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我校关于“一校多制”办学的探索沈阳药科大学刘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一校多制”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办学体制方面的改革。当然,由于它是改革办...  相似文献   

2.
可贵的探索成功的经验四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改革办学体制的方针,明确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指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逐级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如何把突出“以县为主”与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上切实弄清这两个问题,对于全面解释和贯彻落实《决定》的有关精神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督导调研的情况和个人学习、工作的实践,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一、以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已经不能与时俱进而成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改革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在《决定》出台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普遍…  相似文献   

4.
《新教育(吉林)》2007,(3):61-62
2007年06B期《上海教育》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教育家办学: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 “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自去年以来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教育命题。2006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就是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内涵,“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就是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实现形式。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根本目的是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的主要抓手。本文就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作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政府统筹、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下简称“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后,各地党委和政府在发挥社会力量办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积极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级管理”的体制已弊端凸显,成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羁绊,亟需进行改革。200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相似文献   

7.
1984年日本部省颁布了《1986年以后的教育计划》,鼓励“由地方政府和学校法人合作来设立”高等教育机构。国有民营办学思想的改革实验,受到日本地方政府的欢迎和重视,取得了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普九”之后,农村中学如何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真正实现“科教必农”的战略目标,是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几年来,抚松县教育局把深化农村办学模式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抚松县人民政府关于“九五”期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在农村中学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实施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加快改革步伐努力提高中师办学水平湟中县师范学校校长张占世当前,我省的中师教育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师范学校坚持“面向小学、面向农村牧区、面向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努力贯彻中师《新方案》,实行“四大块”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师范生实际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要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试点。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搞好管理保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天津张长海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职能应体现以下几方面1、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是指政府...  相似文献   

12.
“普九”之后,农村中学如何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真正实现“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是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几年来,抚松县教育局把深化农村办学模式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抚松县人民政府关于“九五”期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始终坚持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1989年以来,无锡市开始进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并开始注意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有关制度建设的探索。为了改革办学体制,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定了《无锡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多方办学,企校合作”新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办学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由政府包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明显改观,职教办学主体日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张嵘  孙方 《天津教育》2014,(15):36-37
请您谈一谈对“教育家”的认识。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教师代表时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在之后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谈到了“教育家办学”的问题,提出“要大张旗鼓地讲教育家,宣传教育家,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杰出的教育家来办学”。“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为关系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法》第32条到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呼唤政府监管模式的重塑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强化。一方面,破除管制型政府的窠臼,促进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监管体系的合法性控制,明确政府的法定责任,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政府权力“放得下”;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避免地方政府或某些政府部门以“放管服”为名变相设置新的审批权或其他监管权限。另一方面,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办学的风险预防与管理体系及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保障高校扩权后能够“接得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大家来办”王言吉我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实施办学的责任问题,是职业教育立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广大职教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职业教育法》从中国国情出发.既强调了政府的责任,明确规定“县...  相似文献   

17.
体制改革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近年来体制改革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共建共管和企事业参与办学等办学模式的新局面。国家教委积极推动这一改革进程。目前,国家教委所属35所高校中,已有19所高校和中央业务部门所属8所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广东、  相似文献   

18.
1993年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相似文献   

19.
有感于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博士制度“四问”及改革建议》一文,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例,从博士生招生程序、课程计划、过程管理、毕业要求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并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从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实践出发,审视中外合作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出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期对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实际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其原因有:办学自主权概念本身的界定不清;学校这一主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模糊;没有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片面强调政府对学校的“放权”,而忽视学校自身的“用权”;缺乏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运行的机制;受现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制约。因此,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实现,关键在于重新界定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的法律主体性质和法律地位,重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政府“放权”与学校“用权”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能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有效运行的机制以及改革现有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