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动式翻译是汉英翻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口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译中被动式广泛使用是由汉语语法隐性特点,汉英语法句式不同,汉英句首、句尾特点不同,译者的显性因素等原因所致。口译中被动式主要适用于零主语动宾结构,主动宾结构,受事主语句结构,"被""受"字结构句和"的"字结构句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表达模式上的差异,汉英句法重心的排列组合有别。汉语较多使用圆周句,而英语较多使用松散句。对比分析汉语尾重与英语头重的句法差异,有助于我们在汉英翻译中恰当而有效地采用"变"序甚至"拆"句的方法来实现信息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悬垂现象”是学生汉英翻译与英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导致学生习作中悬垂现象的出现。因此,对悬垂想象作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汉英翻译和写作中的“悬垂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意合与形合     
通过汉英语语法对比,论述汉英语在表现法上的差异: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并就这一差异在汉英互译实践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意合和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两种连接手段,但由于两种语言性质不同,使用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话题”;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注重“主谓”;以及汉英两种句式的不同,说明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相似文献   

6.
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翻译仍是翻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的特征具有深层民族心理和哲学思维方面的成因;由于汉语重意合,语法呈隐性,重以神驭形,而英语重形合,语法呈显性,重以形驭神,在汉英翻译中须对汉语的意合句句内和句间的隐含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转换成显性的形合句,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符合翻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差异和思维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由此导致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表现出很多文化和思维上的偏差。对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找出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训练。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主谓结构意识淡薄。他们在汉译英练习中经常直接按照汉语结构逐词地将汉语句子译成英文,忽略了英语的句式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中学阶段重词法轻句法的教学策略以及长期以来他们作为"差生"的身份导致的学习信心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鉴于此,在汉译英练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一套从母语出发、逐步向目的语靠拢的三层中介语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主谓结构意识。  相似文献   

9.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用、泛化、遗漏、错序四种,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汉英表量形体特征的差异,汉英名量词的色彩差异,教材的影响,汉英句法结构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改进教材,利用汉字的偏旁,利用量词的对义特征,利用量词的语义认知特征,创新教学方法来帮助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视角探究语言差异对汉英长句语义转换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者的语言特征、句法结构以及思维表达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文本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1.
问芳莲 《考试周刊》2009,(16):40-42
通过对汉英说明文篇章结构定量分析与比较,从主题句和扩展句在篇章中的分布来看,汉英两种语言有着类似的结构模式,结构单位和结构关系也具有共性。从单个词语或句子结构看,英语有显性的形态标志,而汉语似乎更重"意合";但从语篇来看,它们都依据主题组织段落篇章,篇章结构的语义特征与段落、句串的主题密切相关,与词语的形态标志并无多大关系。因此从深层结构上讲,认为"英语(或印欧语言)是'形'摄语言,而汉语是'神'摄语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莫言"诺贝尔演讲"中英文本中意合与形合的语言现象,采用汉英比较研究的方法,针对具体的语言事例进行对比研究,依据大量语言事实,我们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汉英在句式结构中的特点,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并按照该原则进行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军语主要指军事术语,是表述军事概念的词语。汉英军语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准确,单义专业,简洁明了。汉英军语的差异表现在英语军语中缩略语使用密度高;汉语军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汉民族独特军事文化内涵的词语。在语言的接触中,汉英军语都对彼此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形合和意合是两种语言组织法。英语重形合,结构紧密;汉语重意合,行文散漫。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东西由于原来是隐含在汉语中的,加之各人的理解不同,一个"增"宇使得汉译英变得多姿多彩!因为诗歌中用词容量大,内容丰富,所以这在古汉语诗歌英译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意在从增译维度欣赏两首著名古诗的不同译本。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汉英一些句子以及篇章的分析比较,说明汉语和英语在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安排上存在差异.汉语重意合,信息的安排重于关系的框架;而英语重形式,关系框架优先于信息焦点.这种差异反映了双方语言心理的不同.汉语注重综合思维;英语则倾向分析思维.同时,这种差异又会影响到两者的思维模式,造成使用汉语和英语的人思考和做事的风格大大不同.中国人处世灵活性大,讲究最后的结果,而且计划性较弱.而英美人则注重计划和规矩,直奔主题,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属形合型语言。汉英之间的这种本质差异就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句法组合与语序大多不对应,此种情况在正式的商务汉英文体中比比皆是。鉴此,“分分合合”的策略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在商务汉英句法转换中,“合”的多、“分”的少;相反,商务英汉语句翻译则是“分”的多、“合”的少。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宇宙感知的角度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汉语因受汉文化整体式思维的影响,允许模糊性表达.汉语的这种特征并不影响用汉语沟通.但是,如果中国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无意识地使用整体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便是误导.而一般说来,模糊与笼统在英语表达中是应该避免的.通过分析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模糊、精确现象,可以探究影响中国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的相关因素,寻求改进目前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会对汉英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表达方式的不同,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进行探讨,对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汉语式英语作重点评析,着重阐述了文化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同时从语用学的角度就汉英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是语言的脊梁和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能反映思维的特征.汉语是形象语言,重意合,以整体思维为主导;英语是声音语言,重形合,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研究汉英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看出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汉民族敏于形象思维,重整体、重悟性;英民族善于抽象思维.重逻辑、重理性.  相似文献   

20.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汉语逻辑关系的衔接词多数时候是缺失的,需要依靠听者根据上下文自己揣摩。英语逻辑关系是靠衔接词和语法来表达,是显化的。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本质是传递交际意义。将汉语交际意义中的逻辑关系,用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方式表达出来,是顺利完成口译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围绕汉英口译中逻辑关系的显化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