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挖掘情感因素组织教学,学生并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提高音乐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初巾音乐教学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足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审美为核心,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体验音乐情绪、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音乐爱好,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大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音乐审美趣味是指自己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小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与表现要根据审美的愉悦性来体现。在音乐课的初始创设富有美感的音乐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良好开端。创设趣味的导课方法实践于不同的音乐活动形式中,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创设疑问和悬念的趣味性导入,引领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进行模仿与训练;通过美景创设和激情渲染,陶冶学生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7.
丁春新 《广西教育》2013,(38):93-93,96
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孕育美、赞颂美”。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学教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其核心内容则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讲述动人的音乐故事情节,将情感与音乐、音乐与故事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好奇心与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的原动力,教师依照教学的审美规律和教学目的,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在组织教学时,将课桌的摆放进行调整,平…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奇阳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6):75-77,91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但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而且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是提高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及思想情感教育的手段。成功的音乐教学不是孤立的,只有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提高其全面素质有机结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指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情感体验过程,它主要受到一个人的认知特征、生活状态的影响。因此,在农村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必须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此外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也可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张金霞 《考试周刊》2012,(44):175-176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1.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  相似文献   

15.
聆听能力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音乐核心能力之一,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是进行一切音乐审美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审美愉悦、体验音乐情感内涵、追求音乐形象与意境的必要条件。文章探讨如何激发低段学生的聆听兴趣,让学生在愿听、想听、爱听中培养聆听习惯,进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境禧 《新疆教育》2012,(23):105-105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活动的价值和情感的升华。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让他们在欣赏中发现美,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情操。这是音乐欣赏的核心目的和必然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生动精彩的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或多或少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摸索,也总结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情感体验与音乐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修养,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聆听音乐,进而理解、分析、评价,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环节,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进行体验,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使音乐课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审美素养是初中音乐教学重要的隐性目标,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纵观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它包含的题材广泛,作品的情感基调丰富,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元素,从音乐曲风、情感基调、音乐实践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用心感悟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蓓 《教书育人》2012,(23):78-79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实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