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协同学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协同学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上海市松江师范学校王瑞麟协同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系统学科的新发展。它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有序、无序以及有序与无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将无序与有序统一起来,揭示系统进化的动力所在。所...  相似文献   

2.
孟晓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31+254-231,254
自组织理论研究复杂系统如何自动从无序进化到有序,可被引用到社会管理。而新办本科院校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系统是复杂系统,具备自组织特征。自组织原理对新办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系统进化提供的重要启示有:紧扣人才培养需求行动,促进教育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迅速、准确的信息反馈;强化学校内部民主管理,保障支配力量促进系统有序;设置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利用奖罚实现"涨落"长效。  相似文献   

3.
协同学的非线性思想及其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肯创立的协同理论是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机制过程中,他提出了重要的协同思想,对认识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形式、序参量在系统进化中的作用都有认识论意义,特别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协同效应是各类系统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它主要是指客体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进化的自组织能力.协同学就是以"协同效应"作为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5.
协同学理论对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方法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肯教授创立的协同学是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揭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机制过程中,提出了重要的协同思想。对于我们认识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具体形式以及序参量在系统进化中的作用都有认识论意义和方法论的启示。本文仅就这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育批判是探究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科学哲学的创始人波普尔看来,科学知识的进化就是猜想与反驳螺旋发展的过程。对科学的东西,亦必须能被反驳和批判,它才存在进化或发展的可能。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至今,也迫切需要“自我”“反驳与批判”,惟有如此,教育科学才能增强自身的前瞻功能并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协同学也称协同论或协合学,它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系统科学的新发展。它的奠基人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协同学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有序、无序以及有序与无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系统进化的动力所在。协同学认为,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协调、同步与互补。协同学断言,“协同导致有序,不协同引起无序”。所谓有序、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发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20世纪中叶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出现,告诉我们世界物质能量总和是个常数,一切自发的变化都是能量耗散的过程,变化是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然而只要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内部协调一致的自组织,它就有可能维持自身有序的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能向着更加有序的组织结构进化。无生命  相似文献   

9.
一、秩序感及其发生机制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体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所谓秩序感就是人对秩序的感受和追求,一方面表现为由和谐、有序所带来的一种愉悦、兴奋和舒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当人处于混乱、无序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急切改变的情绪体验。那么这样的情感反应从何而来呢?秩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体是一个有规律运动,充满秩序的统一体,这种节律性和秩序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进化理论揭示了人的进化是从单细胞向多细胞不断分化、整合,从无序逐渐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学…  相似文献   

10.
有序和无序是系统科学深入发展提出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探讨不仅与系统科学有关,同时也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是一个有较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跨学科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指出:“我们的科学遗产包括两个至今尚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是无序与有序的关系。著名的熵增加定律把世界描绘成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然而生物或社会的进化向我们表明的却是从简单中出现的复杂性。这怎么可能呢?结构怎能从无序中得出呢?”本期发表两篇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讨论有序与无序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序和无序是系统科学深入发展提出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探讨不仅与系统科学有关,同时也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是一个有较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跨学科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指出:“我们的科学遗产包括两个至今尚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是无序与有序的关系。著名的熵增加定律把世界描绘成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然而生物或社会的进化向我们表明的却是从简单中出现的复杂性。这怎么可能呢?结构怎能从无序中得出呢?”本期发表两篇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讨论有序与无序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认识客体结构演化的过程、形式和趋势作了分析。作者认为,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是客体结构演化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和从有序到无序这两个环节分别通过熵变或协同、周期加倍而达到终止状态,这一演进过程与人类认识活动的进化及个体认识的发生与成长过程具有一致性。局域型变换和格式塔变换是客体结构演化的两种形式,而从简单到复杂则是客体结构演化的趋势,这种复杂化趋势表现在由实体向关系的转换、参变量递增和主客体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无论是结构状态的有序分布还是功能状态的进化有道,都蕴涵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神奇。自我和谐是个人和谐发展的调适力,人我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协和力,物我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力,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和谐是发展之源,和谐就是力量。通过大自然内置和谐有序的自然生存与发展和物理学与伦理学的二维证明我们将会发现,""和谐就是力量""不仅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物理学定律,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和谐伦理命题。  相似文献   

14.
和谐--无论是结构状态的有序分布还是功能状态的进化有道,都蕴涵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神奇.自我和谐是个人和谐发展的调适力,人我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协和力,物我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力,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和谐是发展之源,和谐就是力量.通过大自然内置和谐有序的自然生存与发展和物理学与伦理学的二维证明我们将会发现,"和谐就是力量"不仅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物理学定律,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和谐伦理命题.  相似文献   

15.
发生教学法:从历史到课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教学法的基础是数学史,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一种方式.发生教学法要求教师了解所教主题的历史;理解该主题历史进化的关键步骤;在现代情境下重构推动进化的关键思想或问题,使之在教学上适合介绍新的概念、方法或理论;按从易到难的顺序给出系列问题,后面的问题建立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序的问题驱动模式,揭示知识产生的动机,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生教学法在理念和具体实施方略上或能保证数学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学对德性、德行及其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由此形成的德性伦理思想,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自然的和谐进化、社会的有序发展和人类的境界提升。这一思想对于今人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放·现代教育·开放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现代教育·开放教育模式□白崇琦一、开放是事物进化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充满生机、有序的、发展的事物,无一不是开放的系统。系统论认为,由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组成的系统,一般均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的交流。发生交流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不发生交流...  相似文献   

18.
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内部各要素协调运作,导致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组成,揭示了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开放系统、远离平衡、微小涨落以及将微小涨落放大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该理论虽然产生于自然科学,但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得到了广泛应用,用自组织理论进行创新互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兴树 《福建教育》2022,(17):34-37
<正>自组织,简单地说就是在没有特定的外部条件干预下,依靠自身力量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过程。自组织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小的白蚁能建造出高达9米的“摩天大楼”——“白蚁塔”,靠的是自组织;大雁越过千山万水,劳而不累,靠的是自组织;一个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通过遗传和进化,最后成为复杂而智慧的人类,靠的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表现在自然界,也表现在社会。我国系统科学哲学领域资深学者苗东升曾指出:“复杂系统,尤其是社会系统,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某种统一。在短的尺度上说,  相似文献   

20.
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模式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任何封闭的、停滞的,处于长久失衡状态的系统,决不可能走向有序与成功。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在教育模式的研究层次、研究角度、研究方式等方面均有突破,其主要特点为:以认识论、系统论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从宏观上窥视教育的整体动态与发展,确定教育研究和改革的方向;以微观人手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反复实践,并且及时总结,丰富理论知识,促进教育模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