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节目是广播电台播出节目中占据时间较长较多的一部分,广播电台的宣传导向、引导艺术、节目水平等问题,都与播出的音乐节目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编辑工作的优劣.同样关系列电台整体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一、舆论导向正确是编排音乐节目的宗旨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指出:步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导向,所指的不仅是政治导向,它还包括价值导向、文化导向、审美导向。音乐节目的编排\播出同样要把握正确导向,要使所播节目达到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广播改革大潮中涌现的谈话类热线直播节目,引起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本文对热线直播谈话类节目中的“谈心节目”一作者称作“情感交流热线节目”,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章从“标志社会进步的精神窗口”、“发挥广播电台的独家优势”、“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有待深入开垦的精神沃野”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交流热线节目”产生的动因、节目的特色、节目的导向与节目的功能。作者还着力就决定节目成败优拙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孙家正部长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坚持正确导向 提高节目质量努力把广播电影电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2月22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节目质量,努力把广播电影电视工作提高到新...  相似文献   

4.
胡艳红  杨桦 《新闻前哨》2006,(10):61-61
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属于公益性服务类节目范畴,必须选择正确的导向途径。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热运行中的冷思考”,使我们的节目在探究热门话题时,能够引导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各层面,多视角去认知和反思。故作为教育类电视新闻工作,首先要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把握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并用电视报道艺术来体现正确的社会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孟夏  雪莉 《视听纵横》2004,(5):111-112
在宁波电台交通音乐频道全天24小时直播节目运行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中断与嘉宾的访谈或中断正常的节目安排,插播来自新闻现场的最新报道;而在新闻现场,记者只凭借一部手机就可以及时发回报道,在保证导向和品位、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的前提下,抢在其它媒体之前开出头一枪,满足了听众“求新”、“求知”、“求快”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有效地引导了听众。这种第一时间播报最新消息,打破常规随时插播动态信息的运作机制,极大地发挥了广播媒体直击现场的“特快”优势,并从始至终使频道节目体现出一个“活”字。  相似文献   

6.
李向平 《视听纵横》2004,(5):108-109
在众多的广播艺节目中,有一类节目是专门介绍艺术家或艺术家作品的艺专题节目,我们姑且称之为“广播艺专题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通过对艺术家的采访以及介绍来分析作品的特色,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高贵品格等。这类节目的采访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和基调外,还要注意它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7.
直播板块节目是广播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竞争中诞生的一个新品种。它打破了以往广播“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强比了交流性和参与性,使广播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呈现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魅力。然而,由于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等各方面的因素,地市级电台在举办直播板块节目中正在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广播节目改革的导向、质量和品位。这里先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编辑问题。 轻视编辑工作,是不少地市台直播板块节目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些电台的节目不仅板块内部缺乏有机的联系,只是在相对时段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应承载“文化传承”重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娟 《军事记者》2005,(11):42-43
中央电视台2005年8月1日的《焦点访谈》以“抵制低俗在行动”为主题,重点声讨了节目主持人低俗化倾向的现象,并最终强调要“加强主持人、播音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业务素质,坚持正确的导向,把更多优秀、健康、向上的电视节目奉献给观众”。《焦点访谈》从多角度论及了主持人低俗化倾向的现象与负面影响,本试图从“化传承”的角度探讨节目主持人肩负的传承优秀民族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冯莉 《新闻前哨》2001,(9):24-24
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不太长,但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脱离初始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众所周知,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的产物,而主持人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括电视等大众传媒在本质上讲是单向性的,为了完成传媒与受众的互动与传输,主持人节目形式弥补了这个不足,主持人在传媒与受众之间搭起了“连心桥”。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传输过程中如何搭好这座“桥”,如何让节目传播与观众的反馈在“桥”上畅通无阻,这是主持人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主持人与节目各环节的“融合”。 主持人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我国重要的思想政治宣传阵地之一,是党与政府舆论控制喉舌之地,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影响着节目导向、质量以及宣传效果,编辑正确导向意识的树立,有助于广播电视工作顺利进行。"导向把握"的应用,有助于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个人能力与思想意识的提高,可促进编辑提升对节目质量、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把握,使广播电视节目做到"寓教于乐"。本次研究从"导向把握"定义与作用出发,论述了"导向把握"在不同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小瑜 《新闻窗》2007,(3):61-62
近几年的播音主持界里有一种现象:在各类评比中,一些很“火”的节目、很“火”的播音员主持人得不到业内专家的青睐与认可,反而不是很“火”的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却能得到好评与认可。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近年来导向出了偏差,有些电台、电视台的管理层在选拔、培养、使用播音员主持人时定位不够准确,把关不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竞争日渐“白热化”的背景下,全国有半数以上的电台经营困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广播节目质量偏低。笔者结合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广播节目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频率和节目,做到新闻节目民生化、文学节目原创化、经济节目资源化,节目形式时尚化、灵活化、延伸化,以此在频率及节目设置、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3.
晚间广播节目乃“最后的心灵触媒”。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契合了广播的匿名性而在夜间繁盛,而广播的夜间“情感倾诉”节目也暗合了听众的社会心理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繁盛而不泛滥是媒介中人的困惑所在,本文从广播的介质特性、当下国情与听众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情感倾诉”节目兴盛的原因,并从话题选择、节目内涵、目标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栏目今后的走向———注重阳光导向,培养听众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即“好情感是金”。  相似文献   

14.
话题类直播节目的导向差池及对策张树岩近年来,广播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上大做改革文章,在原来听众间接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开办热线电话,让听众直接参与,由主持人直播,在与听众轻松交谈的形式中,自然地讨论问题,介绍情况,发表看法,引导舆论。在“来言去语”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仅仅依靠收视率这个“数量”指标来评判电视节目是不够科学和完善的, 还需要引入关于节目“质量”的评论指标,即满意度,它是测量公众对节目质量的评价、对收看过的频道或节目满意程度的指标,也是在收视率这个“量”的指标之外的另一个“品质”导向指标。  相似文献   

16.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颖 《视听纵横》2006,(5):97-97
播音工作是电视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播音员实际上就是节目的集中体现者。它在我们节目编辑部的工作程序中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直接和观众接触的一个环节。播音员的一举一动、语言神情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人说话筒就好比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播音员的思想,感情和品格。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播音员不能很好地体现节目内容,就会直接减弱节目信息的预期效果。而这“体现”就蕴含了播音员的“修养”。  相似文献   

18.
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于屏幕上是近二、三年的事情,目前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由于认识的不统一,有些同志把不是主持人的工作方法也硬称为在“主持”节目。出现这情况都是正常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探索中臻于完善。我做为一个专栏节目主持人,经常处于思索与自我剖析之中。我们在探讨节目主持人工作时,客观上存在着“长远努力的目标“及”现实能达到的水平”两个标准。我想既然是究研工作,那顺理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王丹 《记者摇篮》2007,(1):52-53
近几年,各地广播言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论新闻、论市井生活,论衣食住行,论风俗习惯,广播的“媒介监督、和“媒介导向”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20.
陶伟 《视听界》2007,(3):88-89
饱受争议的广播医药类咨询节目(俗称“卖药”节目),办还是不办,成为一个问题。随着社会反对呼声的加大和国家有关部门监管措施的逐步到位,“后咨询节目”时代已经清晰可见。所谓“后咨询节目”时代,是针对目前医药类咨询节目在广播中泛滥成灾而言的。在“后咨询节目”时代,医药咨询类节目要么与广播无缘,要么改头换面,以传递健康保健知识的形式出现,不管是哪种面目,都不会像现在这样用大段的时间王婆卖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