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肯定性陈述结构中,一般主语位置上的施事成为对比焦点且受“是”标记是有一些限制条件的。如果焦点标记词“是”与范围副词“都/就”都针对某个施事,则“是”与“都/就”只能分现,不能同现,因为一个施事只能允许被凸显或强调“量性”和“施者”这两个信息成分中的一个。对比焦点标记词“是”与“连”在同一句子里不能共现,其原因在于违背了“单一强式焦点原则”。在变式句中,一般主语位置上的施事(话题)都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而成为对比焦点,因为话题与焦点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与焦点表达有关的“是……的”句,指出“是”是真正的焦点标记词,“的”起到辅助强调焦点的作用。“是……的”句反映了焦点“强调或突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衡山方言中“是咯”可用在句中,也可用在句末。在句中,“是咯+V”作为焦点标记,用来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是咯+V”可作谓语、补语,少数作状语。句末的“是咯”是语气词,可用在祈使句和陈述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假设“凡/凡是”为一个携带强特征[+QUA]的全称量化词“Q凡是”,对应标记性量化名词短语“Q凡是P”,具有强势限定性、情状性、非指称性、向上单调性等语义特征。根据特征核查理论,携带强特征的“Q凡是P”必须移位到全称量化焦点词短语指示语的位置上完成特征核查,这解释了“凡是”句中其他具有量化义或加合义的焦点算子强制共现的成因,以及与携带弱特征的全称量化词“所有”的句法结构差异由来。  相似文献   

5.
"差点儿+没+VP"格式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羡余成分“没”产生的原因是语法化中的强化机制,羡余成分“没”出现在不可能或不希望出现的语义背景中,起到强调事情没有发生的作用。羡余成分“没”是一个焦点标记,强调了不希望或者不可能的事情几乎发生而没有发生,其中“惋惜”“庆幸”不是“差点儿”格式本身的语义,是格式使用时的语境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是……的"原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焦点理论和大量的例证得出了"是……的"的焦点强度等级序列,即乙类句也是焦点句,而且焦点强度比甲类句还要强。最后,通过反驳袁毓林的观点,得出了"是……的"句式的焦点标记是"是……的"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先后出现"处置说""致使说"和"掌控说"等观点.由动词宾语或小句主语提升移位而来的"把"后NP是说话人强调的重要信息,是句子的强势焦点.本文在特征核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强度的概念提出了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EFC).依据EFC理论,"把"后NP为删除强势的不可解释的[焦点]特征,会显性移位到[Spec,FocP]处进行特征核查,生成"XP+NP+VP".作为焦点标记词的"把"通过"Ba-支持"的方式直接插入到NP前,生成"XP+把NP+VP"."把"字句没有独立的句法地位,它只是人们用来表达焦点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宾香 《考试周刊》2007,(44):47-49
运用生成语法的知识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涉及语义及其句法两个方面。从语义上来看,英汉对比关系结构都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组成,即两个分句之间都表现出主从关系。从句法上来看,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其中英语中的成对标记词经历了从原来位置到句首的移位,汉语的成对标记词没有经历移位。我们假定,成对标记词移位和不移位是受到特征[ /-comparative]的制约,符合最简方案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数+量+之+名"结构是普遍的语言现象,其中的数量结构属于事物的量化成分,从"对焦点敏感"的形式上看是句中焦点;然数量结构成为焦点不仅源于量化成分,还源于指示代词"之"的复指强调,"之"的存在,是数量结构成为焦点的一种外在显性标记,意即"之"是一个焦点标记词。  相似文献   

10.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这些句子“是”字的前、后分别是谓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并且因主题不同,强调的焦点和侧重点不同。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分析了临夏方言中的这类“是”字句。  相似文献   

11.
“势”的思想古来有之,并且渗透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古典文论中。纵观关于“势”的各种观点和思想,可见“势”与艺术创作的种种关联。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探讨,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句法语义入手,对“是“字句中“是“的语义性质和“是“字句的句义类型进行了探索.认为“是“语义性质,是由“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的,“是“在句中具有可延续性、匀质性、无界性等语义特征.根据“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是 名“句分类作指别、等同、存现等句义类型,“是 非名“句可分为等同、陈述、说明等句义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医"指从事管理、药物、治疗等活动的各类医务人员.本文的"师"是标志人的职业身份的名词."医"作为行业,是个大的门类,其内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这些不同的专业人士,均可称"师",从而构成表示行业标志 身份标志的称谓--"X师".通检<四库全书>,医者称师计有:医师、侍御师、御师、针师、灸师、咒禁师、禁咒师、按摩师、药园师、采药师、药师等11种.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词语的语义、源流、理据及构成做了详细的考论.  相似文献   

14.
准确使用动词,才能凸显语言的表现力。本文将从动词的时、体的语法范畴分析英日汉三语中动词时、体表现手法的异同,以期在对比中掌握各语中如何准确把握动词的时和体,并同时感知对比在语言学习中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是”及其复合体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根据其不同用法,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加以分析,旨在指出“是”字的不同层面及使用规律,指出维语的相应译法。  相似文献   

16.
像"坚持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样的句子具有强调特征,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变式分裂句,从功能上看是一种焦点表达式。"那"指代一个抽象的范畴,"那是X"近于一个固定的结构,类似于英语分裂句常用的"itisX"结构,但既能标记对比焦点也能表达自然焦点。"那是"与普通的"是"字焦点句都是焦点表达式,但受汉语结构特征的制约,使用频率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7.
“识”在《沧浪诗话》中地位重要,而对它的专门论述并不多见。试图通过详察“识”的原文意义及比较历代关于“识”的论说,来加深对严羽“识”的认识:识是辨识能力;辨识的对象是体制即审美风格;识的途径是悟,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与历代识论相较,严羽识的独创性在于他指出了识的审美特质,不足在于忽略了“识”形成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陶诗和杜诗在文化品格上、题材的选择上以及意象的选择和安排上都有所不同,因而在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致使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同时也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汉语表达致使义主要有"使"字句表达致使义、"把"字句表达致使义、"被"字句表达致使义、某些动结式表达致使义、使动用法表达致使义和致使动词表达致使义6种类型,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出它们在表达致使意义上的区别,并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解释"使"字句成为典型致使结构的原因,旨在对致使义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韩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10-112
在近代汉语时期"是……的"句产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我们着重分析了表强调的"是……的"句,将其分成单纯表示确信、肯定语气的"是……的1"和表示已然义的"是……的2",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代汉语时期表强调的"是……的"句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