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路径之一,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人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应从精神、制度、激励等各角度完善工职工的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工人技术的渐进创新,促进技术体系的变革,进而优化供给侧结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于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应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突出区域特色为中心营造制度环境和进行制度安排。观念创新是区域创新的灵魂,加快培育创新观念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还存在行政化管理为主导、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错位、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且特色不明显、学科建设创新意识不足、学科建设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而传统的路径依赖是重要原因。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惯性、学科建设实践的多重锁定、学科建设的成本和学习效应以及学科建设利益主体的博弈与平衡等方面。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应完善“政府—高校—学院”一体化的学科制度体系,构建彰显“育人为本”和学科本质特征的文化—认知体系,促进“学科管理”向“学科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孪生伙伴关系。省情客观上要求江苏必须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是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重要条件。江苏极具发展风险投资的潜力,一是科技创新始发资源丰富,二是风险资本的供给潜力巨大,三是省内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实力不断壮大。政府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上,提高对全社会对创业投资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的认识;积极进行风险投资法律规范;降低风险投资的“门槛”,引导企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向技术创新,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发挥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提高知识与技术创新的效率与效果,人力资本应总量合理和结构平衡,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本的流动集聚与配置,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形成,以及进行有激励性和高效率的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中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流动集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调查显示,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培训基地建设存在区域供给不均衡、服务供给不精细、课程供给不适切、供给主体缺位等结构性矛盾。为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应完善现代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以推进制度供给;瞄准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发力精准供给;创新"双师型"师资培训机制以加大有效供给;推进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以加强优质供给,从而形成丰富、多元、开放的新供给结构,让基地供给体系适应教师培训需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在政府经济政策操作中的权重很低,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甚微,因此,制订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条件便十分关键。“制度创新途径”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方式。中等城市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明显提高,必须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本文结合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经验,对南通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途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南通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途径选择和完善、为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设计和政策操作提供了一个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开发人才是关键。然而西部人才资源处于制度供给的缺乏状态。西部人才资源制度供给的路径依赖是:增强非正式约束创新意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构建正式约束框架。保证人才流动的有序化;完善实施机制,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非正式制度建设,其特点是制度供给相对不足,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自身规定的内涵,在变迁和创新中存在固有缺陷.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等方式将正式制度的建设与非正式制度结合起来,可创新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地方高校的排头兵和区域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它们是区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区域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源、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孵化器和区域创新文化的策源地。当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入发展拐点,地方高水平大学应从明确融入角色定位、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深化交流与协作、创新治理体制机制等路径入手,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优化重构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是提高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核心动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有企业要与国外大公司比高低,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实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建立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体系企业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要…  相似文献   

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重大战略。创新的基础在企业,珠三角地区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高端层次。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目的是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形成一个区域的整体创新环境。国家创新体系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制度安排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现有制度供给与需求出发,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安排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区域制度创新效应,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是目前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不断提高,才促使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而技术创新是扩大资源供给的根本手段。但技术创新必须依赖产权制度的保护,有效的产权制度激励和引导着技术类型的选择,从而扩大资源基础存量,缓解资源稀缺压力。同时技术创新又对产权制度创新有着普遍的影响,技术创新不仅增加了产权制度创新的潜在利润,而且降低了新的产权制度安排的成本。因此,技术创新与产权制度创新是互相依赖,互为依存的。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产权制度创新,并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制度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难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必须依赖良好的制度环境,主要通过扩大高职教育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体系实现.  相似文献   

16.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第三方评估教育绩效的制度创新,实质是一场极为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高效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体系能够促进制度达到新的均衡,节约交易费用,约束评估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然而,传统的教育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仍显示出较强的惯性制约作用。为此,应加强制度供给,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支持、加快信息公开、完善和落实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培育评估文化等多种途径,为第三方评估创设适宜的制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职校企合作的制度化是实现高职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由于非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正式制度供给不足、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高职校企合作制度化无法实现,进而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异质"的,因此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均衡并不意味着结构均衡,必然有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从市场直接融资。政府应该为此类企业融资做出制度安排和金融支持: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与再担保体系;建立扶持基金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社会辅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有必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干预和制定政策完善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政府首先应当制定我国阶段性和长远科技发展规划;二是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三是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留学生制度,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洛阳区域创新能力主要有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几方面构成。洛阳科技优势并未消失,知识创造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河南省具有优势,但知识流动性和创新环境相对较差。提升洛阳区域创新能力应当采取4方面的对策:强化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完善区域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