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政府的科技创新资助已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研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推手.本文以此为背景,借助匹配模型就中国政府创新资助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总体影响效果、影响的滞后性、持续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PSM DID模型的检验发现: 政府科技创新资助对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在分样本检验中,创新资助的促进作用与被资助企业的所有制属性、资助方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密切相关.实证结果意味着,中国背景下政府创新资助作用发挥的好坏与资助对象、资助方式以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为中国未来创新资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工业企业区域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探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政府研发资助的不同方式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直接资助对新产品产出导向的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政府税收优惠的效果不显著,且开放式创新对政府直接资助与创新效率关系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政府直接资助对专利产出导向的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具有地区局限性,且在国有企业占比较低地区,政府直接资助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随着开放式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减弱。研究结论为提升创新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助已成为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研究基于2011—2015年中关村高新技术示范区408家高技术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索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依托于企业资源门槛。具体而言,只有企业资源累积跨过门槛后,政府科技资助才能对创新产出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此外,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内部研发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共同促进作用也需要以企业跨过自身资源门槛为前提。研究不仅深化了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资源与创新的机制研究,而且为政府选择资助企业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要素推动型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的历史时期,政府补贴已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研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推手。本文以此为背景,借助匹配模型和企业专利数据就中国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质量的总体影响效果、影响的滞后性、持续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在分样本检验中发现,政府补贴的促进作用与被资助企业的所有制属性、企业规模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密切相关。这些实证结果为中国未来创新资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政府资助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效果,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政府资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府扶持企业创新活动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依据企业技术创新不同阶段面临的资金需求,政府会给予企业或特定科研机构一定的直接资助,但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研发补贴低效率的现象.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把讨论限制在政府直接性研发补贴的设计和使用上,通过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与企业在直接研发资助中的行为,对事先补贴与事后补贴的最优选择进行了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政府支持与市场竞争协同作用的视角,就政府支持与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了ABBGH模型,引入政府支持及异质性企业变量,分析政府支持与市场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并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数据库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和市场竞争程度有着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和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还会受到产业间技术差距和企业规模的影响。本文结论可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研发补贴政策以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研发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和Hansen发展的门槛回归思路,采用2001-2008年中国大陆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存在挤出效应,资助水平总体偏低;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贡献度会因资助水平的强弱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9.
程华  赵祥 《科研管理》2008,29(2):37-43
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建立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采用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数据,测度了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一步,分别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等不同视角研究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探索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滞后一年的R&D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科技资助激励效果越好;政府科技资助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激励企业R&D投入。  相似文献   

10.
从技术创新的动力假说入手,对"科技推动"、"需求拉动"和"政府引导"三种模式进行了讨论,认为专利动机是诱使专利活动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保护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构成的专利动机结构模型,通过规模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专利动机对专利商业化策略选择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当前发达国家一些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应用呈现着强烈的战略动机,这对专利竞赛和企业竞争战略可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程华  赵祥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2-868
 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引入产业间技术相近度的概念,基于广义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测度政府科技资助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并采用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7—2006)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自筹R&D等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科技资助存在溢出效应,其他产业中企业自筹研发资金也存在溢出效应,而且,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中企业自筹研发资金的溢出效应;(2)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3)科技资助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溢出效应。对于资助强度大于3%的产业,政府科技资助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政府科技资助对中等资助产业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高资助产业。研究对我国政府制定创新资助政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4,(2):42-46
从企业和政府互动角度出发,根据企业技术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征及创新模式的差异,根据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不同情况,分别构建了企业和政府对技术创新投资和资助的多阶段动态期权决策模型和互动博弈资助模型。同时通过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技术创新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政府资助模式和决策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形式,而政府资助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成为学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刘利利 《科研管理》2017,38(1):21-29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就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的最优强度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创新过程中,政府研发资助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企业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市场失灵"现象较少出现;政府研发资助强度的最优区间为0.28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最优区间为0.688-0.775。  相似文献   

15.
政府科技资助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各国政府仍然倾向加大政府科技资助解决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问题。基于效率视角,实证分析政府科技资助是否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当政府科技资助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当前由于政府科技资助结构不合理,显著抑制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无论是国有工业企业还是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和开放度等变量对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政府科技资助的优化、硬件环境、智力支持、氛围熏陶等视角对中国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R&D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Momles(2001)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府公共R&D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赋值,分析不同政府公共R&D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一方面,政府公共研发中的基础研究会产生社会知识积累效应,直接改变社会创新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总产出;另一方面,政府公共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对企业研发产生挤出效应,进而降低总产出.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是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使得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2)政府资助研发对企业研发产生拉动效应,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使得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永  王砚萍  马宇 《科研管理》2015,36(10):58-65
政府对企业RD资助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影响资助效果,现有研究在理论解释上存在不足,且较缺乏定量依据。以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结合制度约束变量,采取两阶段计量方法完成实证检验:第一阶段,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发现政府RD资助由于制度约束挤出了企业投资,制度约束构成挤出效应的重要来源,地区间挤出水平呈现明显阶梯型差异;第二阶段,采用Malmquist DEA方法对创新效率分解,发现制度约束通过挤出效应抑制了规模效率的提高,主要受到资源在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间分配方式的影响,通过资源配置机制改进能够降低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8.
张超 《科研管理》2011,32(10):18-26
产品创新及其与需求的内在互动,能够促进产品创新、创造新需求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企业消化过剩和渡过成本上升危机,是当前中国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投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或新产品市场需求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作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或新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能对新产品开发投入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并且拉动作用能由强到弱地持续三年时间;新产品开发投入的增长则在两年后能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GDP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对GDP产生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并且作用能持续五年。但通过分析也能发现,GDP增长对新产品开发投入和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或需求存在一定的抑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新产品开发投入变动来自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4.6%,进一步表明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GDP的变动来自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当前,加快企业产品创新及相关技术进步,应当是中国加快向内生性增长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政策着力点,政府应当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投入有效推进企业产品创新及服务于产品创新的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同时配合以积极的财政和收入政策来提高消费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产品创新及其与需求的内在互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券是政府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用于购买科研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科技创新券政策打破了传统的计划项目体制,建立了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资助方式,将政府购买服务与财政后补助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科技创新券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重点阐述科技创新券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武汉市科技创新券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券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