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2.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主要是掌管朝会宴飨、郊把巡行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和乐曲,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我国东汉时仍没有乐府。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官晋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可着眼还在音乐L。到唐朝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社会内容,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并未入乐,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批判现实的讽谕诗。白居易等人曾在当时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提出的“文…  相似文献   

3.
卡片①乐府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一词最早见于秦代。而把乐府作为一种专门的官署,则始于西汉初惠帝时。汉惠帝设乐府令,乐官掌管的只是郊庙乐章,规模不大。把乐府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汉武帝。《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由此可知,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谣。卡片②乐府是古诗体的名称乐府由主管音乐的官署演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每次音乐发展都导致了文学蜕变.从诗三百到乐府,从词到曲,每次蜕变的主要原因,都是音乐的更新.如明代王世贞所说:“三百篇而后有骚赋,骚赋入乐府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清代王奕清说得更清楚:“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新歌者皆绝句也;唐人歌诗之法至宋亦不传,其新歌者皆词  相似文献   

5.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或创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乐府的原生态是歌辞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歌辞的地位逐渐突出起来,音乐性质越来越被忽视,而文学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乐府创作逐渐“从歌到诗”,从合乐走向徒诗,从音乐艺术走向文学艺术,从民谣走向文人诗,走进了“用古乐府自作诗”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古体诗常识介绍古体诗是在唐代出现一种新诗体即近体诗以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唐人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后人仿照其形式体例创作的诗歌也称古诗。乐府古诗,本来是指两汉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而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8.
我们读了《江南》、《长歌行》后,知道这两首诗歌选自于《乐府诗章》。那么,什么是“乐府”呢?乐府,顾名思义,音乐官府的意思。“乐府”起源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从秦代沿袭而来。不过秦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采集民间歌谣,多唱前代旧曲,故真正的乐府诗歌始于汉代。《乐府诗章》收集了秦、汉、南北朝直至唐代的诗集。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学雅乐的太乐令。到了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收集当时的民间歌谣配上音乐,揭开了乐府诗史新篇。唐代“乐府”概念逐渐脱离…  相似文献   

9.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此名称在两汉初年出现,是当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在秦和汉初,就有了乐府,但当时规模不大,多只管祭祀、朝会的乐章,还未与民间歌辞发生关系。汉武帝时期,进一步扩大了乐府。这时主要为了一些文人创作制谱配乐,进行演奏,同时兼采各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相似文献   

10.
一、“乐府”专署的由来1977年之前,学者们在论述“乐府”这一音乐专署的由来时,都说是起源于汉代。是汉武帝立了乐府,历史上才出现了“乐府”这个概念。1977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编钟上,发现了用秦篆刻记的“乐府”二字。这就打破了“乐府”这一音乐专署出在汉代的说法。于是论者又把“乐府”的出现提前到了秦朝。当然,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就在于稳妥。但是,我们总觉得这样  相似文献   

11.
文人五言诗体是在汉魏时期音乐与语言双重规定和双向建构中形成的。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以及民间乐府在汉代宫廷的广泛传播,是五言体生成的基础和源泉。相和三调等乐府演唱艺术的曲式结构对五言体篇制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言体乐府的文辞本在文人中的广泛传播以及文人对乐府文辞本的雅言翻写,确立了五言句式的典范地位,再经魏晋文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提炼和抽象,五言体最终得以确立。文人五言诗体的形成虽涉及音乐与语言的双向建构、雅言与俗语的交流互动、文人文化圈与民间文化圈的互渗与交融等多种因素,但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在文事活动中对五言体的选择和群体确认。文人五言诗的体式是音乐文化、汉语发展和文人群体规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学习古典诗歌时,常见“乐府”、“汉乐府”、“新乐府”三个术语。要弄清这三个术语的意义,务必了解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下面就此说明之。乐府本是汉武帝仿照周代采诗体制而设置的音乐官署。它的职能是采集全国各地的曲辞和曲谱,同时也自行创制曲辞、曲谱。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官署所唱的诗(曲辞)及其它“乐诗”,统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伊始的  相似文献   

13.
李白和王维的乐府歌诗音乐一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征,如题材相似、音乐种类丰富、音乐基本形态大致相同等等。但在不同的人生经历、气质性格及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李王二人的歌诗音乐呈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及审美特征,如李白的乐府歌诗音乐以北乐为主,音域宽广跌宕,节奏、旋法形态多变,具有飘逸洒脱、热情豪爽、意蕴醇厚的整体审美特征,而王维的大部分歌诗的音调结构与旋法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音乐特点,并有机融合成一种新的旋律风格,形成了气疏韵长、清雅简淡、意境深远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正> 《陌上桑》叙述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辞拒绝的故事。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它们叫“乐府”涛。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乐府诗的联系十分密切,文人为了音乐的需要而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开始了文人乐府诗创作的源头,又因乐曲的失传而开始了脱离了与音乐的联系的诗歌创作,使得乐府诗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文人乐府诗虽然渐渐远离了音乐的束缚,但相互间的潜在联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汉乐府?从《汉书·礼乐志》的有关记载中可以知道。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掌管祭祀天地、宗庙以及宫廷礼仪所需的乐歌、舞蹈,包括采集歌谣、创作乐曲以及排练演奏。魏晋以后,人们习惯于把这一音乐机构演奏的乐舞节目中的歌词,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由官署的名称,一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有时,为了与官署的名称相区别,也把这部分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称为“乐府歌辞”。  相似文献   

18.
教读偶记     
一、“乐府”设立何时?乐府,是专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演为诗体名称,给这个词以双重含义了.汉代乐府诗歌大发展,乐府的规模也大,这是事实.但乐府的产生是否就在汉代呢?先看看我国最有影响的几部文学史的论述吧.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20.
乐府是一种配乐而又能歌唱的诗。汉朝人管这种诗叫歌诗,而乐府在当时则是专门演唱这种诗的官署的名称。到魏六朝时,人们把乐府机关演唱的诗称之为乐府,这样一来,乐府便由官署名一变而为合乐的诗的名称了。乐府作为一个音乐机关到底创立于何时呢?这个问题向来是有争论的。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用肯定的语气作了这样的记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