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磊 《中学物理》2011,(11):1-2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与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理论.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课堂教学也是个“课堂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构成课堂教学的多维生态因子,教育生态学的耐度定律、花盆效应及生态位原理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课堂...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态研究以场论、交互作用论以及生物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课堂教学生态及支持性生态系统为框架,以观察法、测量法及文本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关注教学情境中各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效应,是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融合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生态化视角为我们审视教学提供了微观、系统及后效等多样化的剖面。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是相对于宏观生态而言的,是以教学为主线,围绕高等教育活动形成的多维环境的综合。高等教育的微生态环境建设即是从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视角出发,以教学为主线,运用生态学的整体效应、生态位及耐度与最适度原则,重点进行高等学校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及教育主体生态环境等三个子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是相对于宏观生态而言的,是以教学为主线,围绕高等教育活动形成的多维环境的综合。高等教育的微生态环境建设即是从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视角出发,以教学为主线,运用生态学的整体效应、生态位及耐度与最适度原则,重点进行高等学校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及教育主体生态环境等三个子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政治生态学是指以政治学和生态学之间的某种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政治生态学向新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政治生态学是否已经发展成为无生态观的政治学这种争议。在简述政治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之后,重点探讨政治生态学的生态作用,思考其对未来分支学科和地理学中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治生态学是指以政治学和生态学之间的某种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政治生态学向新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政治生态学是否已经发展成为无生态观的政治学这种争议。在简述政治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之后,重点探讨政治生态学的生态作用,思考其对未来分支学科和地理学中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看哈尼族的采集与狩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的经济类型自古以来以梯田农耕生产为主,成为哈尼族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但哀牢山区的动植物资源又为哈尼族的采集和狩猎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哈尼族不可抹杀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考察哈尼族采集和狩猎生产方式,可以透视采集与狩猎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部分传统的直苴彝族刺绣图案正逐渐消失,而一些创新的刺绣图案不断涌现。这是生活环境、审美意识、市场经济、政府决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将传统刺绣图案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使刺绣图案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直苴彝族刺绣图案才具有长久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为迎合生物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本文主要根据生态学中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生态位、花盆效应等基本原理,从生态学视角尤其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考察和研究生物教育,使生物课堂教育以一种和谐、融洽、完美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行为与教育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开辟了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学对教育决策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决策生态系统的模型是由决策生态核、决策内生态和决策外生态三个关系圈层所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且重点探讨了教育决策内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各要素的优化效应,以实现教育生态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环境"生态化"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学术期刊是研究人员发表最新学术观点的主阵地,期刊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且及时的呈现方式,从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角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研究现状,包括教育生态系统因子,"教""学"与"物理环境"三大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研究走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山县石埔村的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和谐、升天、人文”为规划主题,基于“延续传统、整治环境、少拆少建、完善设施、建设管制、旅游带动”的乡村建设“六位一体”的东山模式,形成“两心一带四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规划,实现“生态石埔,关丽家园”.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的保护和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促进“建设”与“保护”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生态学"课程是面向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维与土地生态实践技能为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学生特点,利用案例的典型性与图像的可衍生特性,构建了以案例与图像衍生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围绕主要知识点与关键应用技能,利用相关前沿成果选择案例与图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引导与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反馈相结合,并针对"土地生态学"课程安排提出了案例教学法与图像衍生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内容,课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固原地区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目前退耕还林(草)试点建设经验与教训,提出该地区在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建立科学的、高层次高效益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居民点,它既有城市密集的用地方式,又有农村低矮的建筑格局。确定小城镇的适度用地规模需要充分考虑小城镇发展的现有条件和不可预见因素;加强小城镇周边农地地价评估和改善旧镇域的投资环境是从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促使小城镇集约用地的有效措施;科学制定土地管理制度和提高土地管理执行效率,能促进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学衍生出来的生态化教学思想,是当前在复杂环境下研究教学问题的理论视角的拓展。开展思政课生态化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花盆效应",使课堂与课外、教材内容与社会内容有机联动起来,正确把握住教学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利用好"群体效应"的生态功能,时时变换师生教学生态位。  相似文献   

18.
阐述农村饮水卫生是农民健康、农村稳定的战略问题;以莆田市为例,讨论了农村饮水卫生工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供水管网的敷设、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等;同时结合农村饮水卫生建设提出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农庄,并就生态农庄模式、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不是"新地"农村住宅社区,我们要正确理解"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内涵,不能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为理由,就突破可耕土地红线,而进行占用可耕土地。建设农村住宅高层单元楼房,让农村城市化,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没有了田园特色,也就失去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初衷。新型农村住宅建设,应该在科学规划确保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旧村改造,废弃地利用为重点,实行一户一宅的小高房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凌高干渠路绿地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高干渠路绿地规划设计是在杨凌示范区"打造中国绿色硅谷"总体规划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土地之神"的设计指导思想,结合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型、时代性、地域性特色鲜明的‘绿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