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体育的动机来源于需要。根据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的需要,一般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可概括为:(1)由于对各个活动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2)在各项比赛或上课中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获得荣誉。(3)认识加强,知道参加体育活动会使身体健美、强壮,能体验到运动能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07,(4):66-67
<正>圈主:在现今的条件下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符合体育教学实际。这里特别要指出自主学习的特征,其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搭建平台,设立情境,激发兴趣,形成参与的动机;其次是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愿学(对运动技能有追求)、乐学(有快乐成功运用技能的体验,包括合作比赛的体验)上。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我创造,参与竞赛,体现自我价值,培养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氛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树立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英语学习,兴趣为先。湖南科技学院体育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针对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同时结合体育专业学生喜欢体育的特点,联合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教师多开展体育英语方面的竞赛,使之逐渐产生兴趣。当然,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主导者,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大学英语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感到有兴趣,就有努力研究和获得它的强烈愿望。同样,一个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有主动学习和掌握它的迫切要求。反之,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导  相似文献   

6.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理念呈现出来。通过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练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新奇多变的练习手段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长时间的依恋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兴趣是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有多种。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让学生明确体育的意义,面临实际问题情境,知道学习结果,并运用表扬与批评,利用竞赛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或体育中某一内容)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很多人都爱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说明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没了升学压力,对体育这门学科的重视度和兴趣度也在逐年降低。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而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如何让学生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促使学生乐在其中,身体达到锻炼,心理得到成长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本文将从女性生理构成、心理因素、教师多元化教学方法等几个角度展开全面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乐趣无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与小学不同,许多女生进入初中后对体育产生畏难情绪,加上青春期后出现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变化,不喜欢体育运动的苗头会凸显。此时一味地以体能要求学生,势必事倍功半。如何激发女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首要任务。1.游戏化教学内容,挖掘教材的兴趣点教学案例:扑克牌抽签分组,玩转校园定向越野跑  相似文献   

11.
林学广 《体育世界》2013,(3):139-140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积极认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才会使学生主动地去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其实际运动水平的提高。鉴于此,文章概述了体育兴趣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体育兴趣弱化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来提出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路,意在为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搭建了发展体育才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愉悦身心。但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心理,它包括情感、兴趣、动机和意志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许多教师对"体育兴趣"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认识上,体育课的进行还多以较为单一的运动为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够,体育兴趣还未真正形成。真正的体育课应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主动参与,从运动中获得乐趣,进而在追求乐趣中完成教育的功能。因此,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产生乐趣,进而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一生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学期初始进行正规技术课业时,由于间断练习,生理机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样不仅影响教学任务完成,而且容易使身体某部位产生负面变化。为缩减疲劳恢复期,运用超常刺激调解生理机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运动状态。通过反复实践验证,使学生生理机能由被动恢复到主动调节,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使中学生能对体育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学生则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进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综合素质,使国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的最佳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动式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一、体育教学自身的特殊性1.体育教学的本体性特征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心理因素,都具有本体性。2.体育教学的适应性体育课从教学方法来讲,包括讲解、示范、练习、测验、考试(多人看一人表演);就场地而论又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室内,有时室外,有时在操场,有时在18×9米的排球场地上等,这些都可成为体育课的教学场所。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所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感到兴趣,就有努力研究和获得它的强烈愿望。同样,一个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有主动学习和掌握它的迫切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最容易被兴趣所左  相似文献   

18.
王福权 《体育师友》2009,32(4):10-12
1研究目的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基本理念之一,促进学生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体育运动这一个广阔的课堂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在感受运动的乐趣和尝试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使他们的性格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和观察判断、思维等智力充分地显示出来,让其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心理学理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形成动机,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产生自觉的心理,从而能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20.
范珣 《精武》2012,(2):36-36,38
学校体育多年的教学改革,至今仍不尽人意,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措施要适应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