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生学会复述课文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向老师发问。)生:老师,你们都说诸葛亮是英雄,难道周瑜就不是英雄了吗?师:(未回话,看了看其他学生。)你们认为呢?(学生面面相觑)师:同意诸葛亮是英雄的请举起手来。(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要辩论恐怕难度很大。)师:没举手的同学你们别泄气,先让举手的同学说说诸葛亮英明在何处,要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学生认真看书)师:谁先说?生:诸葛亮预料三天后必有大雾,这是常人所不能预测的。因此,我认为他是英雄。师:哦,知天时。(板书:知天时)接着讲。生:诸葛亮知道水是由曹操方向向周瑜方向流的,一旦借箭成功…  相似文献   

2.
难得糊涂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一回堪称经典。当时孙权、刘备结成联军,合力抗击曹操。周瑜怀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想要难倒诸葛亮,让他在几天之内赶造出十万枝箭,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实录(课前 ,学生欣赏电视连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谈感受。 )师 :今天 ,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走进《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枝箭 ,并立下军令状 ,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一学生答 ,齐读。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猜一猜是什么 ?生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 ?生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 :为什么诸葛亮那么肯定会在3天内造好十万枝箭 ?生 :当时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计策 ?师 :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接下去分四人小组读一读 ,划一划 ,议一议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计策 ?你从课文中哪…  相似文献   

4.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其中有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即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在教学时 ,我以人物为主线 ,先让学生弄清“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然后弄清人物之间的联系 ;再说说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他们作出简单的评价。在评价时 ,我发现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贤忌能及曹操的谨慎多疑看法基本一致 ,但对于鲁肃的评价却出现了争议。鲁肃何许人也 ?甲生说 :鲁肃身为吴国将领不与周瑜齐心协力 ,却与诸葛亮暗…  相似文献   

6.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7.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   &;lt;草船借箭&;gt;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  相似文献   

8.
●“照”之: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师:同学们,王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嫉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  相似文献   

9.
《草船借箭》一课是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企图为难和暗算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而取胜。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时,可先从整体入手,审题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按事情发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以疑为引线,引导学生破疑解惑,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点破。对因不了解而产生的疑,可以直接点破。如在《草船借箭》阅读中,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知道周瑜以短期造箭的方法来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呢?我便简介了东汉末年孙、刘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配合孙权作战的史实,让学生明白诸葛亮立军令状,是以国事为重,团结抗曹。  相似文献   

11.
骁勇善战的军队,形象鲜明的人物,鬼斧神工的计策……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曹操、孙权、周瑜……苦肉计、空城计、桃园结义、刮骨疗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国演义》中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把我带进了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故事中,让我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2.
《草船借箭》选入五年级课本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知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根本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其次让学生自学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最后激疑 :周瑜为什么会发生思想转变呢 ,引导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1 找主要人物 :周瑜、诸葛亮。板书 :周瑜诸葛亮2 找前因及后果 ,板书 :妒忌自叹不如3 找周瑜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草船借箭的成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1)周…  相似文献   

13.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草船借箭》,在总结课文时,均设计了一个问题。 第一位老师问:“《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明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课堂里仅有几位学生举手,所答也  相似文献   

14.
在辽宁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堂”研究课观摩活动中,笔者听了大连市甘井子区松山小学李文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五年级《鲁本的秘密》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民主平等的交流,实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了三者感情的交融。一、预习生成,激发兴趣师: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作者是美国的夏尔玛,课文是由谈政华翻译的。生:我知道课文讲述了鲁本为了给妈妈买胸针付出了很多努力。生:……师:养成预习的习惯多好啊,多有收获啊。师:你认为鲁本怎么样?生: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生:他很爱他的妈妈。生…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描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草船借箭》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计落空,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导入师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其中的“三国”是一个分裂的时期 ,后人对当时的历史局势作了一首词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古人对三国的评价 ,同时考虑回答这是什么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放映《三国演义》序幕片段 )生 :(齐答 )《三国演义》。师 :(满怀激情地启导 )歌中唱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其中的“英雄”你知道多少呢 ?生 :有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黄盖……师 :说得好。这些历史人物在小说和戏剧中的形象 ,有时和历史真实大大不同 ,究竟…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品读提示语,发掘人物品质(《草船借箭》王崧舟)(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师:文中有十一个诸葛亮说,但只有这里有个提示语笑着说。你读读这话,想想诸葛亮在笑谁?生:笑曹操。师:你从哪里体会出的?生:从他说的话中体会出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学习《小珊迪》一课(让学生齐读课题)。你们预习了课文,能知道这篇课文是以会么来标题的吗? 生:(齐答)以人物名称标题。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爱丁堡在什么地方? 师:爱丁堡是美国的一个地名。生:一先令、一便士是多少? 师:先令、便士是英国的货币单位。一先令等于  相似文献   

19.
地点:刘备营、诸葛亮草庐人物:刘备、诸葛亮、书童、关羽、张飞第一幕刘备:(对关羽、张飞说)最近我认识了一个网友,ID叫"卧龙先生",他说他能帮我们对付孙权和曹操。今天我们去他家里把他请出来,让他做我们的军师,怎么样?  相似文献   

20.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