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故事激趣师 :我知道小朋友们爱听故事 ,前几天 ,我读了《古今文人轶事》(罗启荣编)一书上赵树理“传经”的故事。今天我来讲一讲这个故事。(1951年秋天 ,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你先改一次 ,明天让我看。”第二天 ,小青年把稿子改好 ,送给赵树理 ,他看了一遍 ,说 :“你再改一次 ,明天送给我。”第三天 ,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我看你会改 ,再改一遍。”第四天 ,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 ,他…  相似文献   

2.
近日,看到一个有关庄子讲学的故事:战国初,庄子隐避于穷街陋巷聚徒讲学。一天,他开讲天道人为的关系,弟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门里门外坐满了学生。正当庄子口若悬河讲的一发不可收拾时,有一位叫迷德的弟子问道:“先生,你说的天道人为的关系,我还没有听懂,能否给我再讲一遍呢?”主子有些生气地说:“你是不是打瞌睡了,不然我讲的很仔细了,你怎么没听懂呢?下次再这样就要打手板了。我再讲一遍,你听好。”  相似文献   

3.
袁朝莲 《母婴世界》2011,(9):138-139
今天.宝宝一见我就兴奋地说:“妈妈.我在幼儿园讲故事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夸我讲得好!”我问:“你讲的什么故事啊?”宝宝答:”小老鼠搬家.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第一次在幼儿园编故事,还大胆地讲出来,真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再讲一遍好么?”  相似文献   

4.
缘起 镜头一:阅卷时,经常看到老师边阅卷边指着试卷上的“×(错号)”抱怨:“这题讲了又讲,怎么还有人错?”“哎呀,现在的孩子,浮躁啊!你就是讲十遍,还是有人没听进去。”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0,(5):147-149
养育宝宝就会不断地经历“第一次”,有些出人意料,但有些却可以预先安排和组织,比如第一次去理发店,第一次看牙医。让孩子对“第一次”少些畏惧,也会让他对这个世界更多一分安全感。放松自己孩子对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父母焦虑,很容易就被孩子察觉到了。所以如果你总能在新环境或新事物前保持冷静和自信,孩子也会轻松、愉快地度过许多个“第一次”,包括理发。  相似文献   

6.
任教多年,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天天给孩子讲故事,有时一次讲2~3个,可我的孩子却听了就忘,一个故事也说不出来。”其实,这些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给孩子讲故事讲得越多越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后来,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个诀窍——五天讲一个故事,收效甚好。 第一天,请幼儿自己看一遍家长事先选择好的新故事图书。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并提问:“这本图书上画了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等幼儿看过一遍后,家长再与他共同认识图书中的重要角色,并帮助他记住故事的名称。 第二天,家长与幼儿共同看书,并声情并茂地讲一遍故事,一边讲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幼儿不易理解的字词的含义,或用容易理解的同义词直接置换,并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讲解。最后,与幼儿初步地讨论故事的教育意义,可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梁小桥 《家长》2013,(1):37-38
一次我和儿子铁锤说起我的朋友给他小孩讲数学题,如果讲过三遍小孩还不明白,他就火了。铁锤听后说:“他讲了三遍都没给孩子讲明白,他自己不检讨,凭什么和孩子发火呢?” 一道题你会做是一种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让别人也懂,这又是一种能力。 讲题前事先做好功课 有的家长事先不做功课,不了解孩子在这道题中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拿过来题目就讲,几遍下来,孩子依旧是一头雾水。所以给孩子讲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0,(5):152-152
《永远爱伤:》(和英童书爱与成长系列) 这是一本直抵人内心的“爱的故事“。“我永远爱你,我永远疼你,在妈妈的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宝贝。”甜蜜的文字不断重复,和缓安宁中带着温柔的生动。无论童年时的调皮、青春期的叛逆,成年后的离家而去,母亲都在包容承受,小心眷顾着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简单的故事道尽了天下父母心,忍不住一次次重读,忍不住一次次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9.
班上开故事会,一个同学讲三国故事《蒋干偷书》。可讲了一遍后,同学们还要他再讲一遍。“蒋干偷的什么书呀?”“他为什么要偷书?”如此等等.好像大家没有听懂故事。其实,这位同学如果把《蒋于偷书》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的话。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讲故事这样,写叙事文亦如此.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曼玲 《父母必读》2012,(1):154-157
“妈妈,这本书怎么没有字呀?你可以给我讲吗?当昆昆拿着这样一本图画书问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开始犹豫,是啊,没有字的书讲好还是不讲好?可不可以直接让孩子自己看呢?  相似文献   

11.
孙砚冰 《父母必读》2010,(5):116-118
裹着尿布,流着口水,素不相识的小酷孩儿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亲子班里了。在这个“宝宝大聚会”里,他是如鱼得水,还是让人担心不已?当“小麻烦”不请而来时,你又该如何应对?梳理宝宝们制造的亲子班“紧张事件“.也许你会发现.他的所谓”叫板”,大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有经验的老师也会提示你.什么时候需要给他加点油,什么时候你的帮助需要慢一步。  相似文献   

12.
班上开故事会,一个同学讲三国故事《蒋干盗书》。可讲了一遍后,同学们还要他再讲一遍。“蒋干偷的是什么书呀?”“他为什么要偷书?”如此等等,好像大家没有听懂故事。其实,这位同学如果把《蒋干盗书》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的话,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讲故事如此,写记叙文亦如此,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列宁说:“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可是,家长也在犯愁:从《365夜》和那一大堆幼儿读物中收罗来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可孩子仍不满足。在穷于应付的情况下,我萌发了让孩子自己编故事的念头。第一次,我要求孩子用动物王国中的庞然大物大象和小动物蚂蚁作为故事的主角,编一个故事。这两个动物相差甚远,要编故事难度不小。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仅想了半分钟就连贯地讲了起来,其梗概是: 河边,一只大象用鼻子吸着水,再喷出去,多好  相似文献   

14.
丝乔 《家长》2012,(4):28-29
我说女儿下午怎么对我耍起"手段"来了,原来都是照猫画虎,从画上面学来的。 周六下午,我给女儿辅导数学。有一道应用题,女儿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很大,我知道她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就耐心地给她讲了一遍。我问女儿听明白没有。她抬起头望着我,目光中有些迷茫,我知道她还是没有明白。我又给她讲了一遍,这回女儿表示听明白了,随后她说口渴,就去喝水了。 趁着女儿喝水的工夫,我把那道应用题换了几个数,再让女儿做。谁知,女儿还是做错了。我见状,生气地对女儿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一遍不行,我给你讲两遍,你说听懂了,可还没过两分钟,我换了几个数,你就不会了。”  相似文献   

15.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13,(11):111-111
“妈妈,讲完大恶龙吃小动物,再给我讲一遍那个床底下的怪物……”天!宝宝最近怎么迷上了恐怖故事?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和同事一起坐车下班回家,同事说这几天复习很懊恼,本学期的重点生字“谦虚”反复强调了好多遍,还是有不少的孩子出错,真不知道要怎么强调才能让孩子记住这两个字。我也很有感慨地说,我们学的“咳嗽”一样遭此“厄运”。正在我俩感叹之时,司机师傅插话说:“现在的孩子哪儿还有会写字的?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错误连篇,这就不错了。过几年你再看,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懒孩子,碰到问题总是喜欢去问别人,自己不爱动脑筋。所以,我平时作业都不错,但是考试却一塌糊涂。西子姐姐,我怎么克服这个坏习惯呢?一个懒孩子给你一个比较偷懒,但可以长进的办法:不只爱问,还要会问。不要只问答案,要问“怎么做的”。而且如果你能让人给你讲三遍,或者让三个人分别讲给你听,那么像你这样会想办法偷懒的人,一定会记到考试也忘不掉了。不过,这个办法可要有相当的人缘,否则人家只会这样对你说“:作业在这,自己看吧!”如果这样,你可以故意“装傻”“:不好意思,看不懂,还是麻烦给讲一下吧!”反正只要脸皮厚,不怕磨不到好…  相似文献   

18.
赵懿 《现代教学》2010,(1):144-144
案例 “你的字怎么就不能好好写呢?难道写端正有那么难吗?”望着眼前的小A无所谓的态度,我也只能徒叹无奈。六年级的第一次作业,这个孩子的字就写得东倒西歪,作业本乱得让人无法批改。刚开始,我还不厌其烦地让他一遍一遍重写。  相似文献   

19.
近期,2岁的石头很喜欢让我给他讲故事,同一本故事书往往要重复读上好多遍。还原现场今天,故事时间到了。“石头哥哥,今天我们讲什么呢?”“妈妈,你就再给我讲讲小红帽的故事吧。”我看着他笑着说:“儿子,小红帽的故事你都已经记住了吧?那我有一个好主意。”“嗯,什么好主意?”“咱们演一遍小红帽怎么样?”“妈妈,怎么演呢?”“这样,你来当导演,先安排我们都演谁吧。”石头很兴奋,笑出了声。他想了想说:“那让奶奶演小红帽,你演大灰狼,我来演警察。”  相似文献   

20.
“找细节”     
到上海万航渡路小学采访,听张雪龙校长讲了一个做法:让老师们定期“找细节”。找什么细节呢?张校长说,找最不起眼的细节,找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譬如,“教师的微笑”,你会对着学生真诚地微笑吗?你的哪一次微笑让学生感动?再譬如,“教师的服饰”,教师应该怎样穿着打扮?现在的孩子喜欢教师怎样打扮?教师的服饰打扮和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