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3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上一则题为《“白毛女”罗昌秀辞世》的消息称:“2002年12月31日,大型歌剧《白毛女》主人公的原型、80岁高龄的四川宜宾‘白毛女’罗昌秀去世……”笔者认为,罗昌秀并非“白毛女”的原型。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7日 ,《中国青年报》以“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为题发表了他评价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席话 :“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说‘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 !”丘成桐先生是惟一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他一向以语言的率直而惊人。比如 ,他曾对我说过 :中国数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不入流” ;“数学研究的评价标准就是真和美”。这次 ,他又以其率直惊动了中国教育界和大众 ,反响强烈。11月10日 ,《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说 :“丘大师终于揭开了中国教育脸上最后的一块遮羞…  相似文献   

3.
①“泰安市的干部总结,胡的作风是‘专断武断加垄断,谁提意见谁难看,并且当场就兑现’。”(1996年7月19日《中国青年报》第二版《泰山作证——胡建学其人》)  相似文献   

4.
聚焦:教育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教育》2003,(1):2-3
2001年5月,《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刊登了浙江省长兴县推行“教育券”制度的报道。2002年1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召开了“教育券”制度专题研讨会。使得“教育券”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有位妈妈,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坦称“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主要原因就是儿子中考“失败”,“只能选择一所民办高中”。(载2005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2006,(8):1-1
社会阶层的分化正日益影响着大学校园宁静的生活。穷学生与富学生每月的消费额差距大;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择业标准不同、生活态度不同;就业与学生家庭所处阶层背景密切相关——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大学生”课题组通过调查,带给我们的一组信息。(见8月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张学海 《河北教育》2005,(23):45-45
有位妈妈,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坦称“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主要原因就是儿子中考“失败”.“只能选择一所民办高中”。(载2005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8.
信息广角     
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开评1近日,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文件,决定开展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评选活动。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单位共同组织,每两年评选一次。  相似文献   

9.
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评出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4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这是私营企业主首次获得这个奖项。为此,盛大林先生在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青年话题”版著文认为“这个突破为‘劳动者’正了名”,他的理由是:“‘劳动者’就是以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是否为‘劳动者’,本来与劳动岗位和单位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见中国青年报》)199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11.
钱丰 《语文知识》2005,(7):27-27
也许是为了达到“惊世骇俗”的效果吧,近年来“喋血”一词常常被用于报道命案的新闻标题中。例如:“香港女商人喋血巴新”(《新闻晨报》2004年8月25日A9版),“海外公民喋血催生中国外交新政”(《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25日A5版)。  相似文献   

12.
“80后”大学教师挣扎在辞职边缘(见2010年220日《中国青年报》),反映了年轻教师在高校的处境,它只是大学里“强权者通吃”问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甘其勋汀汀一收到订的《中国少年报》,就快速翻了一遍。晚上又从头看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少年报”5个大字,他问妈妈:“这些字为什么比下面的字大得多?” 妈妈说:“这是报名,字大,醒目,一眼就能看清嘛。”的确,5个红色的大字,十分显眼。这一欣赏,汀汀又发现了问题:“‘国’字和‘报’字怎么用繁体字呀?”妈妈说:“你倒挺细心。报名是当年报社请毛主席写的。书法是一种艺术,允许写繁体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是毛主席题的报名,也是繁体字。”汀汀点头:“怪不得看着这么潇洒呢!”妈妈反问汀汀:“报纸第一版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2011年1月25日《十大假新闻点评》一文中在关于“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的点评中有如下表述:“虚拟社区造假者纵然可恶,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恶搞,因为情节太过荒唐,而且发帖者故意将‘上海’写成‘下海’,因此很多网友当即指出该消息涉假。但是,众多网站的管理者却不以为然,自作聪明地将‘下海’改为‘上海’后在网上疯传,显然是想赢得更多的点击率。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在中国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高三学生每天下午不上课,可以自由选择功能教室进行自修,你相信这样的学校存在吗?这不是天方夜谭——从去年开始,一所一向低调的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开始进入公众的话题:2011年9月,《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对该校的教改作了关注;今年6月9日,《南方周末》以一篇《十一学校教改“+、-”法》也对其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纸媒,都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过报道。’十一学校为什么忽然“火”了起来?今年10月,《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以专刊的形式再次予以关注,本期目录与标题或许能提供些许答案:“校园处处皆课程”、“过程性评价”、“让教师成为教育家”、“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在人们看来,一向低调行事的十一学校受到如此关注,是与其丰硕的教学成果与合理的育人理念分不开的——十一学校的老师及管理者一直有个愿望,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1992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第四版《关于邓小平南巡的传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邓小平,改革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有人来查姓‘社’姓‘资’怎么办?邓小平说,你们就怕这些,国家贫穷落后你们怕不怕?”上述关于姓‘社’姓‘资’的说法已屡见不鲜。这是为了表达需要,给事物临时取个姓氏,当然也可以给人临时取个姓氏。取姓似在示姓,  相似文献   

17.
“蜕化”与“退化”《中国青年报》1997年5月31日《人不如猴?》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  相似文献   

18.
语汇·词汇·词偶翻报纸,在《品味生活》栏里看到刘心武的一篇随笔,前三段头一句里都用了个“语汇”这个词,竟没有一个用得对。当头一段不长,照录如下:“北京街巷这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语汇,这些新俚语通过各种传媒特别是‘京味电视剧’流向了四面八方,以至某些在中国学汉语的‘老外’也张日闭口就是‘大款’、‘大腕’、‘侃爷’、‘面的’……”(中国青年报,’93.11,20,5版)接下来还有这样两句:“在这些语汇里,有一个是‘歇菜’”;“‘歇菜’这语汇不知是怎么出现的。”如果说“俚语”表示粗俗的或者通行面较窄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9.
计划与市场在我国已有明确定位,实践上在加大力度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在加强其理论研究和思考。《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道德理想主义:魅力与误区》,副标题“读‘无援的思想’与‘忧愤的归途’”一文(以下简称“道”文)中的观点值得注意和商榷。作者说:“我以为,为人们所痛恨的道德滑坡现象,如公款吃喝、权钱交易、卖淫嫖娼,与其说是市场经济所致,还不如说是原来的计划体制的恶性‘还魂’。固然,市场经济使人的私俗公开化了,但市场经济的另一核心是对私欲的制约;而中国的所谓‘市场经济’之所以不能对私俗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20.
麻辣语录     
《四川教育》2012,(7):2-2
“教师只需读三本书:教材、教参、教辅。”——一些教师自嘲读书少。 “上小学中学都没问题,但就是不能参加高考。”——流动人口几倍于户籍人口的深圳 “政府要以‘不差钱’的勇气解决教育不公。”——《中国青年报》编委黄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