度上不同,并且更为系统一些。学生通过自然课的学习,巳经获得了一些浅易的生物知识。此外,就初中生物和自然课在德育、智育方面的任务来看,两门学科都是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课是一门科学的启蒙课。不仅教给学生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针对小学生注意持续性短、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验激趣。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则较差,实验可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摩擦起电》一课,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塑料尺子在头上摩擦,然后接近桌上的小纸屑:  相似文献   

17.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振坤 《山东教育》2003,(16):55-55
一、自制教学具,培养主动参与能力大自然是一部鲜活的自然教材,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去寻找一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材料。如:根、茎、叶、花、果,鸟、兽、虫、鱼,山、石、沙、土等,把它们制作成标本,当作教具、学具。这样,既拉近了教材与大自然的距离,又使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兴趣,长期坚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自然会形成。二、强化实验,培养主动参与能力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知识。…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的自然课教学,应因地制宜,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把一些抽象枯躁的内容教活,使之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五课“探索月亮的秘密”有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教学中,有个学生提出:“示意图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月亮,而且分成两圈,形状又不相同?”于是,我依照教参向学生解释道:外圈的月亮,表示月亮在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内圈的  相似文献   

20.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