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几种场景.场景一:教师努力引导某个学生说话,但是他(她)却不肯开口或者是只嘟囔一下,与同学却是谈天说地.场景二:一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年龄越大越不与自己交流、谈心,与他人却是谈笑风生.场景三:一些学生一天到晚独自一人,无人为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步入了平常人家,再加上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原来少,家长对孩子关注也少了.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一般也没有伙伴,由于一些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不让他们外出,所以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只有电视与网络了.他们与电视、网络同笑同哭,在电视与网络上他们找到自己的快乐,同时也就将电视与网络传播的内容当成他们的行动指南.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些学者称之为"电视人"或"容器人".  相似文献   

2.
寄宿制学校实行定期"放假"制度.这里的"假期"不单单指"寒暑假",更指平时的"小假",即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可回一次家,每次大概四五天时间.放假了,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上网问题的博弈也开始了."放假了,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玩电脑了",代表了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心声.但是孩子放假,许多家长却左右为难,忧心忡忡:"一放假,孩子就一头钻到电脑网络里.真怕孩子陷在其中拔不出来."而有的家长干脆一刀切:不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甚至还切断了家中的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要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当前是一个新媒体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会给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网络文化现象,把握青少年所处的网络环境,针对学生实际,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脑网络,利用电脑网络,健康上网、快乐成长成为一种必要。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围绕"电脑网络与生活"这个课题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学生通过电脑网络搜索、调查研究、数据统计、制作演示文稿等独立或合作完成,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陆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01-102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发现了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点,我们才与家长沟通的。我们与家长沟通时,是应该报"喜"多一些,还是应该多报"忧"呢?本文就针对这一点进行了阐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用亲人般的眼光去欣赏孩子,把肯定和激励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勤报喜,巧报忧。  相似文献   

6.
电脑网络已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工程。本文对高校校园电脑网络用户学生与教职工群体,从性别和年龄、上网历史、使用动机、网络规范的认同等几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电脑网络已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工具。本文对高校校园电脑网络用户学生与教职工群体,从性别和年龄、上网历史、使用动机、网络规范的认同等几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美术领域中也在悄然发生一些观念的变革.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即计算机专业的美术教学如何与电脑网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分数不再是知识多少的评判标准如果我们把旧的教育体系比作一个装配线,学生就是这条装配线上的产品。在这样的装配线上,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老师、家长不停地把各种各样的知识组装上去。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学生与家长、老师的关系也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多: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了他的家长和老师,许多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的知识超出了家长和老师的知识范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林晓冬说,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层挑战,…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学生的各种问题频发,打架、厌学、早恋、自闭、多动、沉溺网络……我们看到的是孩子身上的问题,想着要如何解决眼下我们看到的孩子身上的症状,但是效果却反反复复,好了再犯,或者根本无效.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已两年有余,通过一些家庭的案例,我们可以概括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有病,孩子吃药".是的,如果根源在家长身上,那么给孩子吃多少药当然都是效果不佳的.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不仅能用互联网来查找资料、了解最新信息、听歌、看电视等娱乐,还能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甚至进行网上教育、网络会议等等.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但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计算机互联网是一把神奇的双刃剑,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从而带来人类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犯罪的温床.本文将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作一些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闲暇时间。但是,休息日的增多和学校给学生减负以来,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却成了许多家庭的问题。不少家长对此无所适从: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能让其多看点电视;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学习,从书店买几套训练题让其做做;还有的家长干脆给孩子几个钱,让其自己打发日子。诸如此类的闲暇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常听不少教师感叹:“5 2=0”。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也日益进入人民的生活。借"校校通"工程的春风,目前我县许多农村中学都努力建起了校园网,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让孩子到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但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另一方面,却出现许多学生上网成瘾,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家长和教师都非常着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责无旁贷,应帮助学生走出虚拟世界,教会他们正确利用网络。下面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与学生相处两年了,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数是电话联系,或是开家长会时的碰面.家访似乎也只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特殊学生的特别关注.此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受导学生的家里家访,让我们走进学生、感受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给了一个让我们真正开展"家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白秋力 《成才之路》2014,(15):44-44
正在现代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网络,网上购物、交流、浏览信息已经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每天的必修课。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也逐渐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给传统的家校联系注入了新的血液,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一、校讯通成了家校联系的桥梁2010年,学校联合移动公司开通了校讯通,主要是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和家长进行联系,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家庭作业等  相似文献   

17.
华建鹏 《教育艺术》2007,(7):68-68,67
新课程、新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有了明显变化.为了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校通过一个学期定期开展的"教学工作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看一看老师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如何快乐学习与生活?结果令人满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因特网以其全球性、开放性、多互性、综合性等特点,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带来了畅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的进步.但是网络也引发了一些令家长心痛、让教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曾有人建议,应该把网络"封"起来,不让学生接触网络.但如此一来,就堵塞了学生通往信息化时代的道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孩子和电视     
随着所谓的"拇指时代(电视、网络、手机)"的到来,电视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他们接触电视越来越早,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受电视的影响越来越深。电视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看电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究竟是利是弊,我们又该如何引导?这是许多年轻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我们说了很多年。然而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大都过着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能够有机会看会儿电视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而能有机会进电影院更成为一种奢望。这使得我们的高中生有思想也不能和时代共鸣,有渴求也不能被社会所满足。有的教师与家长认为影视中的一些低俗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