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感到有兴趣,就有努力研究和获得它的强烈愿望。同样,一个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有主动学习和掌握它的迫切要求。反之,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导  相似文献   

2.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或体育中某一内容)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很多人都爱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说明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所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感到兴趣,就有努力研究和获得它的强烈愿望。同样,一个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有主动学习和掌握它的迫切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最容易被兴趣所左  相似文献   

4.
曹岑 《体育世界》2007,(11):99-100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活动并且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性,它与认识有关系。有意识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认真参加体育课堂及各种锻炼活动,掌握运动技术及知识理论等各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是人们对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某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兴趣,心不乐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善于掌握和利用兴趣,做兴趣的主人。体育内容本身含有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里的“倾向”是指认识过程中的指向与趋向的意思。比如说,某人对排球运动感兴趣时,是指他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首先注意排球运动,不放过参观排球比赛的机会,不会忽略报刊上有关排球运动的报道,经常收看有关排球运动的电视等。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运动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适时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现代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控制论、行为科学一致认为,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激素”。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情绪和反馈效果,并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上述观点,显然,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仅从体育心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八十年代大学生在体育兴趣的差异性方面有什么特点,其体育兴趣对心理特征有什么影响。我们对河北省的六所大专院校作了专题调查研究。目的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改提供参考信息,在理论上为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新途径中南财经大学黄兴,陶志坚一、前言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现代运动生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中最活...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指人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能力,指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体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集中地表现在个人的特点之中。从兴趣方面来看,因为它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它与各种心理活动有着内在联系,人对某事物或某活动有了兴趣,往往使人从认识上倾向于这一对象,并从情感上产生浓厚的倾向性,也会从意志行动上指向这一对象,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去钻研、去探讨,提高完成对象的效果。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对事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此文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从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为更好的组织篮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升高校篮球课程质量提出若干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鑫  余凯 《体育教学》2011,31(3):28-29
体育课学生都喜欢,随着选项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对学习技术动作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但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女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女生掌握知识技能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二是对学习技术动作存在畏难心理。有的女生认为付出很多努力也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14.
林学广 《体育世界》2013,(3):139-140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积极认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才会使学生主动地去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其实际运动水平的提高。鉴于此,文章概述了体育兴趣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体育兴趣弱化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来提出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路,意在为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 我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既不是增强体质,也不是掌握“三基”,而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第一,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目的和“增强体质”,掌握“三基”相抵触。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或掌握“三基”,其实这种看法与学生的主观意识是相矛盾的。沈阳工业大学的任恩忠、吕德忠两同志在《掌握学生体育心理倾向,促进体育教改》(1986年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入选论文)一文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学生对《大学语文》缺乏兴趣。其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情感” ,学生没有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诗人白居易有言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现代教学论认为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是以语言为媒介 ,通过情感的传递 ,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的。从语言角度看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情感教育能唤醒学生的心灵 ,启迪学生的灵性 ,激发学生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达到沟通作者…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兴趣与体院英语教学张迎红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科学家们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9.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课堂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而引起的,另一种是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教学目的、作用和结果所引起的,每一位教师应注意它的形成并加强对它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