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人体运动时要产生大量的热。一名足球运动员训练时的热能消耗近乎其静卧时的10倍。为维持正常的体温,机体必须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的方式向外界散发热量。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汗液蒸发即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机体体表温度时,蒸发即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在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体温调节功能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湿热环境中运动训练时,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受阻,体温极易升高。体温过高会影响运动能力,使人烦躁、疲劳、食欲不振,严重时可发生中暑、热痉挛等热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一、湿热环境下运动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1.水和电解质。在湿热环境下运动训练,机体的水盐代谢加强。汗液为低渗液,固体成分占0.3%~0.8%,主要为钠盐,还  相似文献   

3.
气温与温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体温调节的机制保证了人体在高温条件下体温的恒定。穿得很少又处于安静状态时,体温可以在40℃,相对湿度中等,或30°~31℃高湿度条件下几小时内保持恒定。在更高的温度湿度时,特别是在运动条件下体温调节机制就显得不足了,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紧张持久的运动时,例如马拉松跑,工作肌肉中热量的生成超过基础代谢的热量生成15~20倍。肌肉中产生的热量几乎全部传  相似文献   

4.
热环境下运动中的体温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环境中运动导致循环、体温调节和代谢功能的改变。体温过高是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采取一定的策略减弱热环境运动时中心体温的升高可以提高运动能力。这包括热习服、液体摄入和运动前降温。  相似文献   

5.
张娟娟 《精武》2011,(5):13-15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热应激和运动应激联合作用导致体温、脑和肌肉局部温度升高并且出现脱水,全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及运动能力。本文综述了热环境运动时机体的生理反应,热环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热环境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人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的建议,为的是使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试73名男、女少年花样滑冰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血糖、身体不同部位皮肤温度、身体主要部分各部围度以及神经类型。发现他们运动后血糖普遍升高,成绩优秀的运动员体温调节能力强,皮肤温度下降,身体各主要部分围度较大;这些生理指标的特点,均可作为少年花样滑冰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和选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一、水分摄入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水分过少是指身体水分含量降低即身体从正常水含量下降到脱水的状态。在水分过少状态下,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会对心血管功能、体温调节和运动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当成年人进行长时间运动时,即使随时提供充足的液体(自由摄取),他们也很少会摄入充足的水分来补充体液损失。儿童、少年与青年人相比于年龄更大的人群,在脱水时通常伴随身体核心温度的快速升高,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  相似文献   

8.
孔晓 《体育世界》2010,(6):34-35
热应激是人体对环境(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集成)系统、全面的生理反应。热应激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身体健康。运动中的主要热应激问题是大脑,肌肉,和过度脱水及热应激对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运动中的体温调节人类在转化食物能量用以做机械功方面的效率是很低的,贮存在糖类和肪肪中的能量大约只有20—25%真正变成了肌肉可用来收缩产力的能量形式。而其余70—80%的能量被以热的形式释放了。在运动过程中,当能量利用率增大时热产生的速率也增加。因此,为了避免体温的过度升高(称做过热症),机体必须设法解决这一多余的热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会通过中枢调控增加皮肤血流量、增加出汗率等方式进行体温调节,可以将人体体温维持在恒定的37℃左右。但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人体体温调节的极限时,人体正常的热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发生呼吸加快、心率加快、氧化代谢产物增加、电解质紊乱等生理反应,被称为热应激。在热应激状态下,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抑制,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压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温环境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季进行运动训练或者体育活动时,机体代谢能量消耗比安静时增加20~25倍,在这些能量中,用于肌肉做功的不超过25%,其他的则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机体必须将其排出,否则,即便是中度的运动也会使体温在5~6min内升高1℃,会大大增加机体的热负荷,机体因为体温升高而大量  相似文献   

12.
当人体参与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温度逐渐升高。随着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人体开始排汗降温,维持体内的温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体温阈值内,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我们把这种调节机能称之为人体的热调节功能。在夏季炎热的外环境下,人体运动时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中暑。有...  相似文献   

13.
环境状况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对运动员成绩产生影响.为备战北京奥运会,从事运动科学极限环境状况学科研究的科学家们,研究运动员在8月份比赛时可能碰到的"特殊环境",为运动员提供生理、心理和战术上的应对策略,克服对热度和湿度的不习惯.  相似文献   

14.
药物新规定     
国际田联增加反对在体育运动中滥用兴奋剂的运动。八月下旬国际田联在罗马开会,大会通过了十项提议,其中包括对违犯用药规定的运动员的硬性处罚。提议立即生效,对违犯者的处罚还包括禁止药品除麻黄硷或其产生的衍生物以外的检查,对于第一次违犯的运动员从检查那天算起将被中止两年的从事运动时间,对于第二次违犯的运动员将被取消终身从事运动的资格。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在热环境运动补充康贝运动饮料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在实验室内严格控制负荷量,补液量及运动前饮食的条件下,运动员在热环境中运动2小时,补充康贝运动饮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康贝饮料具有减轻运动后血液浓缩的程度;维持长时间运动的血糖水平;并可补充部分无机盐的丢失;对体温调节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并可加速运动后的心率恢复。  相似文献   

16.
1972年以前,每年约有5名运动员由于在高温环境中运动或比赛而致死。在赤日炎炎的盛夏,更易出现脱水和热病。运动时,肌肉活动和体内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剧增,为确保运动时体温正常.人体必须通过动力热——调节机制散热。运动中的主要散热途径是蒸发。热从体内向皮肤扩散,水份大量从汗腺排出。如丢失的水份不能补偿,体内维持热平衡的水份将达到很低水平,这是非常危险的。马拉松等项目,失水更多,运动员不能充分补充丧失的水。因此,运动前、中  相似文献   

17.
现有理论认为热环境对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是不利的;如果皮肤温度高出环境温度,散热就会减少,热量就会堆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炎热的夏季举行,届时运动员有可能要冒着超过30℃的高温参加比赛。另外,如何给运动员,尤其是耐力项目运动员降温以提高运动水平,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今出现了穿着降温背心,预冷降温以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本实验就是比较热身和降温两种赛前准备方式,对热环境下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育活动需要提供最大的能量,例如短跑和游泳时工作肌消耗能量比休息时高120倍,强度略低,时间较长的运动,如马拉松跑能量需要比休息时大约增加20—30倍。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取决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各种运动中,人体能最转换的各种方式是有显著差别的。  相似文献   

19.
一、训练的专门性 通过训练可以发展耐力。训练方式应尽可能地与专项运动或重大比赛的情况类似,比如:自行车运动员应练习骑自行车、赛跑运动员应训练跑、划船运动员应练习划船、游泳运动员应练习游泳。训练导致体内产生的变化发生在两个部位,第一是心血管系统,第二是受到专门训练的肌肉。不管我们从事什么类型的运动,心  相似文献   

20.
对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所导致的生理变化及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高温环境下人体运动体温调节与运动疲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规律,制定应对措施,以期为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及提高运动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