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频率张应变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机械张应变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指标的影响,为寻找适宜的机械刺激负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施加15%张应变,频率分别为0 Hz、0.5 Hz、1 Hz和2 Hz,加载时间为每天6 h,连续4 d;以静置培养的卫星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卫星细胞周期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频率张应变下骨骼肌卫星细胞M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张应变刺激后的细胞形态为典型长梭形,且排列呈方向性和规律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 Hz、1 Hz和2 Hz组的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而0.5 Hz和1Hz组的S G2/M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0 Hz组相比,0.5 Hz、1 Hz和2 Hz组的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而S G2/M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MGF 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但仅有1 Hz组显著高于时照组(P<0.05).结论:机械张应变刺激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和MGFmRNA表达,且与张应变刺激的频率有关,其中1Hz的刺激频率最适宜.  相似文献   

2.
罗丽  张林  董宇 《体育科学》2007,27(7):55-58
目的:观察低功率激光照射对急性骨骼肌顿挫伤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肌群顿挫伤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30只)和自然愈合组(30只)。激光治疗组采用美国Erchonia EML(ML2)型低功率激光器对损伤局部进行照射,自然愈合组不进行治疗。通过HE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方法分析低功率激光照射对大鼠急性骨骼肌顿挫伤组织学愈合进程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分析低功率激光照射对肌卫星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低功率激光照射能加速骨骼肌的再生,促进损伤修复;低功率激光照射对急性骨骼肌顿挫伤大鼠肌卫星细胞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结论:低功率激光能增强急性骨骼肌顿挫伤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加速骨骼肌的再生,促进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3.
以大鼠下坡跑运动至骨骼肌损伤为模型,利用SDS- PAGE 电泳对肌肉粗提液进行成分分析,细胞培养测定蛋白活性,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在体增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肌肉粗提液中存在促使在体卫星细胞增殖的生肌因子。  相似文献   

4.
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可能对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时序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时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延迟性酸痛的骨骼肌特殊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骨骼肌肌节重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培养的骨骼肌细胞作为模型,研究收缩运动对肌糖原、AMPK-α2及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化5天的C2C12骨骼肌肌管,电刺激(15V,3Hz)60min,120min后随即收样检测,酶联免疫法测肌管中GLUT4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肌管中AMPK-α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肌管中GLUT4mRNA及AMPK-α2mRNA的表达。结果:1)糖原含量在刺激120min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D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电刺激60min时,GLUT4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增加(P<0.05),刺激120 min时,GLUT4蛋白含量增加显著(P<0.01);3)电刺激引起AMPK-α2mRNA表达增加(P<0.05),AMPK-α2蛋白表达虽有所增加,却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1)15V,3Hz的电刺激强度,可引起培养的C2C12骨骼肌细胞产生收缩运动,建立研究骨骼肌收缩功能变化的细胞模型;2)长时间电刺激可降低C2C12骨骼肌细胞的肌糖原含量,激活AMPK-α2mRNA和GLUT4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骨骼肌卫星细胞与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的关系及抗阻训练对卫星细胞的影响,探讨卫星细胞在抗阻训练逆转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下降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生伴随着Ⅱ型肌纤维萎缩及卫星细胞含量减少;抗阻训练能够促进Ⅱ型肌纤维特异性增生肥大,逆转卫星细胞的减少并激活卫星细胞增殖.这些研究提示,肌卫星细胞在抗阻训练对抗骨骼肌减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电刺激参数对大鼠机体血糖调控和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效果。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参数条件的肌肉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的改善效果,验证肌肉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机体血糖调控的影响以及确定对大鼠血糖调控最有效的电刺激条件。以及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性蛋白Pax7、MyoD和MyoG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不同参数条件的肌肉电刺激对大鼠肌肉卫星细胞激活效果。结果:(1)20 Hz、40 Hz和100 Hz都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具有改善作用,其中40 Hz电刺激改善效果最为明显。(2)100 Hz电刺激对大鼠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三种电刺激诱导肌肉自主收缩来控制机体血糖,其中,40 Hz电刺激改善效果最明显;三种刺激均可有效诱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100 Hz电刺激的激活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慢性力竭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金其贯 《体育与科学》1999,20(5):23-28,56
为了研究力竭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力 竭性游泳训练,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骨骼肌细胞的凋亡,并用免疫组化的方 法检测骨骼肌细胞中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①力竭性训练后,大 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骨骼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力竭性训练导致肌肉酸痛和运动 能力降低的病理生理机制。②力竭性训练后,大鼠骨骼肌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显 著下降,Fas蛋白的表达轻度增加。因此,力竭性训练可抑制骨骼肌细胞bcl─2蛋白 的表达而促进Fas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力竭性训练导致大鼠骨骼肌细胞细胞凋亡发 生的基因调控机制。③力竭性训练后,大鼠骨骼肌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下降, MD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力竭性训练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氧自由基生成 增多,这可能也是骨骼肌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衰老性肌肉丢失与机械生长因子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衰老性肌肉丢失是由衰老引起肌肉质量下降和肌肉力量减弱.在机械刺激和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机械生长因子MGF出现表达,具有增加肌肉质量的能力,另外还可能受到生长激素的影响.衰老进程中,骨骼肌MGF表达下降,激活有限的卫星细胞,不能完全修复受损细胞.而运动影响衰老骨骼肌MGF表达,进而减缓衰老性肌肉丢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嵽  陆耀飞 《体育科学》2011,31(2):64-69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观察机械生长因子(MGF)对于骨骼肌卫星细胞(SC)的激活作用及促进其增殖的量效关系,探讨MGF对SC在细胞水平的调节机制,为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原代SC取自4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的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使用不同浓度的MGF干预第三代细胞后测定增殖效果。血清饥饿后通过MGF和DMEM干预骨骼肌卫星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所处细胞周期,判断激活情况。结果:干预48h后,25ng/ml组、50ng/ml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0ng/ml组、200ng/ml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96h后25ng/ml组、50ng/ml组、100ng/ml组、200ng/ml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25ng/mlMGF干预G0期的SC24h后MGF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GF可以促进SC增殖;MGF可以激活4周龄SD大鼠的G期SC。  相似文献   

11.
This review highlights some established and some more contemporary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heart failure (HF)-induced skeletal muscle wasting and weakness. We first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HF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in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rates, which determine muscle mass, the involvement of the satellite cells for continual muscle regeneration, and changes in myofiber calcium homeostasis linked to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We then highlight key mechanistic effects of both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skeletal muscle in HF and outline its application as a beneficial treatment. Overall, HF causes multiple impairments related to autophagy, anabolic-catabolic signaling, satellit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alcium homeostasis, which together promote fiber atrophy,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and impaired regeneration. Although both wasting and weakness are partly rescued by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in HF, the effects of satellite cell dynamics remain poorly explor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数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大鼠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加速损伤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BCAA对诱导损伤的乳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BCAA对骨骼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应用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造成损伤模型,结果显示BCAA可使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增加骨骼肌细胞的存活率,对地塞米松诱导损伤的骨骼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实验证明BCAA在促进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可能大于抑制细胞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作用.结果从形态学上观察到地塞米松可造成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或死亡;MTT法发现地塞米松可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这种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SOD活性和MDA含量未发现有显著变化.说明地塞米对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藻复方对递增大负荷运动小鼠肝脏、心肌、骨骼肌的保护作用和HSP70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递增大负荷运动和递增大负荷运动 螺旋藻复方对小鼠心肌、骨骼肌和肝组织的形态学影响。用免疫组化法(SP法)研究适量运动、递增大负荷运动、适量运动 螺旋藻复方和递增大负荷运动 螺旋藻复方对小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肝细胞的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光镜下,递增大负荷运动组小鼠心肌、骨骼肌和肝细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和坏死。在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断裂、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和细胞核核质溶解,可见凋亡小体。而递增大负荷运动 螺旋藻复方组小鼠心肌、骨骼肌和肝脏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运动各组小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肝细胞HSP70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适量运动 螺旋藻复方组小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肝细胞HSP70表达均高于适量运动组(P<0.01或P<0.05)。递增大负荷运动 螺旋藻复方组小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肝细胞HSP70表达均低于递增大负荷运动组(P<0.01或P<0.05),但与适量运动 螺旋藻复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旋藻复方能抵抗递增大负荷运动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其分子机理与该方提高运动诱导HSP70表达水  相似文献   

16.
运动能促进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有利改变,如运动调控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变化。一方面,近期研究认为,细胞信号分子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状态有决定性作用,如激活、增殖、分化、融合等促进骨骼肌重塑过程;另一方面,运动刺激骨骼肌中生长因子合成和分泌的变化,对骨骼肌细胞信号分子的传递与骨骼肌肥大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鲜有报道从运动和细胞信号分子交互作用探究运动促进骨骼肌肥大的机制。因此,研究试图对运动和多个细胞信号分子的交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人体复杂系统中骨骼肌肥大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IGFs对骨骼肌的作用及运动对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主要是IGF-I)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适应性肥大、微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的作用及运动对其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IGF-I不仅可以通过与特异性IGF受体结合,来调节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还可以通过局部调节蛋白质的代谢、刺激卫星细胞的增殖等方式来影响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促进微损伤修复。至于运动对血清IGF-I影响的结论还不一致,但比较肯定的是运动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IGF-I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后血清、骨骼肌HSP60含量变化、相关关系及其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6名成人(15男11女)进行60 min的功率脚踏车运动,运动负荷为70%的最大摄氧量(VO2max)。于运动开始30 min,结束后即刻、1、2、8、244、8 h采集血样、股外侧肌活检,检测HSP60、肌酸激酶骨骼肌同工酶(CK-MM)含量。结果血清HSP60和骨骼肌内HSP60含量变化是一致的,血清CK的变化相比HSP60的变化是上升的晚,下降的早。结论剧烈运动后HSP60在血清及骨骼肌内含量增加,血清HSP60可能是由骨骼肌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