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培养综合型人才也成为各级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作为综合素养因素之一的文学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笔者从事职业语文教育十几年,发现语文教学存在着"重基础、轻阅读,少写作"的现状,大多数学生阅读积累薄弱,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感觉陌生,缺乏阅读兴趣。文学欣赏水平不高,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常常下笔无言。  相似文献   

2.
王伟波 《山东教育》2020,(11):25-25
目前在经典阅读中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学生对必读书目不感兴趣,经典阅读有些浮光掠影。要想拓宽阅读的宽度,就要通过创设一些活动,来激励学生主动、深人地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笔者把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作为经典阅读的“激活点”,让学生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读书的热望。  相似文献   

3.
吕吴 《快乐阅读》2013,(12):14-14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31日,正值新旧之交,跨年之际。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上海书城、陈军余党绪名师基地和《语文学习》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首届上海中学生经典阅读新年讲演活动在上海书城举行。本次新年阅读演讲会的主题是"阅读经典,涵养人文",聚焦中外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名作,表达当代中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与会专家有著名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幼儿教师成长必要性。教育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理念,如能为成长中的幼儿教师授业解惑,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组织读书分享活动、各级各类幼教培训增加解读教育经典的版块、加大农村幼儿教师阅读教育经典的力度、专业期刊倡导阅读经典等都是重温教育经典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则是进行文学教育的必经之路。从阅读现状来看,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中学生畏惧文学经典,忽略、疏远经典,逐步与经典隔绝。他们虽然有十多年的阅读经历,有着更加优越的接收文字刺激的环境,但他们难以走进文字的可爱世界,无法体会到文字承载的思想和艺术的美感。他们对文学的本能追求大多转化为对地摊书籍的迷恋,对网络怪诞故事的沉醉等。  相似文献   

8.
刘悦 《小学语文》2009,(5):47-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高年级编入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及节选。编者的用意是通过一定量的经典的阅读,引领学生亲近名著,阅读名著,欣赏名著,并且顺利地实现由小学高年级向初中的过渡,为升入初中大量阅读经典做好准备。如何实现此教学目标,完成小中阶段的顺利过渡?最佳的路径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中来!但前提是语文教师先要走进课文。研读教材、解读文本是备好课、上好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李艳萍 《广西教育》2012,(25):36-37
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先人的思想智慧。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净化心灵,丰富精神世界,全面提升素养。笔者从经典阅读环境的创设、经典阅读内容的选择、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形式三方面,谈谈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开展经典阅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参加读书活动时,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明确指出:"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大力提倡深阅读和经典阅读. 为推进深阅读和经典阅读,笔者认为,在读书全过程中,提倡抄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与抄写形影不离,使抄写成为深阅读的伴侣.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93):77-78
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优秀文化的体现,其在文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通过对名著阅读的学习,能够培养其内在的人文素养,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眼界,熏陶学生的心灵。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加快,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语文名著阅读的课程,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相关教育行业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提问代替阅读;二是以讲解代替阅读;三是以练习代替阅读。面对现状,笔者积极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是把朗读还给学生;二是适时用真情感化学生;三是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改革前后各四套CET4阅读试题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改革后的阅读测试设计更加符合交际测试的要求,但是新的阅读测试设计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堂将我国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国学经典成为学习语文的一个必备教学环节,诵读国学经典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下面笔者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实践的结合,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珍瑜 《考试周刊》2013,(27):39-3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利用经典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作用,具体分析了经典阅读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促进作用,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阅读经典能使人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笔者拟通过在中职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探索出一条提升当代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典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阅读经典可启迪智慧、丰富心灵,提升人文素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仅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从意义与途径两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经典阅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钱禹清 《考试周刊》2012,(59):166-167
笔者在研读《中国教育经典解读》时,联系当下学校教育中学生"幸福缺失"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幸福缺失的原因,反思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一些片面的看法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院校里,如何有效利用大学语文课堂,通过对经典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一直是笔者在思考的难题。如何在国家倡导全民大阅读的有利大环境下来提升学生阅读、经典学习经典的兴趣,本文试图寻找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宝库。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