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有校园报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和校园网络。为了充分彰显高校校园媒体的积极效应,消除高校校园媒体的无序化现象,加强高校校园媒体法治化建设就显得刻不容缓。高校校园媒体法治化建设应遵循校园媒体新闻言论自由原则、校园媒体新闻活动监管原则、校园媒体"质量第一"的原则和法律、政策、道德与纪律"四位一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呈现过度娱乐化、低俗化问题,在生存竞争中忽视了电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针对泛娱乐化的愈演愈烈,广播电视规制进行了改革,通过颁布"限娱令"系列文件,利用行政手段加强对电视媒体在节目类型、节目时长、节目编排等方面的具体监管,由以往"放养型"、"警示型"监管转为严格把控型监管。  相似文献   

3.
台湾和大陆数家媒体对连战的和平之旅进行了现场直播和追踪报道.通过台湾各大电视台对这事件的报道观察发现,台湾电视新闻有着比较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台湾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台湾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到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台湾的电视媒体一味迎合受众的低级的、猎奇的、追求原始趣味的收视心理,容易造成整个台湾媒体环境的普遍低俗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四大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公益行动逐渐成为媒体的"主打项目"。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公益行动,以连续报道的形式,长时间连续播出,以强劲效果,冲击观众的视听感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彰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媒体品牌效应。瑞安电视台民生栏目《百姓直通车》近年来成功实施了两项公益新闻行动《牵手圆梦》和《爱心漂流瓶·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小餐桌》,在观众中反响强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两项新  相似文献   

5.
电视字幕新闻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及媒体的竞争力,同时也对媒体及其新闻节目的整体形象有重要影响,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精心选材、编辑、制作字幕新闻,才能为电视荧屏和电视新闻节目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6.
报纸、广播、电视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就传播力和影响力而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主流"的位置。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如何生存和发展?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从电视新闻人的视角,从新闻实战的角度探讨了电视的"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电视直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国内外近年来对重大突发事件电视报道的实践出发,提出只有协调"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恪守人文关怀精神以及注重对突发事件延续期的报道,电视媒体才能担负起报道和揭示真相、监督和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架设起连通政府和民众、促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力量何以渐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潮"让民生新闻着实火了起来。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不断增多,部分民生新闻走进一些误区。新闻的同质化、报道缺乏深度、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都是导致民生新闻力量走弱的因素。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只有在众多的赞誉声中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滑向平庸化、粗俗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电视、互联网异军突起之后,作为中国传统主流媒介之一的广播媒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并且引发了广播人对电台之生存和改革的关注。但是,在以往广播改革模式的制约下,广播电台很难突破目前的困局。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广播媒体的这种困局以及其体制的缺陷问题,提出了广播改革的中心元素是新闻,并详细论证"新闻是广播媒体重返主流媒体的关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雷晓艳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1):36-37,59
2002年以来,我国电视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从报道理念和方式上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从"人本位"向"事本位"转变,在报道中逐渐注意以公民化视角来关注灾难事件。从新闻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新的传播变革,可以算作中国新闻信息公开化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性"报业危机"困境,新闻资源整合、媒体互动、融合、交流、合作是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对地方纸媒而言,借助与省级以上媒体合作的机会,将其特有的新闻服务优势最大化发挥,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正确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强 《文教资料》2010,(22):83-84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娱乐化,平民化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争相采用的一种方法。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本文就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析,以待商榷。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5,(4):125-128
随着自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面临着垄断逐渐消失、受众大量流失、影响日趋弱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严峻形势,电视媒体首当其中。电视媒体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节目的竞争上,这是"新闻立台"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内容为王"的现实造就的。本文以市级台"联播"为例,旨在探讨地方台时政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与创新发展,与基层电视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电视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下新闻立台诞生了,并且在地市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改革、强化新闻节目的过程当中受到重视,得到良好的发展。新闻立台坚持着正确的新闻发展理念,也是获取长效收益的一种有效途径。新闻立台是我国地市电视台的收益支柱。本文对新闻立台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了地市台新闻立台在新闻市场赢取竞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众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具有自身独特的媒体特性。发展至今,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头牌地位固若金汤,功不可破。由于电视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新闻采集 ENG、卫星新闻采集 SNG 系统先后投入到电视新闻报道,电视的媒体特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在"叙述转向"的背景下,媒体纪实叙述呈现出普遍情节化和情节复杂化的征候。从"陈述"到"叙述"的转化,就是这种"情节化"倾向的重要表现。经过"情节化"处理的媒体文本在为受众提供信息之外,又生成了某种审美特质。推而广之,媒体文本可以大致划分为"信息文本"与"审美文本"。在叙述学视野下考察"新闻价值"问题,可以发现:"可述性"与"叙述性"都是决定"新闻价值"的变量。情节化叙述可以提升庸常事件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手机、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我们已经进入"泛记者"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媒体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新闻业的再一次变革和解放.自媒体的存在,不仅使传统媒体来不及报道的新闻,因"公民记者"就在现场,可以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公民记者"超越媒体组织、政党和利益集团,可以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发表意见,并代表公众对政府权力部门和利益集团进行监督.新媒体的发展,为我们展现了新的媒体景观,同时,"公民记者"的大量涌现也颠覆了传统新闻的定义,代之以"主观化、个性化、去中心化"的新闻表达,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故事类新闻节目在各类电视台层出不穷,受到电视观众和电视媒体的青睐。因为它符合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和文化习惯。通过真实可信、以人为本和启发深入的故事化报道解决了电视新闻"新"与"旧"、"虚"与"实"、严肃与娱乐的矛盾问题。借助故事形式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完成宣传意图,达到教育目的,使真实的新闻宣传通俗化,严肃的新闻形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传播发布的新闻,产生了与以往平面媒体完全不同性质的新闻报导、写作与编辑——网络新闻。网络新闻自平面媒体文本的转贴上传开始,近年来已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网络新闻。所谓"新媒体"的概念在近年来变化很大,作为新媒体的标志,从互联网而后,有短信、手机电视、对等互联的P2P工具等等。受众的移动化导致了传媒的移动化,传媒的移动化成了当今新媒体新闻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与此同时,当新媒体新闻还在与传统媒体互相侵入、互相融合时,三网合并、全媒体、融合媒体的新闻概念也被提了出来。文章讨论新媒体演变过程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媒体新闻交互中的公民新闻的舆情表达。除了时效性强、有图片、视频和音频的支撑、可以现场同步播报外,网络新闻的本质是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交互,这使得公民新闻有了新的内涵。网络新闻的深度和交互表现在新媒体——各种背景的官方或私人网站对新闻的搜集、采访、发布和反馈,其中,反馈和交互产生了新闻的新形态;而新媒体尤其是私媒体如播客、博客、聊天室、微博等的运用,对社会舆情的表达也有了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对大众媒体新闻"泛娱乐化"的趋向进行了剖析,并对新闻的职业道德、栏目的质量、新闻敏感及新闻线索、社会公信力进行了阐述.指出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是否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直接关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功能,并强调了新闻记者及媒体工作者责任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