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笛卡尔"浮沉子"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有名的实验,本教具从浮沉子出发,通过发散性思维,赋予其新的功能。然后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浮沉子,创造性地制成了"趣味握力计"与"小小潜水艇",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演示性!这两个教具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简单,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主探究并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对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学好这一知识更为困难。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对学生学好“浮力”的知识,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至关重要。为了能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浮力知识是初中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是解决许多有关浮力问题的关键.但部分同学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本文结合几个例题谈谈应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题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过程目标: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科学探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时,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很多老师通过视频、录像等手段将潜水艇的浮沉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应该说对学生的视觉是一种震撼。但这些视频录像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其浮沉原理。在教学中我尝试自制简易潜水艇模型并应用于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习浮力时,许多同学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有很大的难度.同学们反映浮沉条件容易记住,但到了应用时,有时忽略它的用法,有时用错,对更深层次的应用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理顺知识人手,加强对物体浮沉条件相关知识的理解,再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形成直觉,便于有关浮力题目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为例,说明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物理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奥苏伯尔提出,如果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复习中,学生可能会终身记得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教师上好复习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简称"UbD",其针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要学习的知识.本文在"UbD"模式为指导下,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活动三个阶段出发,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的设计,探索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六节内容,探究的主题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探究得到物体浮沉条件,知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学生亲历探究使其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浮力的应用》是在上节学习了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从而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学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备课这节课的容量较大,所以教学更要强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析教材后,我认为要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关键在于“悬浮”.“悬浮”是个引人入胜、颇有趣味的现象,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浮沉条件的起点.只要把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搞清,讲透,那么物体上浮和下沉的条件便很容易接受.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我设计了六个实验.并以此作为这节课点拨思维.学习知识的基础,这6个实验是: ①学生小实验.请学生在课前每人设计一个“使物体停留在液体中”的小实验。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分析: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省级赛课,案例突出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途径,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简化了教学的难点.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现将其展示如下:案例描述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魔术表演"浮沉子",念"下沉"小瓶很听话的下  相似文献   

13.
学习浮力时,许多同学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很大偏差,关于这方面的试题,常见的有三种题型:漂浮型、悬浮型和综合型,又由于涉及浮力的题目多变,且常与密度、压强等知识密切结合,是中考必考点,准确理解和利用浮沉条件是  相似文献   

14.
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是有关浮力的常见问题之一,另外在求解浮力的大小时,通常也是先判断出物体的浮沉情况后再求解浮力的,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物体的浮沉呢?请看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宜宽 《中学理科》2005,(11):30-30
密度和浮力一章的难点是相关计算,尤其是浮沉条件的计算较为繁难:为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现对物体上浮、下沉、悬浮和漂浮过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时,对于其中的“悬浮”这一物理现象不易理解。为此,应增加一些实验。下面的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行。用一带橡皮塞的小玻璃药瓶,为增加演示效果,在瓶内放入适量的  相似文献   

17.
物体的浮沉条件有两种表述方式: (1)以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表述 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基本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都以它为基础,所以对浮力的概念要有很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已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其中由某些经验形成的认识往往有一定的错误和片面性,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起着严重干扰作用。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误认为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即使学完阿基米德定律后,若问学生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哪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