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阐述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联问题,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资源采集、传播的障碍,并指出这种障碍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相背离,提出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知识产权的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冲击 ,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以及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图书馆建设涉及众多的知识产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关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信息资源数字化引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化信息资源传递引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化信息资源采集引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化信息资源复制引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化信息资源合理使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化信息资源上载、下载、浏览、与印出引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数字化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剖析了采用DOI实施数字化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的原理和机制;并分别从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加工、服务以及数据库等环节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DOI策略.DOI的成功实施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一种基于内容的保护机制和策略,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输中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及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制度是有关知识与信息的占有、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信息资源之所以应当受到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保护,主要基于信息资源的商品性和可共享性;在网络传输中,信息资源的商品性并未发生本质变化,而可共享性进一步加强.即使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但知识产权保护原则是应当坚持的.不过,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及其传输的特殊性,面向网络环境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应当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姚春杰 《图书馆论坛》2007,27(2):97-99,51
数字图书馆面临着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传播等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完善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图书馆、建立知识产权集体管理机构以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美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法制管理和保护问题更为突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网络信息资源法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对中,美两国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历程和发展状况作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在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数字化信息资源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环境下,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众获取和合理使用信息资源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案例讨论了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与面临的挑战,国际利益集团在此领域的主要立场,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应坚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忆"项目数字化建设可概括为将能反映中国记忆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进行加工、组织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形式,以实现对其检索和利用.文章阐述了"中国记忆"项目的信息资源建设流程,分析了项目在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资金、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对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意义] 顺应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发展要求,近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尝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该服务突破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情报信息服务领域、范畴及深度,因此亟待培训出一批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学科馆员;此外高校作为知识产权重要产出地,高校图书馆馆长、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都有待提高,因此急需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内高校4类群体进行广泛调研,构建面向高校多主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共设置5大模块:知识产权意识强化、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运用、知识产权申请流程详解及专利文书撰写,其中基础知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运用为重点模块,分为初、中、高3个深度级别,可采用模块化课程组合方式实施培训。[结果/结论] 该培训体系具有完整性、可操作性、适应性等优势,能够满足多层次、多群体、多样化高校知识产权培训需求,其有效实施将会全方位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及知识产权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2.
��[Purpose/significance]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ic development, some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tried to develop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Sinc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breaks through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service, it is urgent to train a batch of librarians with corresponding service capabilities. In addition,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university library directors,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literac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system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universities.[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used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 to conduct extensive research on four groups of universities, and built a multi-ag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training system. The training content has five modules:intellectual property awareness streng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ic knowled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as well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plication process explanation and patent document writing. Among which basic knowledge,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were key modul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primary, medium and high levels. The modular course can be assembled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Result/conclusion] The train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leteness, oper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multi-level and diversifi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It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will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literacy.  相似文献   

13.
李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90-93
我国创业板市场方兴未艾,创业板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占比高,企业与资本市场就知识产权的对话需求相当迫切。阐释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现有制度设计;系统收集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以此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剖析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现状;并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知识产权是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性资源。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急需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支撑高校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方法/过程] 通过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结论] 针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提出改变科研评价导向,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贯通产学研全链条,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资源共享中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列举了信息资源共享中所存在的若干知识产权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法规的宣传,建立和规范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制度,完善技术系统和技术手段,建立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最大化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字图书馆信息报导的知识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数字图书馆信息报导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分别提出书目、索引和文摘的知识产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 图书馆今后的信息报导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需求,从政策文本中抽取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的构成要素,明确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及方式,为各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以国家层面政策文本为样本,使用NVivo软件对样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饱和度检验,提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体系。[结果/结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要素包括:数据服务、工具服务、情报服务、宣传推广与教育培训和其他服务。其中,情报服务是核心,数据服务平台、培训推广和信息咨询贯穿整个高校知识产权生命周期,为用户提供持续服务。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服务和知识产权转化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探寻建设路径,对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识产权生态链角度出发,明确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的各个环节和不同角色的知识产权需求,以知识产权生态链为逻辑支撑,基于知识产权供给链构建知识产权资源供给管理系统、基于知识产权需求链构建知识产权需求匹配推荐系统、基于知识产权驱动链构建价值评估管理系统、基于知识产权融合链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专家支持系统,以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方式,为建设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参考路径。以知识产权生态链构建服务平台模型,通过开发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原型平台基本实现预定的目标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滥用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滥用情况,从经济、法律、价值取向方面说明其成因。从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信息机构对信息共享程度的要求、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以及知识产权滥用对公共信息机构资源建设的影响等几方面探讨知识产权滥用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进而提出遏制知识产权滥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几项措施,包括加强反垄断控制、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按照信息的来源与产生方式,信息资源可分为原生信息资源、外来信息资源和次生信息资源,从产权属性上三者分别定性为自主知识产权信息、非自主知识产权信息和伴生知识产权信息。信息确权理论是信息产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构建至少应当考虑作为信息确权理论"硬核"的信息资源生产方式与生产规律、信息消费与信息侵权的行为特征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以及信息确权的法理依据、信息确权的商品价值论依据、信息确权的技术手段、信息确权的当事人协商机制、信息确权的行为规范与评判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