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HigherEducation,又译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指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而是强调使更多的民众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可能,强调高等教育不应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品。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  相似文献   

2.
厘清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认识上尚存在一些误区:将“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对立起来;用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来衡量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大众化教育就不应出现淘汰;高等教育到学生毕业止教育过程即告结束,大学不必为其“产品”接受方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些均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管理系主任毛祖桓教授提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解决好两部分关系,即数量与质量,精英与大众的关系。这主要依靠高等教育的分层来实现。我国从1999年实行高等教育扩招后,“985”、“211”大学不应扩招。精英教育即使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也还是应该保留的。我们国家,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业化都没有完成,如今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此时的高等教育都瞄准科研型、学术型的人才培养则不太现实。就全国来看,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发展现象。“学会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会数字化学习”的目标和“学会数字化协作”的模式是“数字化素质教育”的三大要务,也是信息社会“最适应变化者”的“生存教育”要务。“数字化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又是新一轮发展的基础,谁占领“数字化素质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是下一轮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的旗手。对“数字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为实践新一轮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规模、质量、效益”——发展型的“发展创新”模式向“比较、创新、统筹”——可持续发展型的“概念创新”模式转变,必将展现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近年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跨入了大众化的行列。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呈现出“政府主导的跨越型”、“后发型”、“内涵式”、“无差别型”、“非协调型”、“非均衡性”等特点。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责权关系,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办学定位、改革课程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突破,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自然是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产物,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有几个明显特点:经济后发型,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政府主导型,通过政府的政策干预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办学内涵型,主要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数量;人口众多型,即承载着巨大的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数量的包袱;模式单一型,所有高等学校走均衡化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不明显,学校之间缺乏利益竞争。上述特点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理念更新、资金保障、制度完善、培养目标、办学活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从马丁·特罗 (Martin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中的有关论述 ,还是比较研究一些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国家的“大众化”进程 ,以及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看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最后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也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的必然选择;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不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大众化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主要的要有质的变化,结构调整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是由局部逐步过渡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从经济学、管理学出发的“后大众阶段过渡论”、“大众高等教育私有化发展模式论”,以及从发展中国家国情出发的“质量互动论”、“过渡阶段论”等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轨迹。可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力水平的国度,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研究重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