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8年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这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三环外交的出笼,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从历史的方面看,三环外交是英国放弃光荣孤立之后的必然选择。从现实方面看,三环外交是英国实力变化的无奈选择。英国想通过三环外交,成为世界上的第三种力量,继续保持自己的大国地位,谋求其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2.
撒切尔夫人(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在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上,伦敦大主教Richard Chatres提到了撒切尔夫人与一位英国小男孩通信的往事。  相似文献   

3.
在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和人教版历史必修①《祖国统一大业》中都有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图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幅图片有很大的不同,如领导人的姿式和服装、翻译和陪同人员都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邓小平曾经两次会见撒切尔夫人:一次是在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中的公立与私立问题--以英国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撒切尔夫人开始,英国就进行了广泛私有化改革,但英国的高等教育仍然由政府部门主导。最近的15年间,英国高等教育的财政制度和学校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市场机制在英国高等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高等教育的结构方面,由过去主要以研究型大学为主,发展为多种类型大学并存。在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制方式方面,政府通过质量保证局与研究评估局,加强了对大学的绩效管理。在经费方面,一方面加强了绩效拨款,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分担教育成本。在大学管理方面,在加强政府监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的自主权。这表明私营部门在英国高等教育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为老龄人支付的养老金数额急剧攀升,加之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萧条,使一向以"福利国家"自居的英国陷入了矛盾之中。撒切尔政府对英国的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而撒切尔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个人养老金计划的推出。  相似文献   

6.
欧内斯特.贝文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也是战后英国的首位外交大臣。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活动深刻影响了以后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贝文外交思想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是帝国情节、个人经历、外交传统、战后形势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铁娘子     
《海外英语》2012,(2):10-10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传记体影片。在许多人看来。应该由英国人演绎。但导演却选择了梅丽尔这位土生土长的美国巨星来演绎,这是何故呢?梅丽尔的表现又如何?看完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从撒切尔政府开始具有较为明显的公共选择倾向,它们主要体现在注重绩效、减少特权、强调公平。分析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共选择倾向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英国私有化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世界性的保守主义浪潮,并延续至今,几乎席卷整个世界.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这一浪潮的"领头羊",由于英国私有化政策的典型性和重要性,这一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研究重点,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国内外学者对私有化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国内学者对私有化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我国对英国私有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泄纪80年代后半期,且多集中在经济领域,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开创了研究此问题的新颖独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追随大国的外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澳大利亚的外交史上追随大国是其外交策略的鲜明特征。二战前与英国的血肉相联,二战中与美国结盟,冷战期间与美国在亚太地区通力合作。这一特点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是其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与西欧的关系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中的重要环节。在战后较长的时期里.“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主调。这一外交方针是英国基于战后世界体制的现状而确立起来的。英国借助英帝国和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与欧洲三者,确立英国在国际关系中适当、正确的地位。三环外交中,欧洲居于末位,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欧洲的发展,国际一体化的加强等各方面原因.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改变其对欧洲的方针政策.当代国际社会关系中.英国与西欧的关系也变得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英国虽然成为战胜国,但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国际上,经济一落千丈,政治也被美苏争霸的大环境所束缚。这使英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到撒切尔政府时,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不可收拾,因此,振兴民族精神、恢复英国日趋下降的国际地位,就成了撤切尔政府对外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从 1979年到 1990年间 ,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的时间长达 11年半 ,是 2 0世纪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撒切尔时代已离我们而去 ,这正如一位英国学者所说 :“世界仍是滑稽可笑的老样子 !”撒切尔夫人于 1990年 11月 2 2日下午 3点半在几位内阁成员的告别会上不无感慨地说出的这句话 ,标志着战后英国政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 ,与撒切尔夫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撒切尔主义 ,却像人类政治思想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激起了无数学者和主政者们无限的遐想和沉思。王皖强博士便是其中的一个。而他的专著《国家与市场 :撒切尔主义研究》(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4.
1965年11月11日,在英国自治殖民地南罗得西亚,伊恩·史密斯领导下的白人政权,在未经英国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独立"。这是二战后非殖民化进程和非洲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也是对英国去殖民化政策的挑战,先后招致英国和联合国的制裁。工党威尔逊政府在相互矛盾的压力下采取并不明确的处理对策,虽然避免了对英国经济和外交造成潜在的威胁,却将悬而未决的南罗得西亚问题遗留给了70年代津巴布韦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英国的普通教育体制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状态之中。这不仅使外来者看得眼花撩乱,即使本国的教育界人士也很难说清其教育体制的基本轮廓。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全国朝野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尽管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和来自传统的阻力,以效率和稳健著称的保守党撒切尔政府为使教育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交往的新形势,正在考虑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以改善教育法制为先导的教育体制改革。经  相似文献   

1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世界著名政治家,以“铁女人”而闻名于世。三次蝉联首相,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她的一系列主张被称之为“撒切尔主义”。她对曾因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的英国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彭丽媛热”这一时事现象不仅引起媒体与受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对于“夫人外交”与政府公关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具体应用策略的考察与探索。对“彭丽媛热”的影响作出评估,深入探究“彭丽媛热”和“夫人外交”中运用的政府公关策略,对如何进一步提提升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中对政府公关策略运用,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国具有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家”。从早期郡区制、自治市制度、地方法庭制度和治安法官制度的形成,到英国地方自治主体逐渐规范和三级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日益完善,再经过撒切尔和布莱尔政府的地方政府改革,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中蕴含着更多地方治理的内涵,并使当代英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她三次连任首相,创英国近代政坛史上的最高纪录。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撒切尔降生在离伦敦一百多英里的格兰瑟姆市。这是一个至今只有二万八千多居民的小城市。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出身于贫困的鞋匠家庭。他靠个人奋斗,做过杂货铺,担任过市议员、市长、法官等职。他一生奋斗的精神和来之不易的成就,对于女儿玛格丽特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榜样。父亲罗伯茨一向爱好读书。玛格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由对当今形势的基本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定位、中国外交目标及外交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组成。其中包括邓小平对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主要任务的阐述;针对中国外交而提出的外交政策和策略。这四个方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使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