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现代语文》2006,(10):67-68
"将"的语义和用法在不同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拟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西游记>为语料,对其中所出现的"将"字进行穷尽式考察,研究"将"字在明代的语义与用法,并拿它同唐五代时期的<祖堂集>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的语义与用法作比较,这对于全面了解"将"字的发展演变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不同时期不同句式中出现的"为"字,其词性、用法如何,我国语法学界对此历来存在较大分歧.以"为"字基本意义为起点,主要针对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1]教材中"为"字语法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罗列出"为"字的几种词性及其下的主要义项,并适当引用其它文献例句,以求比较完整地归纳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为"字的多种用法,以期利于中学及普通高校本课程教师学生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3.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4.
孟琳 《巢湖学院学报》2005,7(5):143-144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一批相对完整的材料,其词汇有许多新的意义和用法.本文对<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终"字进行了考察和研究,通过和以前材料的对比,发现了"终"字新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中"(追)((追))"、"(姊)"指王出行时的止舍或军队驻扎,"姊"还指先祖之牌位,后来这两个意义为"次"字所承担,"(追)((追))"和"(姊)"不能直接隶定作"次";前辈常把"(姊)"误释作"(姊)",其实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字,无论是字形、语音,还是用法,都有较大的差异;《汉语大字典》中误把"き"、"ぎ"、等甲骨文字形当作"次"字,其实这两个形体当为"次"字,后世作"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相"字在<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用法,谈到"相"字在古汉语中作为副词,名词和动词的主要用法,对于学习"相"字在古汉语中的运用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與"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荀子>中"與"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一般用法外,还有字典辞书中所没有的特殊用法,体现出了专书中词语用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对<水浒传>中"吃"字的用法进行探讨,并运用词汇学理论分析了"吃"的诸义项之间的引中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丽萍 《现代语文》2007,(12):97-99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上"着呢"的用法,由于语法结构很相似,很多留学生存在理解上的错误,给他们的阅读和听力理解都带来一些麻烦.在现有文献资料中,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V 着"和"V 着呢"的用法,对"adj 着呢"的用法研究很少,有的文章只是略有提及.本文试结合语料,对"V 着呢"和"adj 着呢"这两种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然"是一个比较常见常用的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对,不错"、"副词、形容词后缀"等几种意义形式.在古代汉语中,"然"的意义更加复杂,条目众多,用法比较灵活,所属词性也庞杂不一.  相似文献   

11.
在《荀子》中"与"字词性灵活多样,主要有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及语气词六种。本文采用专书语法研究使用的穷尽式考察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详尽地论述了"与"字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中,"以"字作虚词的用法繁多,介词和连词是常见的两种用法,但这两种用法很容易混淆。介词和连词的定义、"以"字前是否有附加成分、"以"字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字的位置、句子的对称性是区分两种用法的五个要点,辨别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时,只有将其联系起来,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描写了东北官话中"的"作代谓词、构成形容词、与疑问句代词合用作疑问句代词这三种特殊意义和用法.认为"的"在东北官话中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新化方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不管是男性、女性还是非生命,单数全部用"其"字表示,复数全部用"其俚"来表示,这跟普通话和其它方言是不相同的,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其"字用法在新化方言中的遗留.本文比较粗浅地探讨了新化方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其"字的用法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5.
动词"leaven"一词在中学英语教材中用法很广,很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用法繁杂而出现畏难情绪,现作-个小小归纳以助读者.  相似文献   

16.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8.
苏颖赟 《现代语文》2008,3(5):17-19
"者"字是古汉语中频繁出现、用法多变的虚词,在阅读时较难把握.本文在穷尽式考察儒家经典<论语>中"者"字的基础上,粗略地就"者"字的词性和用法作了分类,并在此过程中对前人论述似嫌不足的地方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补充,以期完善对<论语>中"者"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陈平 《现代语文》2006,(1):73-74
在文言文中,"自"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但人们往往只视它为一个代词,却不知道它其实身兼实词和虚词二职,并随着语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和用法,实在值得细细地思量一番.  相似文献   

20.
介词由于抽象的意义和灵活的用法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对、对于、关于"这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区别,又有交叉.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等方面谈谈这些词的基本用法. 一、对 (一)"对"字的语法意义 "对"用于提示对象.细分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提示直接对象;一种是指明关联对象. 先看第一种.例如:作家对人民应该歌颂. 句中的"人民"是"歌颂"的直接对象."对"字就有提示这个"直接对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