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屏+小屏互动成为县级台实现新媒体反哺广播电视播出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媒体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做出的努力,而且提升了县级台广播电视播出效果。因此,文章以大屏+小屏互动再发力为中心,阐述了县级台实现新媒体反哺广播电视播出的思路、做法以及不足、展望,希望为县级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鸣 《新闻战线》2020,(5):54-56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未来电视致力于构建从大屏到小屏的融合传播生态,推动总台“5G+4K/8K+AI”战略和央视网智能大屏战略落地互联网电视场景。从技术、渠道、商业模式等角度全方位“驱动”内容生态建设,并开辟了广场舞、少儿、体育、汽车等一系列垂直内容赛道,从而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容创新之路,夯实了智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场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三屏合一、网台联动”等概念迅速升温,视听新媒体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电视媒体只有积极融合视听新媒体,开发视听新业务,培育视听新媒体产业,实现与视听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和联动传播,才能在未来的传媒格局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小屏与大屏的共融互通,有利于新闻资源的提炼,对发挥媒体社会效益具有积极作用。以小屏与大屏的融合互通机制构建为切入点,在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小屏返回体系。据此,以融合理念、作品类型、发展趋势等为基点,探讨小屏与大屏新闻报道中的编辑融合,并以新闻内容编排、组织架构、技术支持与发展、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为视角,提出报道中编辑创新,以期为媒体行业发展及新闻资源价值提升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资讯     
《声屏世界》2013,(7):184-185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央视-索福瑞(CSM)全面升级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国内最大的广播电视受众调查公司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就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升级与戴尔开展深度合作。CSM此举旨在通过加速实现其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融合,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安全与大数据处理应用能力。CSM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广播电视视听率调查研究机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网。自1997年成立以来,CSM视听率数据一直被公认为广播电视市场的通用货币。在新媒体研究领域,CSM立足自身资源,依托外方母公司  相似文献   

6.
郑宇 《新闻实践》2013,(12):31-33
核心阅读: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报纸、数字杂志、IPTV、手机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其双向互动性、复合多元性、时空无限性、分众异质性、融合开放性等具有颠覆性的传播特征,对传统媒体带来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传统广播电视在大力拓展视听新媒体终端及渠道的过程中,如何按照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实现内容生产的转型,量身定做适合视听新媒体传播、深受网民观众喜爱的节目,直接关系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在激烈的媒介中竞争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0,(9):F0004-F0004
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以网络视听节目传播及互动服务为核心,将依托重点新闻网站中国广播网、你好台湾网、中国民族广播网、中国广播联盟和全球华语广播联盟成员台等全球顶级传媒机构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跨网络、跨终端、全媒体的新媒体播出机构。开办互联网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车载信息娱乐门户等业务,为受众提供定制化内容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视听新媒体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广播电视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前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作出分析,指出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具有跨越国界、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等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国际传播载体。广电媒体应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其在渠道、语言、新闻采集网络等方面优势,发展海外的户外视频与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以提高中国广播电视的落地率,进而提升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出现较大的变化,要求新闻采编必须不断改革,适应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鉴于此,本文主要是根据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从采编的内容、方式和技术方面探讨促进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广播电视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满足受众需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三网融合产业发展有一系列新的动向,包括促进传统广播电视拓展产业链,开发增值业务;电信运营商创新服务模式,提供跨网跨终端视听业务;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视听产业繁荣;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视听新媒体产业创新等。本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美国视听新媒体产业的创新举措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对于我国三网融合及视听传媒产业发展与管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瑾媛  俞敏  袁睿 《编辑学报》2017,29(3):214-217
互联网浪潮冲击下,面临着响应更快、内容更丰富、传播更便捷的新媒体科普内容的不断挑战,传统科普期刊均在寻求转型.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中的科学普及形势,讨论传统科普期刊如何借新媒体手段拓展新受众,并利用及时反馈实现精准科普的融合发展方法.介绍《航空知识》近年来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创造新内容等探索创新发展的经验,供处于融合发展路上的科普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电视台作为由电视播出机构开办的新媒体业务形态,一方面拥有传统电视媒体的海量优质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具备新媒体的多种优势传播方式.二者有机结合后形成的"融合传播"方式能为传统电视媒体整合内容资源、拓展受众覆盖、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供有效的支撑. 本文选取2012年第一季度上星卫视收视率排名前三的省级广电媒体(湖南、江苏、浙江)①所开办的网络电视台为例,对比分析三家网络电视台在内容来源、传播方式、受众覆盖上"融合传播"的现实层次②,为省级网络电视台优化传播资源与方式探寻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娜  李璐  李芳 《采.写.编》2022,(2):189-190
信息化时代,利用新媒体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能拓展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还能提升传播质量,吸引更多受众强化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认可和关注.通过强化对新媒体概念的认知,能探知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并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发展需要,提出一系列新媒体运营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以此推动传媒格局优化,促进传媒业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游 《采.写.编》2018,(2):155-156
《明星大侦探》依靠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独特优势走红,但新媒体和旧媒体之间本质的视听语言要素是一致的.本文从受众和媒介生产者角度论述了《明星大侦探》视听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7,(7)
本刊讯(记者 沈金萍)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广电有线宽带网络的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网络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视(OTT TV)、IP电视等新兴领域和新兴传播阵地,推动传统媒体与视听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第25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CCNS 2017)"暨"第16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 2017)"将于2017年4月18日-2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媒体形态,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与新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其次从受众基础、广告市场、人才分流以及媒体格局等角度详细讨论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并分析总结出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最后就广电媒体发展与新媒体融合时应该实施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2月15日至17日,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召开。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司长罗建辉作了以"共创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为题的主旨发言。发言中提到了推动融合的必要性:目前,广播电视面临着新媒体高速发展、融合紧迫程度高和融合新机遇的大背景,广播电视行业融合情势前所未有。在实践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一大批广播电视媒体正在媒体融合浪潮中摸索前进。2014年12月24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凭借自由、开放、分享、互动等优势,将众多用户集中于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流传统媒体受众的同时,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经营与发展。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因地制宜,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媒体融合策略和新媒体转型之路。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竞合与突破。本文从创新、用户、内容、服务、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等六个方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要想留住受众,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根据受众需求办节目。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下若想留住受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体现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来势汹涌之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发挥各自拥有相对广泛和忠实的受众群体的优势,准确真实地提供权威的新闻信息。例如,2014年供暖期来临之前,在微信朋友圈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