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两晋时期,疫病流行的范围广、频率高,其发生与水旱等自然灾害、战乱、环境、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疫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展开了自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用极其有限。两晋时期疫病发生与流行,也暴露出当时社会健康保障制度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2.
两晋十六国时期 ,是我国古代疫病的一个高发阶段。本文通过对此时期疫情资料的整理排比 ,力图简要分析一下疫情频发的原因、各界的应对措施以及对社会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晋十六国北朝疫病流行呈现出连绵不断的趋势。疫病流行大多发生在人口聚居稠密的地区,水旱灾害和战争之后也往往伴随着疫病流行;疫病爆发多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北方军队在南征的过程中因不适应长江流域的湿热气候,也经常发生疫病流行,疫病流行遏制了北方军队进入长江流域的势头。疫病流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人们对疫病流行的危害有了明确的认识,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开始采取诸如抚恤疫病死亡者的家属、医药防治等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及社会应对机制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疫病流行状况资料汇编、疫病史、对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疫病的流行状况的分析、对单项疫病流行状况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疫病防治思想、疫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疫病发生后社会的应对机制及救助措施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童艺 《华章》2012,(16)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是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已有关于该时期文官考试相关学术进行评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北京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皖北镇守使是民国时期(1913-1926)在安徽皖北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职位,统辖区域内的军民政务,绥靖地方、安定社会,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在地方上实行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皖北镇守使通过剿匪、平定民变兵变,维护社会治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保障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诗中之意与诗外之"疫"--由唐诗的疫病表现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唐诗中的传染病记载,发现唐代是疫病的多发时期。其时的疫病主要通过水源扩散,重要的传染病为疟疾和瘴病,广泛流行于南方的大多数地区。从唐诗中,还可以看到疫鬼观念及其他迷信思想对唐代社会习俗、疫病救治、宗教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唐诗、疫病与社会人文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安徽疾病丛生、疫情连年。安徽的疫情是全国的缩影,一方面显示了时代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地域的独特性。安徽疫情的恣肆造成了地方民众心理的恐慌和人口的大量死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加剧了农村的衰败。  相似文献   

9.
北京政府时期,从1912年回国进入外交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顾维钧是修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角。北京政府时期是顾维钧修订不平等条约活动的辉煌时期。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叫板说“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权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战前中国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红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99-105,112
比较战前北京政府与南京政府对大、中、小学教师薪俸标准的不同规定,发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各级教师薪俸标准的制订渐趋完善,而且南京政府时期各级教师薪俸较北京政府时期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从政府(中央与地方)对各级教师薪俸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到,教师间薪俸差异悬殊是这一时期教师薪俸最显著的特点,这显示出当时的政府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安徽建省初期正值清朝政府完成全国统一之后,社会趋于安定,政府轻税赋以鼓励农耕,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为人口再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此时期的安徽人口增长遵从指数规律。据此建立安徽1667~1748年的人口增长模型,推测安徽建省初期的人口数。1667年安徽建省时人口为1250万人,此后80余年间,人口增长率保持0.6668%左右。人口数无大幅度波动。安徽建省至1850年以前的180余年间,安徽省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提供公共服务与政策指导等领域,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本文从制度因素出发,通过对安徽省城市化的历史回顾,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每一阶段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说明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影响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因素,并就如何破解安徽省城市化发展中政府行为制度因素约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快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安徽省政府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实现。但是,由于受很多实际因素的制约作用,安徽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实现依然任重道远。本文在此探讨了安徽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在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性调整建议,从而希亟对推动安徽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及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年度安徽省统计年鉴,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十七个地市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所得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十七个地市分为四类,并结合区域政策预测"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地区新经济增长点的结论,为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可以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安徽省循环经济的运行成本。在遵循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公众参与、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原则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相关主体即政府、企业、公众的权利义务为主要线索构建安徽省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同时,针对安徽省的实际需要,法律制度设计要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之中突出减量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皖省商务局是安徽巡抚邓华熙响应维新变法在衙署外创设的临时派遣机构,统辖全省商政事务。其在劝兴商业,监管绅商,调处商事纠纷、缓和社会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皖省筹款困境,又饮鸩止渴,抽捐纳税,频遭时人嘲骂。其职能多面性反映了近代直省商政机构肇兴变动的复杂处境。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高校扩招、双百工程等政策的影响下,安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形成了巨额高校债务,并呈现出典型的三高特征。本文从产权、监管、财政投入角度对债务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产权制度、优化治理结构;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管体系;调整债务结构,实施债务重组;增加财政拨款,强化绩效考核;发挥市场作用,拓宽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试图化解省属高校债务。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安徽省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的中心城市来引领全省经济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然而,从政府合作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内行政区之间依然存在恶性竞争关系。这需要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推进其对资源由集聚向扩散的转变速度,改革对中心城市政府的考核指标,强化省级政府对投资的宏观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能力等措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以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当前,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共同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并滞留在农村。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怀有创业愿望,针对这些农民工,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安徽省可以借鉴其他省份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经验,并从融资、创业培训、打造农民工创业园等三个方面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挖掘一条既适合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情,又具有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