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 2 0世纪语言学的一大流派 ,布拉格学派的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多维的启迪。对传播学而言 ,他们在语言、符号及交流方面的诸多探讨需要认真看待 ,值得深入开掘。为此 ,本文对布拉格学派的传播思想做了一番初步的解剖 ,重点考量了其核心人物罗曼·雅各布森的有关论述 ,尤其是他的隐喻与转喻、六要素与六功能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播学,是研究人与人,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怎样借助符导(语言、非语言、类语言等),直接和间接地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传递、接收、反应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的学问。换言之,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或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使用与传播人群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交际行为、语言方式和社会心理都在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及传播学领域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网络语言本身的研究,却忽略了对其使用者的研究.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调查方法对青年网民就网络语言的熟悉度、喜欢度、流行原因、认知及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网络语言使用者在以上几个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年龄等差异.  相似文献   

4.
按照雅各布森的界定,文学性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那些特性.①它决定了文学语言的本体特征.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学性的语言作品,但是,语言本身是复杂的系统,语言的各种特性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5.
战迪 《编辑之友》2016,(10):83-88
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质特征之一的语言,对其生成、理解、驾驭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也是传播学的重要关注领域.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已获得了口头语言,而文字语言的出现距今不过5000年的时间.口语文化塑造了社会化内容世代沿袭的传统,造就了社会化主体对长者为先的前喻文化的推崇,也形塑了主客体交往关系的亲密无间.文字语言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们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能力跨越时空,更促进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认知传播学研究,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语言使用状况,在词语认知、交际心理认知、主体间言语交往认知以及语言与大脑等问题的关系图谱中,寻求语言学与认知传播交叉运用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非语言交际行为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部分。外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体态、语调和情感等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外语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其恰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本文将着重阐述非语言交际的行为特征与交际功效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倩 《大观周刊》2011,(5):134-136
模糊语言是指在意义上存在不确定性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单位,如模糊词语、模糊短语及具有模糊意义的句子结构。模糊语言源于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模糊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交际里。人们使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可以将其行为分为两类:无意使用和有意使用模糊。由于有些词汇及短语的意义本身就很模糊,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很难避免模糊的表达。所以这类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无意使用模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人们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出其所知道的信息,但为达到交际目的,他们有意地使用模糊语言,这种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有意使用模糊。本文就是对有意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8.
曹海涛  张秀芳  邵佳 《今传媒》2020,28(1):139-142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中,需要借鉴和贯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得大学生的认同感,较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行为,谈话双方都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以促成言语交际的成功。记者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言语行为,要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语言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确保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中需遵循哪些基本语言原则呢?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认为,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解菲 《今传媒》2009,(10):94-95
传播是人类社会古老的行为.传播学的开山祖师施拉姆说:传播是最繁忙的交叉口,但许多人只路过而不逗留.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开始迅速发展.健康传播学就是医学与社会学在路过传播学这个交叉口时"逗留"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学     
这是研究政治和传播两种不同却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的一门行为科学。西方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政治就是谈论,谈论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政治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的活动。这类活动,既有言辞的,也有非言辞的;既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如图片、表情、姿态、音调等)。政治通过符号达到说服目的,方式则为:宣传、广告与辩论。这些方式离不开传播媒介的介入,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公众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之一。探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政治传播学。在西方,目前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主要为:以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传播  相似文献   

12.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最早提出了语言能力(Liguisticcompete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概念。这里的语言能力只包括两部分:一是语言官能,即大脑中的内在机制;二是语言知识。为了区别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t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媒介的日益发达,口头语言在人类社会活动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口语研究也随之不断升温.其中,语用学导向的口语交际研究、艺术学导向的口语表达研究、传播学导向的口语传播研究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这三种研究导向的逻辑起点、基本议题、总体趋势和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评析,希望能够通过梳理,厘清脉络,廓清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多学科的交叉互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芸虹 《大观周刊》2012,(21):25-26
体态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分类和重要的功能,重点强调了体态语在英汉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旭 《大观周刊》2012,(20):249-250
学习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不同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基础。长文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毛泽东语言传播艺术的特征、成因,并分析了毛泽东语言传播艺术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学和传播学领域的元传播、元媒介、元讯息等观念不仅横向影响了编辑出版学,而且作为其思想渊源的"元语言"理论同样可以为出版学研究提供新的切入路径.本文通过对哲学和符号学上关于"元(语言)"理论及其在传播媒介研究中延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初步提出了"元出版"概念,并认为"元媒介"时代的数字出版是其典型代表,而且包括编、印、发、传在内的出版作业流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元出版"现象.在此条件下,旨在深度探究出版技术编码以及出版行为关系的"元出版"观念可以通过将符号学和传播学领域富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元"理论要素整合到出版学研究中,从而对其现有的认知梯度和学科边界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改观.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学思想前后发生了明显转变:前期,以语言图式论为代表,其极具人工语言学派的观点注重对语言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后期,以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为代表,回归日常语言学派,主张从语言的实际用法出发,在使用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动态研究.其前后巨大的转变,存在着一条隐秘的逻辑线索,以语用学角度辩证统一了分散于传播学不同视角的观点.其中,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观对于主体性、互动性和社会控制因素的兼容性更是可以成为勾连传统传播学不同立场和视角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婧 《传媒》2021,(21)
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推进,我国已逐步建成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华文化传播推广体系.中西方传播学思想的交流交融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视野的开创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华夏传播学和西方传播学相关理念,通过东西互鉴构建中西传播学对话情境.由谢清果等所著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境界:中西传播思想的分野与对话》一书,在借鉴西方传播学成熟的学科分类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进行具体分析,立足中西传播学新领域从舆论传播、身体传播等方面对华夏文化传播进行探讨,不仅阐明了中西传播学的分野与交融,还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传播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传播学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的三大组成部分,而传播就是一切与信息有关的行为。作为研究信息行为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传播学研究客观世界里一切与信息有关的行为之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狭义传播学则着重研究人类自身的信息行为之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是狭义传播学。狭义传播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行为,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